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2-03-20 06:19:33

试论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摘 要】 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构建以人文关怀意识为基础,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注重运用好教师、家长和社会相关力量的合理参与;既注重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求,又强调教学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完成;既要求学生注重过程化的时效目标,又注重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量。

【关键词】 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人文关怀;主体性;时效性;差异性

语文评价体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是对一节课的一个总结,又是做好下一节课准备,承前启后,巩固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方式。它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目前,多元化的语文评价模式构建,已经不再是新颖的选题,但是如何做到常新常变,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又能够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是语文研究必不可少的且需与时俱进的研究命题。以下就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做一探究,以期为语文教学研究抛砖引玉,以供学人参考讨论:

一、人文关怀意识是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以国语为基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贯穿始终。中国传统哲学――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是语文课的基本理论构建基础。“以人为本”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又强调“以和为贵”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儒雅风范,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甚至追溯更远的国文教学课程之中。从“以人为本”的字面意思理解,则为最直接的意思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发展的根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意义。语文教学评价的直接意义在于:教学课堂总结反思、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鉴定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教师所做的这一切,则最终会归结为学生的发展。那么,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便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也即是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把握、体悟语文美的所在。教师要关心学生的主体发展、个性发展,达到人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语文评价时的正确的评价取向,事关语文课的直接结果。毫无疑问,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便是构建多元化语文评价模式的基础。

二、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构建需要语文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目前,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潮流,被人们广泛认可。如何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只是大教育界的命题,也是语文教学的命题,这是由语文教学本身的人文性、持久性和科学性特点所确定的。那么,如何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全民学习的有效方法呢:语文评价环节无疑使其答疑解惑的最佳工具。新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研究性学习,因此,避免二元对立式的教学评价,教师主动邀家长、其他学生和教师以及社会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其中,并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给予学生帮助,使其真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并通过身体力行达到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可谓两全其美,烧柴不忘砍柴功。同时,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评价介入也能够更公平更民主地对学生进行测评,且形式方法不一而足,对学生的评价将会更科学,更人性化。

三、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构建要体现差异性要求

语文评价可以采用集体评价模式,也可以采用小组评价或者个体评价模式。教师一般习惯于运用个体评价模式,一是可以集中培养和提升个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面对课堂接受能力的不足,可以单独辅导,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学家认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影响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至于接受程度的高低不同。教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不同的评价模式,既能保护学生隐私,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求知阶段的学生个体在其他方面的差异性也很大,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思考问题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用心程度的深浅等作出相关的评价标准,然后通过扑捉学生的细微差异,因材施教,评判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关注。同时,文化认同的差异、家庭生活环境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精深得知识文化水平。也只有教师能够在评价环节广文博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的建构要体现整体性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与方法的重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知识与能力重在考量我们要学什么样的知识、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则在于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实践与内化、自学与互学以及研究与创新等方面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注重知识积累的升华,如热爱生活、社会实践、交流合作等。因此,多元化的语文评价体系必须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完整的测估标准,即:不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接受程度为唯一标准,而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只有建立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评估计划,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客观地、综合地考虑学生的成长状况和发展方向,才能使评估行之有效。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完整实现。

五、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体现时效性和实效性的要求

语文评价有阶段性和总结性两种要求。阶段性评价重在对学生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几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巩固和提高;总结性评价在于对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的总体学习情况给予充分地测评、考量、反馈和提高。因此,无论是阶段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它们都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时效性着力突显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消化程度,实效性则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二者共同为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性依据。同时,学生学习语文过程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整体能力的提升,也只有将每一环节整体协调推进,才能获得实效性,只有确定一定的时限性,才能真正完成学习计划和任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多元化语文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之,多元化的语文评价体系构建以人文关怀意识为基础,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注重运用好教师、家长和社会相关力量的合理参与;既注重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求,又强调教学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完成;既要求学生注重过程化的时效目标,又注重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结合学生成长实际,构建出实际有效的评价标准,才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曹明海 光.语文学习评价观的建构[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05(1).

[2] 张秀忠 石荣云.论新课标下语文学习评价体系的重构[J].长春:考试周刊,2009(12).

[3] 丁晓良.构建语文学习评价体系之我[J].安徽: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作者简介】

杨 洋(1990-),甘肃白银人,职称:中教二级职称,现任职于甘肃省白银市第五中学,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下一篇:晚清译著《光学揭要》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