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护理在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3-20 12:05:48

科学化护理在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科学化护理;预防产后出血;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4-01产后出血是指: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仍然是现代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现将我科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经验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住院孕妇200例,进行科学化护理,年龄20-36岁,孕周37-41+5周,剖宫产126例,阴道分娩74例,随机选择以往住院孕妇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妊娠合并症、年龄、孕周无差异性。

1.2方法实验组我科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孕前、孕期检查,强化健康意识,护理人员对于孕产妇加强监护管理;产前宣教,饮食营养管理,避免严重妊娠合并症和胎儿巨大的发生。②加强心理护理;减少孕妇恐惧心理。③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家属陪伴分娩、无痛分娩,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对第三产程进行积极管理;④产后15分钟一次监测出血量及血压,发现出血多尽早处理,完善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制度。对照组按以往医嘱执行。

1.3结果实验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1.5%,剖宫产率63%。对照组产后出血3.5%,剖宫产率79.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其中尤以产后2h内出血为多见,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常见原因。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科学化护理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2.1产前监测首先,产前检查时要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产妇要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其次,加强健康教育,进行高危妊娠因素的健康教育、宣讲孕期保健知识、教会产妇自我监测,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2.2产时护理①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以及血压等情况,定时检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时要有专人守护,严密监测。②开展导乐陪伴分娩,家属陪伴分娩、无痛分娩,减少孕产妇恐惧心理。③第二产程要注意科学接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孕妇正确使用腹压,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采用聚血盆与容积法,准确计算出血量。④胎头娩出后肌注缩宫素10单位,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⑤产后每15分钟监测阴道流血和血压,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h,这时如出血量超过200ml应积极寻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按摩子宫,应用前列腺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面色,检查宫缩和阴道出血情况,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一些病状,如面色及口唇极度苍白,出冷汗、呼吸浅快、、四肢冰冷等征象。

2.3产后出血的抢救与护理①遇到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情况,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争分夺秒进行抢救。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的吸氧,采用双鼻导管,流量4-6L/min,同时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平稳。②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备血、配血,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视病情而正确掌握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③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在按摩过程中须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有利于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④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并做好各种检查及相关的术前准备。⑤产妇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脚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血,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⑥做好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的同时,安慰患者并给予解释,对患者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的心理,保持镇静,使其积极配合,有利治疗与抢救。

上一篇:早期大肠癌内镜下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比较 下一篇:浅谈电梯曳引钢丝绳的检测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