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黑龙江省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时间:2022-03-20 06:43:20

试论黑龙江省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摘 要]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深松整地、栽培方式、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叶面喷肥等。

[关键词]黑龙江 高油 大豆 高产 栽培模式

1 品种选择

黑龙江省各地区可根据不同的积温和生产条件,选用在大面积生产、成功推广的高油品种,如绥农11、绥农14、垦农5号、垦农18、垦丰9号、红丰9号、宝丰7号、合丰40、合丰41、合丰42、红丰12、绥农20、合丰46、东农163、东农46、黑农41、黑农44、黑农45、垦鉴豆25、垦鉴豆26、垦鉴豆27、垦鉴豆28、黑河19、黑河27、黑河31等高油品种。

2 机械深松整地

深松翻整地是利用机械的作用,加深耕层,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形成土壤水库,增强雨水渗入速度和数量避免产生地面径流,打破犁底层,熟化土壤,使耕层厚而疏松,结构良好,通气性强,土壤中水、肥、气、热相互协调。

整地后利于种子发芽,作物根系生度好,数量多;可以掩埋有机肥料,请除残茬杂草、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

深松翻整地要达到规定深度、深浅一致;地表平坦、犁底平稳;开墒无生埂,翻垡碎土好;开墒要直,耕幅一致,耕的整齐;犁到头,耕到边,地头、地边整齐;无重耕、漏耕,无斜子、三角、无”桃形”;墒沟小、伏脊小。整地时把握好土壤适耕性,土壤适耕性以土壤含水量表示,以土壤含水量15%-20%为宜。

3 栽培方式

高油高产大豆,其主要栽培方式主要包括:

3.1 “垄三”栽培技术

大豆“垄三”栽培也叫“三垄”栽培技术,即在垄作基础上采用三种机械化新技术:一是垄体(台、底),垄沟分期间隔深松;二是垄体内体深松,同时分层深施底肥;三是垄上双条精密点播,同时施用种肥,后期看苗追肥,主体技术要点:一是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二是分层深施肥。三是精密播种。

这个技术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广泛应用,它适应性广,二洼地、平岗地均可。生产上存在着机械小、马力小,技术标准不到位等缺点。

3.2 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它包括“深窄密”、“大垄密”和“小垄密”等不同的种植方式。大豆“深窄密”栽培技术是以矮秆大豆品种为基础,以气吸式播种机或精量点播机为载体,结合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通过窄行密植,保持群体匀度的综合配套技术。“大垄密”和“小垄密”是在垄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产栽培技术。这些技术适合在大部分地区示范和推广,尤其是黑龙江及内蒙古地区。

3.3 大豆行间覆膜技术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施肥的基础上,平地播种不起垄,然后用六行或八行大豆覆膜机械将地膜覆在苗带与苗带之间,而不是直接覆盖在苗带上。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膜内施肥、膜外播。进入膜内,防止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

该项技术可保墒、增温、防草,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其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该技术可以重点在黑龙江垦区、黑龙江地方及内蒙古部分地方扩大推广,在吉林、辽宁等省积极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

3.4 大豆免耕少耕栽培技术

目前,黑龙江省最可行的大豆免耕技术是原垄卡种,即在玉米等作物原垄越冬的前提下,来年经简单的耙耢作业后,在原垄上直接播种大豆。原垄卡种大豆田间作业少,可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并可降低能耗,争得农时,便于及时播种,有利于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据观察,原垄卡种的大豆比深松起垄早出苗2―5天,出苗率高s%,亩增产15%以上。

4 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又叫配方施肥,是施肥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料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施肥技术的科学施肥方法,具体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作物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配方施肥使大豆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大豆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配方施肥对作物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协调供应,可满足作物生产、发育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各地的推广应用表明:实施平衡配套施肥技术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在8-10%左右,亩增加效益35-40元。

5 节水灌溉

近几年来,在黑龙江省普遍连续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大豆灌溉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该积极扩大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规模。

6 叶面喷肥

大豆生长中后期(花荚期),对矿物质营养的需要量大。由于根系的吸收功能和根瘤的固氮能力逐步下降,往往造成缺肥早衰。为满足大豆生长中后期的营养需要,可采用叶面喷肥技术。常用叶面肥有磷酸二氢钾、尿素、钼酸铵、多元复合液体肥等。据调查,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多元复合液体肥、稀土+磷酸二氢钾、尿素+钼酸铵的增产率均达到10%以上。

7 化学除草

按照不同地区气候、土壤质地、耕作制度、杂草群落等情况,合理选择除草剂、施药剂量、使用技术等。

7.1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选择土壤处理的除草剂,既要考虑大豆的安全性,又要考虑持效期长短,对后茬作物是否有影响,还要考虑田间杂草的种群。高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可以选用乙草胺(禾耐斯)、都尔、拉索等。阔叶杂草、禾禾本科杂草混发,可以选择乙草胺(禾耐斯)、都尔等与赛克、广灭灵、普施特、阔草清等混用。注意,一般风沙干旱地、有机质含量低于2%或高6%的地块最好不使用土壤处理,应采取苗后茎叶处理;禁止使用普施特、豆磺隆等长残效除草剂。

7.2 苗后茎叶处理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高油大豆田,可以选用精禾草克(精盖草灵)、拿捕净、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威霸等;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大豆田,可以选用苯达松、虎威(氟磺胺草醚)、克莠灵、克阔乐等;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发的高油大豆田,可以选择上述两类除草剂混用。施药时期应掌握在杂草基本出齐,禾本科杂草在2-4叶期,阔叶杂草在5-10厘米高进行。注意避开高温、严重干旱时段施药。

上一篇:网络通信协作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试论大豆机械化行间覆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