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酒店管理论文

时间:2022-03-20 12:04:32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酒店管理论文

一、宁德师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近年来宁德市旅游业取得了一定进步,旅游产业也初具规模,大量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宁德师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宁德地区唯一的一个培养高素质酒店人才的专业,学生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均获得了当地酒店的一致好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得到酒店的高度认可,有着非常好的口碑。同时由于宁德南连福州,北接浙江,到厦门、泉州、温州等城市交通十分方便,因此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也受到了福州、厦门、泉州等周边城市的欢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酒店和我校联系,希望能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也有着很高的就业率,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很多高星级酒店,如宁德万达嘉华酒店、宁德山水大酒店、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福州万达威斯汀酒店、福州名城豪生大酒店、福州世茂洲际酒店、厦门威斯汀酒店、厦门艾美酒店等。酒店对我校学生都给予极高评价,并每年来我校招聘,我校学生在宁德及周边地区的酒店业界有着极好的口碑。

2.劣势分析(Weakness)

首先,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新升本专业,以前的教学都是侧重于高职教育,升本后大多套用其他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还是延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这种培养方式,适合培养学术型人才,而不适宜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对本科教育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毕业以后去向如何,均模糊不清。其次,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目前酒店管理教研室只有7名教师,其中真正承担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师才4名。7名教师中1人为系领导(即将退休),1人为教辅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工作),另1人为我校引进博士,但研究方向为地理学。且教研室教师的职称均不高,除了系领导为副教授外,其余均为讲师,且都是年轻教师,缺乏酒店实践经验。再次,我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只有客房实训室和中餐实训室,设施设备不完善,场所较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类似于西餐实训室、前台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商务中心实训室等,都尚未建立,无法满足地方企业的实际需要。且在实践教学的考核方面也较为单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由于领导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不熟悉,目前专业规模还较小,专业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也未得到重视,缺乏学科领头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大。

3.机会分析(Opportunity)

宁德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白水洋鸳鸯溪景区和太姥山景区继续保持着强劲发展的势头,霞浦滩涂风光入选中国邮政《美丽中国》普通邮票,每年吸引大量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同时2014年宁德市新增1个4A级景区———福安白云山,3个3A级景区———宁德蕉城区上金贝中华畲家寨、宁德霍童古镇、宁德柘荣九龙井景区。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带动了酒店业的发展,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接待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发展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宁德及周边地区这几年来酒店迅猛扩张,数量激增,尤其是福州地区,继威斯汀、喜来登、豪生、世茂洲际等国际高星级酒店之后,希尔顿、皇冠等也已陆续签约入榕。未来三五年内,福州的五星级酒店将从现在的16家增加至36家。同时由于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也拉动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这对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4.威胁分析(Threat)

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升本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虽然是宁德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但与临近的福州各院校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也面临着较多的竞争。同时,由于现在的学生较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就业前景也较为悲观,认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都是从事服务员工作,每天帮人端盘子、做客房卫生,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导致较多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酒店仍然面临着人才缺口大的问题。

二、宁德师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1.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职业认可度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是从一线部门开始做起,要在基层服务员岗位经历一段时间的磨练后,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但是学生进入酒店后,工作时间越长,就越会感受到这一行业的艰辛,体会到服务员的卑微,从而丧失信心与耐心,中途退出酒店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因此在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从大一入学到大四毕业,必须贯穿其中,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可度和忠诚感,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健康人格,有利于他们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认知、服务意识培养、职业忠诚度教育、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引导。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通常都是在餐饮部、客房部和前厅部等一线部门从事基层服务员工作,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因此在教学中应反复向学生灌输基层服务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要让学生能看到将来的发展前景,能正确认识将来工作的性质和意义。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能对自己的就业有个较好的认知与定位,能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酒店工作。此外,在相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职业自豪感,使学生能自觉地发挥主动服务意识并愿意长期从事酒店服务工作。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从学生入学开始即强调必须接受领导意识、独创性、团队精神等训练、测试,对于那些对酒店行业缺少敬业精神,难以刻苦者,一律在拒收之列。

2.正确定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型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属于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酒店及相关行业中从事一线工作。酒店行业管理层级一般分为非管理层和管理层,其中非管理层主要指各部门的基层服务人员,包括一线对客服务人员和后勤行政工作人员,如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餐饮服务员、销售员、操作员等。管理层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一线管理层(督导管理层)、中层管理层和高级管理层。目前我国专科院校主要是以培养非管理层人才为主,本科院校以培养管理层人才为主,但未细化到培养哪一级别的管理层人才,仅是笼统的定位,培养目标不明确。鉴于此,综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地企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我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类型可以定位为以培养一线管理层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能够在高星级酒店及相关行业中从事一线管理工作,或是经过在非管理层职位的短期(一年左右)培训与锻炼,具备一线管理层人才所要求的能力,能承担相应工作。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寻求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本科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其主要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两个问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必须贴近市场,能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以下几种是目前高校采用的比较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能给我校提供一些参考。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一般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在此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与用人单位合作。这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能够有效衔接学校与企业的“供需”链条,学生毕业直接去该企业就业,为其创造价值。企业也要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践岗位,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岗位的服务技能。宁德万达嘉华酒店为宁德地区唯一一家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酒店,与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意与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这对我校来说,是一个创新。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来说,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校企双方应本着参与、平等、互利的原则,针对双方的实际情况,制订培养目标,形成一整套包括课程和技能培训在内的培养方案,真正做到“适销对路”。

(2)“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而国外一些酒店管理院校本科毕业生除了学位外,一般可以拿到数张专业证书或文凭,如饮食管理证书、酒店高级管理文凭等,这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国内较早引进“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是2003年10月成立的“锦江国际里诺士酒店学院”,由上海师范大学携手上海锦江酒店集团与瑞士里诺士酒店学院联合成立,双方各投资50%,引进瑞士里诺士酒店学院的品牌、教材、师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体系。这使得上海师大锦江国际旅游学院的学生可以在学位教育的同时,有机会直接获得国际认可的专业文凭。近年来国家高度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而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特殊和悠久的“五缘”关系,在发展对台交流合作中优势明显。因此我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加强与台湾高校的合作,柔性引进对方优秀师资,在酒店人才的培养方面实行“双证式”制度。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学位证、毕业证外,还能拥有职业资格证、台湾合作大学颁发的结业证明或学习证明等。目前福建省内已有一些高校采取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如闽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我校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而不断开拓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建设。

(3)“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与国外具有专业教育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在以学生国际交流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相互认证、教师交流和分阶段的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天津商业大学TUC一FIU合作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学院目前主要承担天津商业大学(简称TUC)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简称FIU)联合培养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的合作办学项目,引进美国优质的酒店与旅游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FIU选派优秀师资,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程。与国际知名集团紧密合作,保证学生就业的高起点,毕业生深受业界好评。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中外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近两年是不太切合实际的。但从专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可以考虑在专业规模得到扩大后,与国外院校合作,引进国外相对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师资等,实行模块化教学,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共同培养符合国内外酒店需求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双师”教师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只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推动我校教育的成功改革。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首先必须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柔性引进具有酒店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队伍,或是常年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来校授课,以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定期邀请酒店资深管理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介绍酒店行业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对于在校教师,应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教师利用假期在知名酒店集团挂职锻炼,加强与企业的互动,积累实践经验。也可利用酒店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借鉴其先进理念,将酒店中现行的员工培训内容和最前沿的酒店服务技能等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实训当中。

5.加快校内高标准实训室建设

校内实训室的高标准建设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保障。学校应充分重视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在完善现有实训室设备的基础上,增设前厅服务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会议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等。同时要注重实训室的建设与设备要采用酒店前沿的技术,符合酒店的发展趋势,如酒店前台的Opera操作系统,就是目前国际品牌酒店普遍使用的系统,我校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就应该考虑采购该系统,而不是选择便宜、适用面小的其他操作系统。同时实训室的建设还应注重信息化建设。实训室内部不仅要配套相应的操作设施设备,还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系统,以保证教师授课过程中能结合多媒体,讲解—演示—观看—分析—操作—指导都能在实训室内实现一体化,以保证教学质量,又能让学生融入实战的工作环境中去。

三、结语

在酒店业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宁德师院酒店管理专业必须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作者:詹岚 单位: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

上一篇:医院住院单元绩效管理论文 下一篇:数据库原理视域下酒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