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步法,答好炼字题

时间:2022-03-21 08:56:3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8-01

古人吟诗喜欢炼字,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事佳句。从欧阳修“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的执着到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动;从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铮铮誓言到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真实写照;由“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由 “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无不体现了古诗词炼字的作用与妙处。

何谓炼字?炼字就是使作者的主观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感与哲理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因而高考炼字的考查受到了出题者的青睐。而对这种常见的题型,学生虽然记住了答题模式,但不是泛泛而谈就是遗漏要点,不能准确地赏析出从炼字到炼意的妙处,写不出满意的答案。怎样才能答好炼字题呢? 我把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总结为:四步攻克炼字题。

第一步:找。“找”就是找对象,即找出所炼之字的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主语和宾语 。在找对象之前,一定要先准确判断该字的词性。如果是动词一定要找出动作发出的对象(即主语),还要找出它所涉及的对象(即宾语),如果是副词一定要找出它所修饰的对象,即中心词及中心词所涉及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走好炼字的第一步。

第二步:析。“析”即析客观情理特征。它包含两部分:一是解释该字的含义,二是分析该字涉及的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客观特征。在析的时候一定要将该字还原于原句,联系诗句,合理想象,再现画面来分析所涉及对象客观存在的特征。联系诗句客观分析情理特征,这是走好第二步的关键。

第三步:思。“思”即思主观情理。即是思考该字给人的主观情感怎么样,或给人怎样的感觉。一定要从客观角度出发侧重主观角度分析,这样才能走好炼字题的最容易漏写的关键一步。

第四步:答。“答”就是整合答案、规范答题。炼字题的答题格式一般分为三部分:一是释义(可答可不答),如果用了修辞,一定要点出修辞。二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合理描述景象画面。三是写出这个字起到了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以上四步中,第一步是基础,可有效防止学生答题时偏题或答不到点上。第二步是准确表述的关键,第三步是学生最容易漏掉的一步,第四步是让学生规范答题。下面就具体诗句讲解分析操作的具体步骤。

例一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请赏析“铺”的表达效果。

[析]“铺”发出的对象是太阳,涉及的宾语是江面。(找对象)太阳的特点是残,江面的特点是平而阔。不说残阳照在江面上而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用“铺”字写出了残阳像纱缦一样贴着地面照射在江面上的情景,写出了残阳的照射特征是慢、柔和(析客观情理特征)。给人一种安然亲切的感觉(思主观情理)。

[答]太阳本应照射在江面上,而作者却用一个“铺”字,说明太阳是贴着地平线照在宽阔的江面上的,“铺”字写出了秋天夕阳的平缓、柔和与静美,既形象又贴切。一种亲切安然的感觉扑面而来。

例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结合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横”和“绕”的理解。

[析]此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清澈的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斑斓。斑马犹长鸣,人又何以堪?整首诗形象鲜活,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烈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横”的对象是青山,“绕”的对象是白水。(找对象)“横”写出了山的静姿,“绕”写出了水的动姿。(析客观情理)一动一静,营造了寥廓美丽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图画美与送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思主观情理)分析二字不仅要点出分别之地,更应联系送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旨意,才能看出二字的情感内涵。

[答]作者写出了送别之地是廓外青山,水绕城之地。用一“横”字形象地勾勒青山的静姿,作一“绕”字使白水的动态之美尽显纸上,一“绕”字又有缠绵之意。此二字一动一静,于视觉上形成一幅青山绿水的优美的图画,又在心理上引出了情意。写出了作者送友人时的那种缠绵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二例属于炼实词。

例三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是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中“不知”写出了征人迷惘之情,而“尽”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感,有何妙处?

[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尽”字修饰的是望乡,而望乡的主人是征人。(找对象)“尽”是“全”与“都”的意思,体现了征人无一例外的望乡之情。(析客观特征)“尽”又有“完”的意思,用“尽”来写出征人的思乡情之无尽。(思主观情理)

[答]一个“尽”将诗情画意的音乐美与战士的思乡之情融于一炉,写出了所有的战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但征人的思乡之情却如春蔓一样没完没了。这样一尽字就达到了征人无一例外之“尽”与战士思乡情之“不尽”的妙合,使征人的思乡之情更显幽深绵长。

此例是炼虚词。

例四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作者从泷洲被贬逃归途经汉江时写的。

写诗有诗眼,请问“岭外音书断,今冬复历春”这两句诗的诗眼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析]诗眼是“断”与“复”。“断”的对象是“音书”,(找对象)写出了作者在被贬后音讯全无、与世隔绝的境况(析客观情理)表达了作者在逃亡时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痛苦无助(思主观情理).“复”的对象是时间, (找对象)写出了作者逃亡时间之长,(析客观情理)表达了作者当时度日如年的痛苦。(思主观情理)

[答]“断”是中断之意,写出了作者被贬后逃亡时与世隔绝的境况,突出了作者逃亡时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孤苦无依的无限悲伤之情。“复”是又之意,写出了作者逃亡之久的现状,突出了作者逃亡所经历的痛苦之多和度日如年的痛苦之情。

古人炼字美,今人鉴赏难。但不管是炼实词、虚词题,还是虚词实词题同时鉴赏,我们只要摸索经验,找出规律,按照四步法去赏析,就能迅速地答好炼字题,让自己、让阅卷者满意,就更能进一步领悟古诗词炼字的精妙。

上一篇:《城市给水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结合... 下一篇:独立学院基于“能力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