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现象的理性分析与教育引导

时间:2022-03-21 10:18:07

大学生消费现象的理性分析与教育引导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应该说总体是趋于理性、结构合理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和为追求个性发展的时尚消费等不和谐情况,应着力通过国情教育、人生观教育、行为教育等有效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统筹兼顾的和谐消费观,这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consumer behavior's mainstream should say that the overall is tends the rationality, the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but also the varying degree has the blind expense, to compete the expense and for the pursue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fashion expense and so on not the harmonious situation, should try through the education about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the outlook on life education, the behavior education and so on efficient path, guides the harmonious attitude toward consumption which positively the university student sets up has unified planning, this has the profound pedagogical meaning regard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 community's healthy development.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分析引导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ExpenseAnalysisGuides

作者简介:陈长树(1972年5月),男,福建宁德人,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分析

案例一:中国银行学生信用卡高等院校亮相以来,掀起了一股“学生办理信用卡”的热潮,在对某学院2007级本科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300多人中就有165人办理了自己的信用卡,还有很多的学生表示有办理的意愿。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助学贷款,不是因为日常生活难以维持,而是要买最时尚的电脑、手机、CD、MP3,为了支持高额的恋爱花销。

案例二:某校高职专业魏某,系该班副班长,原先思想上积极进取,能够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严于律己。一度陷入爱情旋涡之后,精神委靡,抽烟、喝酒、谈恋爱等花费与日俱增多,经常导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后是每月向家中索要生活费1200元左右,远在家乡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如此奢侈的浪费,只得节衣缩食,以满足其物质贪欲。由于较疼爱和相信其子,故未直接询问其相关状况,实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之下,两人一齐登上南下的火车来寻求答案……

根据案例所述内容进行分析,目前大学生消费意识强,消费欲望强,但是同时消费鉴别力差,无法正确把持“适度消费”原则,而且对“超前消费”理解不到位,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根据现实情况,大学生群体日常消费存在以下鲜明特征:

(一)差异性。由于不同经济状况地区、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消费文化因素的存在,大学生个人消费呈现出不平衡状态,来自城市与农村存在消费差异,干部子女、商人子女和农民子女的消费内容上也差异较多。

(二)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消费项目主要涉及生活花销、学习资料、人际交往和文化娱乐四个方面,而且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三)盲目性。目前“超前消费”的非理性消费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蔓延,超前消费、畸形消费、“病态”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大学生消费在升级,消费贵族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盲目崇尚名牌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戴金佩银、美容、美发都喜欢追赶新潮流,客观上主张了功利心、利我观的增强。

二、浅析大学生消费观念畸形发展的根源

(一)大学生自我消费意识的觉醒。大学时代是人生中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过度时期,由于日常生活的自理,在再加年龄、心理等因素的刺激,容易萌发自主消费的心理。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伴随着强烈的消费自主意识的觉醒,许多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这一时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极易步入消费误区。

(二)盲目攀比心理、超前消费意识的影响深刻。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年轻人,喜欢时尚科技产品、高档时髦用品、名牌服饰和化妆品,这是社会正常现象,本无可厚非。但超出个人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范围的高消费、爱时髦,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带来非理性消费的恶性循环,对于家庭,就是不堪重负的索取;若走向社会,这种难填的欲壑极可能成为影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甚者,有可能成为罪恶的导火索。

(三)多元化价值体系的现实存在。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消费需要等方面已发生变化,消费方式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促动下,这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在负面效应方面,导致大学生出现一些消极的、具有不良倾向的消费类型来,如聊QQ、沉迷网络游戏等网络消费等更是不可抵挡,这种未被注入文化层面的消费途径显得轻飘乃至轻浮;“人情消费”的出现和蔓延,同学之间、老乡之间、舍友之间、“部门”之间、个人集体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份额”。

(四)大学群体性内涵特征的综合作用。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一些大学生消费缺乏计划和节制,自控力不强,盲目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多数消费受媒体的诱导和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随机消费和冲动消费,消费的趋附性强。大学生示范消费效应的结果,出现了种种的消费误区,是不成熟、感性消费的表现,形成强烈的消费欲望、前卫的消费观念与脆弱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储蓄观念淡薄。

(五)消费观教育上的缺失。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课教学中缺少与消费观紧密相关的专题性指导教育,或是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

三、理性:大学生合理消费教育的根本着眼点

(一)营造良好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对健康的消费观念和理性消费行为的培养与塑造。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通过开设与大学生消费观念有关的系列教育课程、举办消费知识专题讲座、模拟理财情景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与方式、技巧技能。另一方面认真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反对包括盲目攀比从众的非理性病态消费,从而努力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在校风建设范畴中倡导大学生勤俭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组织的重要作用,及时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等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成立各类节俭组织,让大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赚钱的不易与艰辛。这些都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科学、合理的方向。

(三)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工具,引导正确的高校消费舆论。大学生受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任何脱离实际的消费都属于不理性的行为,都应该杜绝。同时特别要注意贫困生特殊群体,要引导他们坦然面对现实,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则要多在学习方面投资,不要过于注重吃喝玩乐,以免丧志。

(四)调整消费结构。身居“象牙塔”的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却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已不是仅仅满足于单调的学习生活,而是开始感受并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的消费观念,在精神消费中又应特别重视用于知识、非智力的文化消费,防止片面追求消遣性、娱乐性、享受性的消费。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文化型消费和发展方面的消费应逐步提高,并逐步要占据主要份额,追求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消费方式。

(五)突出强调家庭在基本理财和感恩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其本身的消费观念存在不科学的一面,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大学生们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特殊消费群体,要懂消费、会消费,父母在这个时期重中之重便是合理控制经济源头,掌握经济命脉,并辅之于思想感化。

参考文献:

[1] 刘卫民.大学生消费现象的心理过程分析及相应消费教育[J]. 世纪桥.2007,(1):126-129

[2] 余展洪.大学生消费两极分化趋势的晕轮效应[J].当代青年研究,2006,(6):14―16

[3] 张梅.试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引导[J].教育与职业,2006,(30):48―50

[4] 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内容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106―109

[5] 郭金峰,李庆波, 胡惠英.关注大学生理性消费[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89-91

上一篇:学生宿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探索 下一篇:设计专业色彩课程课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