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时改良会阴切开角度和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3-20 01:23:04

分娩时改良会阴切开角度和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7 - 45 - 02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会阴侧切角度和缝合技术对改善产妇产后会阴伤口疼痛及远期性生活疼痛的作用。方法 2008年1~6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具有会阴切开指征的初产妇23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5例,比较两组会阴疼痛程度和离床活动时间及远期痛。结果 产妇产后24~36小时会阴疼痛例数及程度、产妇离床活动时间、远期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会阴侧切;缝合;疼痛;分娩

会阴切开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产时严重的会阴裂伤,术后初期引起的会阴疼痛严重影响产妇的活动,更有可能造成远期性生活疼痛。我院采用改良的会阴中侧切开和缝合技巧,克服了传统会阴侧切开缝合术对产妇造成的这些损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6月间在我院分娩的具有会阴切开指征的初产妇,共230例,年龄19~42岁,年均25.8岁,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5例。

1.2 方法

1.2.1 治疗组在会阴神经阻滞麻下,左侧会阴距中心腱30度角切开3~4cm,产后阴道壁锁扣法缝合至处女膜内缘,会阴联合处皮内缝合一针打结,肌层间断缝合,线结打在深层,即从肌肉深面进针,浅表出针,另侧由浅表进针,深面出针,这样线结就埋在了肌肉深层,皮肤用皮内连续缝合,不用折线,无并发症,产后两日出院。

1.2.2 对照组在会阴神经阻滞麻下,按传统方法左侧会阴距会阴中心腱45~70°切开3~4cm,阴道壁连续或间断缝合,处女膜外缘外阴联合处各间断缝一针,皮肤用丝线间断缝合,术后3~5天折线后出院。

1.3.观察指标

1.3.1会阴疼痛分0级、Ⅰ级、Ⅱ级、Ⅲ级。

1.3.2 痛分疼痛、困难。

1.3.3 监测时间分别于产后24~36小时、3~5天、42天观察伤口情况及产后2~3个月观察对性生活的影响。

2 结 果

2.1两组产妇产后会阴痛情况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不同,实验组产后24~36小时90例产妇疼痛0级,占78.26%,25例产妇Ⅰ级疼痛,占21.74%,无一例产妇Ⅱ级疼痛,产后3~5天均为0级疼痛,产后42天观察切口愈合良好;对照组产后24~36小时3例产妇疼痛0级,占2.61%,45例产妇Ⅰ级疼痛,占39.13%,47例产妇Ⅱ级疼痛,占40.86%,产后3~5天仍有27例产妇Ⅰ级疼痛。两组产后24~36小时会阴疼痛例数及程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2.2两组产妇离床活动时间比较治疗组115例产妇产后24小时内,能活动自如,可坐着喂奶,对照组57例产妇伤口痛不愿起床,更不能坐着喂奶,占49.5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2.3两组产妇产后远期性生活情况治疗组产后远期性生活的有104例无痛,占90.43%,11例轻微疼痛,占9.56%,无一例困难,对照组69例痛,占60%,9例困难,占78.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3 讨 论

引起产后会阴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的张力和缝线的牵拉等,会阴正中切开对产妇的组织、血管、神经等损害最小,伤口无张力,对合最易,愈合好,疤痕小,但受会阴体的限制,易致会阴Ⅲ度裂伤,临床上一般较少使用,传统的会阴切开是侧斜切开(对照组)即距中心腱45~70°的切开,优点是对较大胎儿的娩出或阴道手术助产时便于操作,但由于切开的角度大,损伤的组织多,缝合时伤口张力大,较难对合,往往缝线牵拉较紧,产后因组织血运较差而水肿,缝线甚至嵌入组织中,出现线锯反应,疼痛严重。本组会阴中侧切开即距中心腱30°切开方法[1],由于角度小,既有会阴正中切开的好处,又刚好避开括约肌,克服了正中切开的缺点,这样既减小了切开角度,减小缝合时的张力,又可防止会阴Ⅲ度裂伤,缝线松紧适宜,疼痛较轻。

缝合方法的改进可防止或减轻远期并发症[2]。会阴切开术后痛影响产妇的正常性生活和家庭和谐,发生原因与缝合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对照组把线结打在肌层的表面,较难吸收,刺激大,特别会阴联合处常因结扎后线的剌激引起组织水肿,线锯反应,疤痕形成,愈合后弹性减弱,时牵拉引起疼痛,治疗组中使用的阴道壁锁扣缝合既能有效地防止阴道缩短缩窄及血肿形成,线结埋于肌肉深层有利于吸收,皮肤内连缝合[3],无线锯反应,疤痕小,弹性恢复好,这是避免痛的有效措施。

改良会阴侧切角度进行中侧切开并改进缝合方法能有效地减轻产妇会阴疼痛,促母乳喂养,减少远期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减轻经济负担,促进家庭和谐,使产妇得到更多实惠,值得推广应用。本文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用可吸收薇乔缝线。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1992,9:394.

[2] 黄凯清,黄艳仪.影响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因素.广东妇幼保健杂志,2000,2:59-60.

[3] 吴萍.会阴切开皮内缝合技巧与肠线反应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9,8(30):451.

上一篇:小儿便血的临床特点分析(附63例报告) 下一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孕10-16周妊娠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