新编豫剧《王昭君》之汉元帝塑造体会

时间:2022-03-22 03:13:52

新编豫剧《王昭君》之汉元帝塑造体会

[摘 要]作为历史名人的王昭君,她的故事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而历史的记载,却只有《汉书》以及晚一些时间出现的《后汉书》。本文旨在整理和宏观把握戏剧作品中的王昭君形象,希望通过昭君形象在元代的《汉宫秋》、明代的《和戎记》、清代的《吊琵琶》以及现当代的《王昭君》几部不同时代的戏剧作品里的嬗变,窥探出王昭君形象嬗变阐释出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历史名人;王昭君;汉元帝;戏剧作品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07-01

由河南省著名作家姚金成、国家一级导演卢浩新编排的大型历史剧《王昭君》,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并获得了文华大奖,我也因成功塑造了剧中汉元帝的角色被评为文华表演一等奖。回顾全剧,由院长陈新琴饰演的女一号王昭君戏份多些之外,就属汉元帝男一号的戏份了。作为汉元帝的角色任务量,以及贯穿全剧的重要性上,这个角色自有他可圈可点之处,作为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我很想写出对扮演此角色的心得体会。

历史上汉元帝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明君,自他执政以后,汉朝比较强盛,人口数量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间,汉匈关系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沟平灭郅支,一件是昭君出塞。昭君这位汉家宫女,为促进汉匈民族团结,自愿出塞履行政治联姻,成为名垂青史的杰出女性。汉元帝由全不了解王昭君,到见到昭君后的怦然心动,以及后来执意挽留王昭君,一直到后来考虑和番大业,国家安定,解决了长达150年的汉匈冲突,争取到50年的和平共处,可以说为国家、为民生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豫剧《王昭君》全剧四场戏,我是在三场和第四场出场。第三场主要讲述大殿之上,汉元帝与呼韩邪单于会宴,召见王昭君,把王昭君许与单于的场景。自本场戏开头,元帝与单于同出场,由于汉匈冲突,汉朝刚打了胜仗,况且又是明君,昭君希望元帝能喜爱自己,后半生也有了依靠;而单于想的是为了大势之需,走走形式,什么样的女人都无所谓,他考虑的是匈奴人的生存环境。没想到他面前的昭君却是沉鱼落雁、仪态万千,出口不凡,有思想而不浮躁,有灵气而不做作,直接发自内心的唱到今有幸识昭君,不输性命不输人的感叹。而元帝由开始的区区一名后宫掖庭待诏,一名普普通通的女人,送与单于和亲了事,但见到面前如此美艳女子,话语得体,相貌端庄,还有自己的见地,立即惊艳震撼,陡然对她喜爱有加,深悔自己后宫有此佳丽而竟不知。最后昭君的《长相知》一说,更彻底打破了元帝对昭君的爱慕底线。可谓层次突出的变化,彰显帝王之君所说金口玉言的惟妙惟肖心态,也更加增强了演员对其刻画的欲望。由内心变化通过动作肢体语言,语气等演出条件,极力渲染出当时的复杂心态变化,确实给我出了很大的难题。不过通过我对人物的把握和对剧情发展的揣摩,加上多年舞台经验的积累,我发现了其中的变化。例如:见到昭君,心中的激荡所唱的那段“面如桃花霞光染,纤纤玉手巧如兰,忽闪闪灵慧一双眼,摄魄意万千……”这段唱腔。我用那种爱慕与敬仰的声调充分演绎曲作家耿玉卿老师的神韵谱曲(加句题外话,通剧唱腔,耿老师都夸我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人物的揣摩,通过自身的悟性,再加上自己对剧本的体验,方知演人物容易,演活人物并不是件易事。但是我把握住了这个度,体会到了一个演员所具备的修养和功底。

见到昭君是偶然中的必然,从不识到相识到钟情到相知,到自己对她私心的占有,心情的变化有条贯穿整剧的线,从自己的高高在上,到不惜屈膝对昭君的挽留,尤其三场最后,单于踏马远走,昭君对其凝望而我把目光放在昭君身上,然后暗灯。整个对昭君的挽留之意和心态,也就是说我意已决,绝不会让昭君远嫁,让她陪在身边,不惜失去大汉江山也要美人,就定格在了定点光中,也为第四场的元帝与昭君二人的感情戏埋下了伏笔,暗示了四场戏的精彩。

第四场作为元帝,应该分三个层次的心情变化。第一层,自己高高在上,认为一国之君挽留昭君在身边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自己开口,昭君绝对会留下,可以说胸有成竹;第二层,没想到昭君不为所动,为了和番大计,为了江山社稷,她作为一名乡下女子,也可为国为民远走荒蛮之地,突出了她的民族大义,使自己有所震动,有所感悟;第三层,由元帝自己个人的私欲到被昭君感染,于国于民的民族大气而放手,眼看自己心爱的女人远走他乡,到塞外天寒地冻之地,而感触到的内心变化。三个层次由发展到高潮,切实考验了一个演员自身的表现水平。

首先开场时,元帝自己如梦如痴的喃喃私语,“建章宫见昭君,如同梦幻,大殿上应答得体 语佳言”的感触,本来这段唱腔的主题是在深深自责的中心中,可我感觉,应该是表现人物那种有眼识宝,作为一名乡下女子,帝王能欣喜于你,对她应该是种天恩,她应该感激,她就如同囊中之物,我可随手掂来,不会费什么周折,所以应该表现为十分自信才对,导演也肯定了我的想法,认为我的变通很到位。

第二层,元帝没想到的是我对她的一番爱慕之情她却无一感化,非得和番而去,对帝王来说不可不说是一个震撼。 开场时昭君也不是不想留在汉宫,她也想成就她梦寐以求的事,我要当上汉帝的女人,不过和番大计已定,为国为民都让她抉择出塞而去。在表演中,我她同坐一椅,抓手,她第一次挣,挣不脱,我在刻画她不准走,第二次挣,我松了手,我松手是感到了她的力量,她和番的力量,我欲言又止,加上对她的敬佩,更从这一小小动作中表现元帝心情之复杂。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和昭君说嫁字的时候,有几句道白“如果掖庭尽早召见,你还会请行和番吗,真心意愿如果你不被打入冷宫,你还会请行和番吗?”昭君回应不安让我背负失信之名,又对我一个认知上的变化,我通过娓娓给她陈述厉害关系执意挽留于她的那段道白中,语气的掌握,语气的中肯,语速的轻重缓急和与她眼神的交递来感触汉元帝的无奈与放手,这也是我把握这个角色的重点,即是担心她、爱她,不忍让她受苦,却也有帝王气概,不为男女私情所困,放手时得放手,也是我把握此角色的主旨。

下面就是第三层,放手,是真的放手,放她而去,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民享安乐,当她无意识地说:“我可以叫你一声父王吗?”我扭头、停顿,然后低沉地回答:“叫吧。”然后第二句由高到低的语气:“叫吧。”更深一层的刻画出元帝由不舍到放手之心态,不能不说元帝由儿女情上升到国家民众的安定,国家兴旺大义的感情……。

通看全剧,汉元帝的内心最为复杂,怎样才能把复杂的内心通过表演与唱腔呈现于观众面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我思之再三,深深领悟编剧和导演的提示,最终达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大赛那场演出过后,姚金成老师亲自跑到我面前,兴奋之心无从言表,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效领,我本子上写的汉元帝所表达的一切,都没有你所演的这么丰富,这么有血有肉,你塑造这么活灵活现内涵丰富的人物,是我意想不到的。”

演出收到了很大的反响,戏迷认可,观众意犹未尽,专家、领导更是赞叹不已,认为这场演出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和每个演员及其创作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个人的事,戏剧创作是一个集体创作,离不开为这部戏所尽心尽力的每个演职员工以及领导的努力与奋斗,我感谢他们,也感谢热爱戏曲事业的每个朋友。这就是我对豫剧《王昭君》汉元帝一角色饰演的心灵感触,望朋友们批评指导,谢谢!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元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2]曹禺,《关于话剧的创作》,《人民戏剧》,1978年第二期。

[3]可永雪、余国钦,《历代昭君文学作品集》,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4]甄静,《元明两代昭君戏比较研究DD以与为例》,《现代语文》,2010年4期。

上一篇:试论中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下一篇:水利工程维修和养护资料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