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

时间:2022-03-19 04:09:47

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

摘要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对稻飞虱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的防效较好,用量在270~360 mL/hm2对蜘蛛等天敌安全。综合考虑,建议在稻飞虱成虫孵化高峰或迁入高峰期及若虫孵化高峰期使用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360 mL/hm2,效果较好。

关键词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稻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12.3;S4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72-02

近几年灰飞虱虫量大,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相继大发生;褐飞虱迁入早,峰次多,繁殖快,常引起水稻后期“冒穿”。2010在新沂地区发现了由白背飞虱传毒危害造成的南方黑条矮缩病病株,由于它主要在水稻本田期传毒,防治措施难以及时到位,危害后补难度更大。为了摸索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进一步示范水稻主要害虫的药效及推广价值,筛选出对稻飞虱防治的优良药剂以及25%吡蚜酮・吡虫啉最佳田间使用时间,在马陵山镇十里长沟的手栽稻田进行了此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选择在新沂市马陵山镇十里长沟一种植户田中,稻田土壤肥力一致,灌溉方便,面积为2 133.33 m2,地势平坦,黏性壤土,保水能力较强。种植水稻品种为镇稻99,小区栽培规格为22 cm×25 cm,生长均匀一致,田间保持水层。

1.2试验药剂及对象

供试药剂为: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丰山集团);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连云港市东金化工有限公司);20%毒死蜱乳油(广东立威化工有限公司)。试验对象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3种稻飞虱的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对天敌的伤害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作为参考。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25%吡蚜酮・吡虫啉悬浮剂540 mL/hm2(A)、360 mL/hm2(B)、270 mL/hm2(C);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D);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E);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F);以喷清水作对照(CK)。2次重复,共1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6.67 m2。随机区组排列。

1.4试验实施

8月9日施药,对水600 kg/hm2,用手动喷雾器喷雾,保持水层2~3 cm。施药时晴天无风,试验期内未遇降雨天气。施药后3次调查时间分别为:施药后3 d,即8月12日第1次调查,当日晴,24~32 ℃;施药后7 d,即8月16日第2次调查,当日晴,22~33 ℃;施药后11 d,即8月20日第3次调查,当日晴,23~35 ℃。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期内共调查4次。药前调查虫口基数[1-2],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2丛;施药后采用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10点,每点2丛,用盆拍法调查各虫态平均虫头数,分别计算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2结果与分析

2.1药前虫口基数

8月9日药前调查虫口基数为每2丛有稻飞虱(25.30±0.80)头,田间3种稻飞虱总虫量虫龄分析: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分别占27.1%、32.6%、40.3%。其中,3代灰飞虱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各占灰飞虱总虫量的40%、45%、15%;五(2)代白背飞虱于7月23日和7月28日先后出现2次迁入峰,8月9日田间调查,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各占白背飞虱总虫量的11%、28%、61%;褐飞虱以2龄若虫为主。

2.2各虫态虫量分析

对稻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施药3 d,5%水平各处理均不表现差异,1%水平25%吡蚜酮・吡虫啉3种不同剂量间不表现差异,防效稍高于其他3种药剂;施药7 d,25%吡蚜酮・吡虫啉3种不同剂量和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处理间不表现差异,防效高于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2个处理;施药11 d,25%吡蚜酮・吡虫啉3种不同剂量和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处理间不表现差异,防效高于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2个处理,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处理的防效稍高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的处理。对稻飞虱低龄若虫的防治效果:施药3、7、11 d均为25%吡蚜酮・吡虫啉3种不同剂量和2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间不表现差异,防效高于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 2个处理,表现差异。对稻飞虱高龄若虫的防治效果:施药3 d,各处理防效均不表现差异;施药7 d,25%吡蚜酮・吡虫啉3种不同剂量和2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间不表现差异,在5%水平防效稍高于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2个处理;施药11 d的防效同施药7 d(表1)。

2.3防效

本试验采用2次重复,每小区双行10点取样取平均值,施药后3、7、11 d 3次对其防效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水平为0,表明试验随机误差很小,其结果可靠。25%吡蚜酮・吡虫啉3种不同剂量在试验中均表现很好的防效,在5%显著水平不同剂量间表现无差异,其次为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处理;1%显著水平显示,25%吡蚜酮・吡虫啉270 mL/hm2处理的防效与其他2个剂量浓度的处理表现差异,防效稍高于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处理,表现差异,防效显著高于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表2)。

2.4对水稻及天敌的影响

试验期间,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无药害情况发生。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处理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处理对蜘蛛等天敌伤害较大,25%吡蚜酮・吡虫啉540 mL/hm2处理田间对天敌稍有伤害,25%吡蚜酮・吡虫啉360 mL/hm2、270 mL/hm2和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处理对天敌表现安全。

3结论与讨论

根据田间调查及观察,25%吡蚜酮・吡虫啉270 mL/hm2处理施药后,对稻飞虱成虫、低龄若虫、高龄若虫的防效显著高于48%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5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hm2 2个处理,表现差异。高于或同等于20%毒死蜱乳油1 350 mL/hm2处理,不表现差异。由于25%吡蚜酮・吡虫啉360 mL/hm2和25%吡蚜酮・吡虫啉270 mL/hm2田间表现对蜘蛛等天敌安全,25%吡蚜酮・吡虫啉360 mL/hm2对成虫的防效更明显,因此防治期内保持水层情况下,使用25%吡蚜酮・吡虫啉360 mL/hm2防效很好。尤其在稻飞虱成虫孵化高峰或迁入高峰期及若虫孵化高峰期,建议使用25%吡蚜酮・吡虫啉360 mL/hm2,防效明显,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3-6]。

4参考文献

[1] 陶岭梅,王晓军,姜辉.吡虫啉与杀虫单对水稻飞虱和螟虫联合作用研究[J].昆虫知识,2005,42(1):47-50.

[2] 孙俊铭,韦刚,王皖伟,等.毒死蜱与噻嗪酮、吡虫啉混用防治稻飞虱和二化螟田间试验[J].昆虫知识,2004,41(6):541-544.

[3] 刘洪明,邓清文.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飞虱药效试验[J].植物医生,2007,20(2):46-47.

[4] 付佑胜,赵桂东,熊战之,等.几种药剂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7.

[5] 谢燕楠,陆凯文,钟方红,等.阿维菌素对稻飞虱防效及天敌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58,60.

[6] 沈成军,郝绪春.480 g/L毒死蜱乳油防治水稻田稻飞虱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52,15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己唑醇等药剂防治水稻后期病害效果对比研究 下一篇:稻田褐飞虱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