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古典行旅

时间:2022-03-21 05:40:51

通海,古典行旅

通海县是云南省的文物大县,由于保护文化遗产成绩显著。2009年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通海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共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处:秀山古建筑群;省级重点文保单位7处:聚奎阁、通海文庙,河西文庙、杨广法明寺、河西大福寺、河西圆明寺、小新村三圣宫等:葛中选神道碑等市级文保单位9处;苏氏宗祠等县级文保单位65处。杨广法明寺、通海古代民居建筑群两个项目已通过省级评审,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海县博物馆收藏文物4500余件;县图书馆收藏古籍1574册,以书画为主的藏品集中反映了崇文重教、礼兴乐盛的风尚。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特色,古韵悠扬的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源远流长的高台艺术、精美隽秀的石雕木刻、高亢婉转的彝族五山腔等一批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项目被国家、省、市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林荣仙、公孙馨等民间艺人被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历届通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工作,始终坚持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方针和原则,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管理,社会参与,保护传承”的良好态势。开展了以秀山古建筑群为重点的修缮、保护和利用,并把各类历史文化遗存作为最可宝贵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研究、规划和开发,打造文化品牌,制定发展战略。目前,通海正着力于整治城市环境,恢复古城传统风貌。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形成旅游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全民族文化自觉的提高,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基因,维护精神家园,是一项长期、光荣而艰巨的事业,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相信通海县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通海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让通海再现辉煌,彰显礼乐名邦风范。

――什么欧洲、什么南美,什么滑雪、什么邮轮。原来,最诗意的旅行,就在被我们轻轻合上的历史之中。古人清明踏春、九九登高。古人放下书卷,即入山林,自鸟声起处捕捉住禅的吉光片羽。古人骑驴探友,穿千山万水,见好山,吟之,见好水,叹之。来时去时皆诗答、歌和、酒热。古人,我们缓慢的祖先,永远要走走停停、停停留留,将诗、联、书,一纸一墨的浪漫,细细贯穿旅程。这便是古典行旅,这境意,令人种飞、令人通体舒畅。

――如果你身在云南,北望江南柳色遥迢,暗喟叹身在“边地”,难得古风之意境。我要说你错了。恰在身边一个江南玉溪通海。秀山黛色拥湖,杞麓飘蓝,匾联楹海累累叠叠。放慢脚步,直到它吻合上想象中李杜的节奏,在通海做一场古典行旅,方才满足我们深藏在每一个DNA中的悠悠远意。

何谓古典行旅

2009年,我收到朋友递来的一本旅行书。这本书,长相有点奇怪。作为旅行书,它没有花哨的封面、华丽的图片,它没有资讯、攻略,甚至景点介绍都心安理得、恕欠奉上。然而,只粗读了一段文字,我的心便奔向了远方,于是手不释卷、通宵读完,不觉窗外展曦微摇,恍惚中,我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杜甫当年曾看到过的天光。这本书的名字正是,《杜甫的五城》。

作者赖瑞和,普林斯顿大学专修唐史的高材生,一直怀有一个梦想:坐火车,在中国的大地上壮游,一一寻访杜甫的一首《塞芦子》中提到的五城:“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其实,何止是五城,作者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处处都有诗人“相伴随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从西安到柳州的火车要走两天两夜,作者想到当年,柳宗元恰是沿着这样一条路线从长安到贬谪地柳州,走了三个多月!从唐肃宗即王位的灵武――“五城何迢迢”的起点,过贺兰山,过唐代的丰州,过九转黄河,过呼和浩特――李渊出生之地,到大同――北魏汉化前的国都平城,过太原――李氏父子起兵隋朝之地,抵达《洛阳伽蓝记》中的那个唐代的东都……

我仿佛与作者一井,穿越了一次唐朝。突然,我看见了鸟鼠道上酒兴酣发的李白,看见了正缆舟抵达的杜甫,听见了雁荡山中徐霞客笃笃的脚步在空谷回荡……“哦,原来我们有着多么英华璀璨的古典行旅的传奇!”那些名字、意境、诗句,唤醒了我血液中承袭自先人的诗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什么欧洲、什么南美,什么滑雪、什么邮轮。原来。最诗意的旅行,就在被我们轻轻合上的历史之中。古人清明踏青、九九登高。古人放下书卷,即入山林。于山林中、自鸟声起处捕捉住禅的吉光片羽。古人骑驴探友,穿千山万水,见好山,吟之,见好水。叹之。来时去时皆诗答、歌和、酒热。古人。我们缓慢的祖先,永远要走走停停、停停留留,将诗、联、书,一纸一墨的浪漫,细细贯穿旅程。这便是古典行旅。这境意,令人神飞、令人通体舒畅。

古典复兴进行中

喷气式飞机载着一拨拨似刚从笼中被放出似的游客,3个小时,即从北京穿越至云南。假期珍贵如金,想去的地方又那么多!捧一本导览手册。走过一个地方打一个田,匆匆如打仗。真是打仗!相机长枪短炮,瞄准、发射,美景被集群式收掠入SD卡,大功告成。千里之外,上班的“集结号”吹起,役毕。回来后MSN签名即刻改成:北京一昆明大理一丽江一香格里拉一北京,云南好棒!问他,都玩了些什么?当事人一怔,答:稍等,待我翻下照片。

Sigh。速食时代的旅行,与物质时代的爱情同样可悲。好在。国人自全民旅行运动中摸爬滚打淘洗几圈后,兜兜转转,自有重视旅行之真意者,视线由西投向了东,由未来式投向了过去式――古典时代。

古典行旅正在“一小撮”身心自主的旅行者中复兴,而这一小撮也如墨汁滴淋宣纸般,渐渐沁晕至更大的人群。434万!2009年时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如此大的人群,旅行渐成家常便饭,人们才可能从数景点变成静下心来。仔细推敲下旅行的品质,寻找那最适合自己血统与基因的旅行方式。

譬如,今天的豆瓣小组上,不难见到在全国各地做卉代木构建筑、泥塑、雕像之旅的小团体,甚至有三番五次往关中寻访“皇陵”的“古墓派”。如同古着盛行、国货复兴,隐身在历史深处的古典行旅,正被其现代衣冠的子裔。自觉不自觉地,承袭起来。

通海,完存古典真味

登秀山时,正“天街小雨润如酥”,淡云轻烟,时卷时舒,空气清透,翠色满目,长舒一口气,叹道:舒服!抬眼正撞上闻祯兆的行草:“几经拨云寻路,倚树听泉,喜茫茫才到此清凉境界;一任鱼跃茑飞,天空海阔,活泼泼都收上画图楼台。”怎一个欣欣然了得。

我惊叹通海这边地江南。景,山湖城,胜似江南。人,儒雅老者,深居苔痕点点的清代庭院,晨起习字,白日坐诊,夜间枯坐,对一庭幽兰抚古琴,恍似金陵一梦呐。古典真味,竟在这云南的玉溪,一座被地震考验过两次的县城中,完好保存。

如果你身在云南,北望江南柳色遥迢。暗喟叹身在“边地”,难得古风之意境。我要说你镨了。恰在身边一个江南:玉溪通海。秀山黛色拥湖,杞麓飘蓝,匾联楹海累累叠叠。放慢脚步,直到它吻合上想象中李杜的节奏,在通海做一场古典行旅,方才满足我们深藏在每一个DNA中的悠悠远意。

上一篇:山水之间有江南通海县秀山镇 下一篇:我在大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