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派:爱在转角处

时间:2022-03-19 06:53:08

张德芬与陈岱宗的生活。可以用张德芬书中的一句话概括:“你不可能经由一个没有喜悦的旅程,而达到一个喜悦的终点,清除层层的内在阻碍后,心所向往的东西,会毫不费力地来到你我的生命中。”

沿北京东郊一路东行,孙榆河蜿蜒而去,张德芬和陈岱宗的家就坐落于河畔。庭院里的草木葱茏,院墙外的石榴花星星点点,一只花喜鹊正压着雨后的水汽,低低掠过。一栋轩敞、通透的西式别墅,散发着平淡的禅意。

屋内一双儿女正在阳光房里玩耍。这时,倚靠在沙发上闲聊的张德芬,眼里溢满了笑容。

爱是放弃后的重生

生活对于张德芬来说,似乎充满着起承转合的智慧,当然,这份智慧是需要有灵性的人去感悟才能获得的。如今的她,相信人生中碰到的大多数麻烦和问题,皆来自过去、记忆和现实积累而来的自我。她说,“因为快乐是人心里的一盏灯,灯灭了,你怎么能还冀望它照亮晦暗的周遭呢?”

曾经,张德芬和尘世之间忙于追逐快乐的人没什么不同,拥有台湾大学经济管理学的王牌学历,后又负笈美国学习新闻。她曾经是台湾著名美女主播,也做过知名外企的高层管理者,一双儿女聪慧活泼,还有让人“艳羡”的好老公……生活的表象于她,可谓一切平顺、美满,可是透过表象,却少有人知道张德芬一步一步渡向快乐彼岸的艰难。

“我从小成长可谓一帆风顺,但我第一次婚姻,却给了我重大的打击。首先,我求子不得,无论如何就是怀不了孕。那时看到人家大肚子就会掉泪。我试过各种方法,看遍中西医,就是没消息。然后,我竭力保全的婚姻还是失败了。”张德芬并不介意谈论过去,她说:“挫折往往是神的美意,一件令人苦痛的事里,隐藏着神的礼物。”

张德芬用“浴火凤凰”来形容自己第一次失败的婚姻经历。她形容,婚姻失败的打击就好比平淡日子里收到“炸弹邮包”,而自己从小的那些一帆风顺,也被这场用心经营却以失败收场的婚姻弄得残破不堪,之后她只好用远走他乡,“引渡”苦痛的自我。

“从那次婚姻走出来后,我发现我成熟了很多,对人世的体悟也更深了。”张德芬笑着说,“如果你认为它是一个炸弹邮包,它就是一个炸弹邮包,即使你不去触碰和打开它,它也是来炸你的。可如果你选择好好接纳它,想想为什么老天给你这个功课,给了你之后,这么困苦,你到底在当中学习什么。”

痛苦需要时间与心灵的共同治疗,治愈后,做梦的权利总归还是有的。从痛苦中抽离后的张德芬把理想对象的条件想得很清楚:如果还有下一次婚姻,首先,他的英语要出色――因为自己的英语当时并不好;其次,他要爱小孩:再次,他要爱我多于我爱他。对于最后一条,张德芬很坚决。

没人能猜度天意,但当张德芬在香港机场与陈岱宗偶遇时。她尝到了如愿以偿的滋味。陈岱宗符合她所有条件。张德芬说:“后来我们一家四口坐在新加坡植物园的草地上野餐时,我突然想起,遇到他之前,这样一个家,在艳阳下,在绿草地上野餐的画面,就曾常常出现在我脑海中。”

爱是放弃后的平衡

人世的历练总是曲曲折折纠缠着我们的大半人生,而人的修行则让我们拥有了对抗这些尘俗的不安和苦痛的力量。经由美善和阴霾在内心中所占位置的大小与轻重的不断转换,我们的心也由此最终引向真纯、稳固的善。

张德芬说,即便有了好姻缘,好老公,好家庭,有时亦然不快乐。因为彼时,心已经不在场了。

陈岱宗生于中国台湾,13岁随同父母移居美国,从小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他,言行举止间,却有着极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温良恭俭让”的风范。看着他,你会很自然地认同,他就是好男人的典范,细心、关怀,眼神一直温和地放在妻子那里,可即使这样,在他们婚姻中的一个阶段,沮丧、焦虑和怒火却总与张德芬不期而遇,难于排遣。

当时的张德芬身在职场,位于公司管理层的她不得不竭力“扛”起所有的情绪,“越是低落,越要去想‘我是谁?’‘我要什么?我得到了吗?’诸如此类无解的问题,根本不受理智的控制。”或许是凡事喜欢追根究底的性格因素,2002年,张德芬决心停薪留职去专门“思考”;为什么我努力追逐快乐,却没法快乐?

在外部世界追逐、找寻快乐与平安真谛的张德芬,曾经面对现实总是失望,于是尝试着返回自身,抽丝剥茧一般。因为“人对自我的认识越清楚越容易获得正面的信息,达成内心的愿望”。

2003年,张德芬正式辞去IBM的管理层职位,专心致力于去认识生命的奥秘,认识自我。听起来很玄很不可思议,但张德芬开始读一切找得到的物理学、心理学、生命科学书籍。从荣格到玛洛-摩根、克里希那穆提,从佛学书籍到《圣经》,举凡与身体与心灵相关的书籍也都通读了,她只是冀望从学习中了解生命的意义、快乐的真相。

沉静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张德芬安下心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世界与自我的关系时,一些隐秘的“门”打开了。她认识到人的真我本来就是喜悦、平和与充满爱的,人之所以渴慕和想念那个喜悦、平和与充满爱的状态,是因为他曾经得到过,“就像一个没吃过巧克力的孩子是永远不会想念巧克力的”。而痛苦,是被一个“我怎么这么痛苦,人生如此痛苦”的思想欺骗了。

“如果一个人的能量由思想、情绪、身体和性灵组成,那么现代的人与自我思想和情绪的关系更为密切,身体和性灵被疏远了,由身体所承载的那个本原的‘我’的喜悦、平和与爱变得越来越陌生、隔离。”

恢复与身体的联结,成了张德芬心灵修炼的一条路径。她开始练习瑜伽,学习静坐,改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试图让身体一点一点安静下来。

“德芬很聪明也很活泼,她乐于吸收新事物,总能用奇妙的想法来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对抗尘俗。”陈岱宗由衷地欣赏张德芬能够放下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经由对自身的重新认识而认识生命。

4年时间,张德芬选择与生活索然默处,专注于身、心、灵的修炼,每天中午丈夫都会打来问候的电话,寂静的生活又温暖、丰富起来。张德芬的改变影响了陈岱宗,他随即也开始了“身、心、灵”的修炼。一朝一夕,总有半小时是俩人一起打坐度过,晨起静坐默想一日之事,晚来则静坐感恩。

“爱是对对方价值的判断,然后做出回应。”陈岱宗自叹汉语不好,却一语道破幸福婚姻的谜底。

事实上,陈岱宗自己也曾经常常为“下一个订单能不能做成,竞争对手会不会比我强,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诸如此类的焦虑所困扰。和所有俗世中人一样,他一面在职场上奋力拼搏追逐着,一面独自承受情绪的起伏不安,企图寻找到其中的平衡之道。早年修习太极拳,后来他在妻子张德芬的引领下,通过练习打坐和瑜伽学习“觉察”和“臣服”于那个被压抑、遮蔽的“本我”。

“当人与很深很大的‘本我’在一起的时候,他真的会懂得,自己原本就是富裕平安的。”事实上,“当我越是‘放下’对于利润的追逐,与竞争对手的较量,做事反而变得越容易。”此时的陈岱宗,非常感谢妻子选择了一条让他们俩都能够快乐的道路。

爱是日常的妙趣

生活中的张德芬,性格的底色是不易觉察的利落与刚强,而在美国长大的陈岱宗,反而有着更东方化的宽仁与柔和。一动一静、一柔一刚,如此阴阳调和、相生相融的气象,从他们家的摆设上也可见一斑。

陈岱宗钟爱暖调子的房间,因为暖色使人喜悦,平静。所说的“暖”并不单单取决于居饰的颜色,也包括木头的质感、薰香的花木调、音乐,甚至居室主人的和悦之情。总是为房间换上不同异域背景音乐的陈岱宗说道:“植物也是有暖意的,有生命的事物,给人温暖之感。”

非洲堇是陈岱宗钟爱的植物,居室中随处摆放着这种如莲座般的精巧植物,与陶罐、雕刻作品、现代主义的绘画、石头水缸里的金鱼相映衬,飘忽着禅意。因为小时候在美国的家里,他母亲就爱种植这种“花瓣柔韧”的植物,非洲堇于他,更多添了几分“怀乡”的意味。

张德芬的慧黠、灵秀则渗透于对每一房间功能的分割和结构里。一楼客厅中央的大厨房开放而通透,能看见在厨房里忙碌饭食的主妇,也能看见戏耍的孩子,劳碌着也可以很快乐。厨房旁的阳光房里一株蝴蝶兰开得正好,玻璃窗前的两尊石雕是年初张德芬和陈岱宗去巴厘岛修习心理学后带回的,陈岱宗说:“我和德芬喜欢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再辛苦也要从很远的地方带回来。”这也让他们的家随处可成一幅新奇、动人的小品画。

身处繁华都市的,对他们而言,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周末与朋友的家庭聚会,“每个周末的主题各不一样,有时是儿子朋友的家人,有时是女儿朋友的家人,有时是大人的朋友。”更多的时候,则是一家四口人在葱茏的草地上享受美食,那是张德芬很小的时候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与心念。

上一篇:团队:创意是一种职业精神 下一篇:专栏:何以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