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规划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分析

时间:2022-03-21 01:30:30

城市排水规划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废水随处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从而威胁着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同时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与水资源日益稀少的矛盾不断激化,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排水规划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排水规划;水资源合理利用;中水回用;雨水利用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排水规划中的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人们对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认识不足,重现不够。对城市节约用水和城市中水回用的可行性、重要性以及在技术成熟、立用效果好的城市中水回用示范工程经验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使人们对城市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再回用存在心理上的障碍从而持怀疑的态度。同时,虽然目前人们的节水观念逐渐提升,但是仍然没有从战略高度树立起城市中水回用为超前理念。

(2)技术开发不足

我国目前对城市水的研究和应用并没有超出传统的生物与化学处理范畴,城市中水回收,处理和回收方法、技术和设施还不够完善和科学。因此,城市污水处理率偏低,也很难使城市中水回用成为稳定的城市水资源。同时,城市中水回用技术资金和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不畅,影响了城市供水、节水、排水和污水净化等环节的建设。

(3)中水系统运行不稳定,水价机制不合理

中水系统运行往往不正常,出水水质、水量不稳定,用户难以放心使用。原因主要是有些工艺、设备不过关,达不到预想效果,同时对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不高,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水质、水量常常发生较大的波动,甚至停产。

(4)城市雨水利用理论和技术滞后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发展相对较晚,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理论及技术相对滞后。虽然国外雨水资源利用的技术比较先进可以学习借鉴,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不可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内的城市雨水利用的理论和技术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雨水利用学科体系还没有形成,相关专著较少,在一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对于雨水的经济价值和雨水管理问题,相关管理和政策也应开始研究。

二、城市排水规划中的中水回用规划

(1)保证回用的稳定水源

城市污水数量巨大,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将增加大量的水资源。城市污水的回用是以污水的常规处理为前提的,因此,污水处理率偏低是影响城市污水回用全面启动的最直接原因。优化城市建设规划、对污水处理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支持,尽快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是推动城市污水回用全面推广的基础。

(2)降低城市污水再生水的成本

城市污水再生水的成本是污水回用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减少废水回用的成本,这样才能使再生水在市场上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应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在污水厂设计、管网布置时就应充分考虑污水的回用问题;积极倡导城市污水的分散、分级处理,尽可能对污水实施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加大污水回用技术的开发力度,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发、研制和应用工艺简单、技术可靠、运行稳定、高效廉价的城市污水回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3)制定水价改革及补偿政策

水价构成不完整、各种用水的比价关系不科学是造成中水回用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应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利用经济杠杆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让中水用户“有利可图”。同时,通过补贴、专项资金、优惠政策等措施对中水处理的企业和用水单位进行扶持。

(4)建立法制保障及机构保障

完善与城市中水回用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要在政策上鼓励中水回用,制定中水回用工程的施工、验收、管理技术规范等,规范中水市场,确保中水产品质量。同时,成立中水回用领导小组,组织环保、建委、水利、执法、市政公用等单位共同协调中水规划的实施。

三、城市排水规划中的雨水利用规划

从社会,经济,生态,科学,技术的不同角度,对城市雨水利用的综合研究,在城市排水规划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尝试,给排水,雨水回收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我国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产生良好的生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城市雨水利用可以通过建造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来实现,是使雨水集蓄利用、渗透与园艺水景观等相结合成为整体。通过建筑屋面、绿地、路面、运动场地、停车场等对雨水进行收集。降落到屋顶的雨水,若屋顶有绿化,不仅有效的消减了雨水径流量,还大大净化了雨水的水质,多余的雨水通过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经由雨落管进入雨水调蓄系统;若屋顶无绿化,则雨水的收集应先进行截污弃流。对于下凹式绿地、草坪范围内的雨水,前期主要以渗透地下为主,后期超设计渗透滞纳标准的雨量进入雨水调蓄系统;而非下凹式绿地的雨水一般流入不透水路面。对于不透水路面雨水,由于其水质较差,若考虑收集应首先采取初期弃流,然后通过雨水收集管道进入雨水调蓄系统;若不收集,可考虑入渗或排放。雨水调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过雨水处理系统然后进入杂用水管网进行回用。

对于屋面雨水可以采用以下处理工艺流程:屋面雨水滤网初期雨水弃流景观水面。而当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如下的深度处理措施:混凝、混凝过滤、浮选、生物工艺、深度过滤。此外,回用雨水应设有消毒工艺,最常见为氯化消毒。这样处理工艺流程就变为:屋面雨水滤网初期雨水弃流蓄水池自然沉淀混凝过滤消毒供水调节池。

对于路面径流,因其水质较之屋面雨水更差,应进行实地雨水水质调研,在上述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以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同时,可以考虑通过绿地植被对雨水水质进行净化。在已经建成运行的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中证实,以人工土植被净化技术为核心的处理系统既有效又经济,而且自然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生态处理技术。

而由于城市径流雨水水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且不同的回用用途也要求不同的水质标准和水量,故应根据收集雨水水质和用水水质标准以及相应水量的要求来确定处理工艺,一般可采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多种工艺组合。通常,截污、弃流、沉淀、过滤、消毒可以优先考虑,但还应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四、针对的雨水利用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规划、加强管理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时,在宏观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同时,合理对雨水利用问题加以论证,结合土地利用计划,会对总体上控制解决城市排水规划中的水资源问题带来许多便利。应利用新的思路搞好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建设统一考虑。

(2)强化公众教育和参与意识

发动居民群众,鼓励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它是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合理利用项目方案能够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只有强化公众教育和参与意识,才会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市区有明显的效果。公众的教育和参与包括对城市专门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和监督等。对城市居民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和实践,使居民认识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的必要性。

五、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以及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增加,同时,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好水资源的同时,还要最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城市排水规划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分析我国城市排水规划中水资源利用所存在的问题,对城市排水规划中的中水回用、雨水利用规划进行认真探讨,对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峰,刘晓云. 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展望[J]. 上海化工,2006 .

[2] 程群. 城市区域雨水与中水的联合利用研究. 浙江:浙江大学,2007.

上一篇:关于提高焊接工艺水平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对建筑工程资金预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