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高效课堂教学

时间:2022-03-20 03:28:45

试探高效课堂教学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效课堂教学的阐述,分析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课前教学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策略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1 高效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高效课堂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高效自主的学习方法,使得课堂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从教育目标考虑,高效课堂就是实现学生从对知识的兴趣,到智慧的飞跃,再到能力的提升,从学会变成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1.2 传统教学方法的制约

使课堂成为高效教学的场所,首要的是使每个教学环节高效,整个流程和谐。但目前新课程的改变是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免会受到原有方法、思维习惯的制约。譬如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只是拘泥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想当然地依题论题,“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如坠云里雾里”,问题依旧;有的教师在重难点讲解上,单纯认为讲得多学生就会明白,而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又如课堂小结对整节课教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自我提高的环节,但有的教师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消化、提升,而是煞费苦心地进行归纳讲解,且惟恐学生说得不清楚,归纳不全面,留给学生的只有机械地听、记、写。

1.3 高效课堂理理解的解偏差

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使学生在知识扩充、学习方法方面均获得最大的发展。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很多教师采取了自学指导的教学方法。但其中也出现了几个突出问题:(1)自学提纲笼统,有的简单要求列举定义,也有的是总结课文段落大意等。对于这样的提纲,学生既感到迷茫枯燥,又很难诱发深层次思考,学习过程低效盲目。(2)过程疏于检查,自学等同于自由。导致教师丧失了发现学生易错点、寻找知识障碍以及思维盲区的良机,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又如情境创设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就是搭建一座“桥”,左手牵着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求的欲望,右手牵着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快地进入知识意境。但个别教师却单纯为创境而设境,只是图一时的热闹,大好时间白白浪费。

2 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2.1 狠抓课前教学设计

要充分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必须课前下足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既要体现知识的条理化、整体化和系统化,充分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整体知识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高效地学习。

同时,教学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梯度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空间及充满刺激的挑战,进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适当的教学是享受,不当的教学是煎熬。这样看来,教学贵在得法。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例如,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等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设计,同时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 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高效能的老师会尽量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所以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的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高效教学课堂,要求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教学理念,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预设进行合理地调整,根据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玩等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设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4 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力度和频度。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而平等、自由、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交往需求,希望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及时和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经常组织一些便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辩论会、座谈会、游戏等,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学习聆听其他人的见解和看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然后对自己的观点不断进行反思,并逐步进行完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5 努力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无论怎么进行教学改革,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了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在于将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唤醒,并受到及时的激励和鼓舞,产生兴奋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自己要提高自己的个人教学风格,具备勃勃的精神,这样才能把激情和活力注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幽默风趣、情真意切,可以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施光.纠错与接纳:中学课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肖飞.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刘民慧.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浅谈[J].教育探索,2009(2).

[5]代夏春.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探索性尝试[J].教育科学,2009(11).

[6]李昌蓉,彭立勃.高效课堂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

上一篇:浅议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下一篇:“合作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