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21 03:03:34

新制度经济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课程的核心理论包括费用理论、产权理论、法和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国家理论均是通过不同案例来展开的说明的,并且各个理论的应用更加贴切实践,更能够深刻的反映经济生活。所以系统性的运用案例教学即使课程本身教学的内在需要,也是该课程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由于该课程在各个高等学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并且教学方法不尽一致。特别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方面明显存在诸多不够系统、不尽深入和时效性缺乏等问题。学院经济学教研室承担该课程以来,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案例教学方法,也积累了不少较为深刻的案例。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在已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

一、研究及实践价值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形成教材中的原理与实践中的案例统一的教学内容结构,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使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二,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制度创新”需要作为主体的人,凸显制度创新对经济重要性的课程更需要作为主体的学生,只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通过案例教学使很多学生感到真正学到了知识。第三,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涉及的制度演进和制度变迁,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想抓住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显示自己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对于制度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第四,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能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每次制度设计案例讨论,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着手准备讨论发言稿,有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观点找旁证,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见到的,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通过师生的互动,教师不再是“一言课”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制度与经济研究领域的主动参与者,他们可以动脑筋,可以大胆求异,质疑探索,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二、相关实践活动综述

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在组织方式、实施的一般步骤、案例类型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国内外已经有部分研究,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当前关于案例类型及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案例教学实施的研究与实践还相当缺乏。一是以往新制度经济学案例类型及其教学模式研究不够完善。虽然有学者在实践中概括出了部分案例类型及其教学模式,但其并没有阐明这样分类的标准,也没有阐明各类型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相应的实施策略,它们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令人难以信服,在具体运用这些模式时也会出现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二是以往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研究不足。案例教学的研究不多,特别是能够将教学与实践系统性结合的案例较少,这为我院开展案例教学研究增加一定难度。三是以往新制度经济学案例开发与整理相对缺乏。开发案例是进行课堂案例教学的前提。目前案例收集与开发不够全面和系统,特别是能够具备阶梯性、全面性、系统性的案例明显不足。

三、研究及实践目标与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案例库的编写工作。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库的编写。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完成了部分课程章节的案例甄选、讨论题目、讨论形式以及拓展方向的工作。下面的工作就是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阶梯化、全面化和系统化。二是完善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案例教学工作。通过运用传统讲授与案例教学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可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课堂讨论即可水到渠成。由于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并充分进行了思考,能够更深刻理解理论问题的精髓,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今后的学习有针对性。应用这种方法,课前教师、学生的充分准备是个大前提。三是完成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通过案例教学案例库的编写以及案例教学课堂教学工作后,将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成果,经验和不足,以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及实践思路

新制度经济学案例研究及实践思路如下:首先是课前案例教学准备。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并选取案例。二是布置案例并提出要求。所选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要兼顾典型示范、现实新颖、适合国情。同时,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一些难易不同的决策点或值得探究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案例。三是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学生阅读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分析。核心是课堂案例讨论。一是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二是小组派代表发言,同时展开质疑和争论。这一过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和中心环节。三是总结。总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讨论情况的总结。案例本身的总结。对案例讨论题的总结等。最后是课后教学评价。一是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二是看教学过程能否促使学生独立地去思考、研究案例,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其综合素质,三是看案例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纳德・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杰克・J.弗罗门.经济演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1992.

[5]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6]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思对话[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8]周其仁.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香港),1997,(18-19).

[9]周业安.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经济研究[J].2001,(7).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改项目“公共选修课《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非经管类专业学生课堂导入与组织实施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1332。

作者简介:柯希嘉(1978-),河北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司治理。

上一篇: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公路思政工作 下一篇:基于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