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情境创设的常态化

时间:2022-03-19 02:58:47

浅论教学情境创设的常态化

自从“教学情境”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教学情境的创设越来越受重视,笔者学校所在市教育局开展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年”活动。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年”的教学实践和管理实践中发现,教师对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其中,教学情境设计“看点化”,忽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常态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情境功能的实现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一

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教学情境创设的常态化?为什么要强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常态化?怎样使教学情境创设走向常态?又怎样使情境创设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呢?

所谓“常态”,是相对于变态、异态而言。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大家经常做的,大多数所为的被称之为“常态”。常态,首先求一个“常”字,不仅是平常的,还是正常的、日常的和常规的,更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创设“常态化”有三层含义。

1.“常态化”是平常的、自然的

这里所说的“平常的、自然的、真实的状态”,主要指常态课。所谓常态课,是相对于“特殊课”如公开课、示范课、亮相课、汇报课、评优课而言,就是教师不做为有人听课而准备的课,随堂的、平常所上的课。

实在的说,目前教师们对平时的常态课教学情境的研究不够,没有达到像上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那样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程度。教师上公开课,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精雕细刻教学情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在常态课中,教学情境资源的开发、拓展就显得比较粗糙。在常态课上许多教师干脆不用课件,甚至连一些简单实用的投影、录音等电教媒体也不使用,公开课丰富的情境变成常态课的平铺直叙。

面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常态情境创设的研究,防止“看点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对于一些有欣赏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研究可以说较为充分了,但是若要提高教学质量,不是靠那几节公开课,而是要靠平时持续的常态化课堂,教学基本是以常态课进行的,常态课才是学生接受最多的课,常态课是新课程的实践主阵地。忽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常态化,必将阻碍教学情境功能的实现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仅仅关注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的情境创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一般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多去探究常态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把情境创设作为常态下的一种教学手段加以运用,通过真实的、有效的情境创设,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迈向教学的优质高效。学校应当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和检查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保证教学情境创设的经常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推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由公开课、优质课、研究课走向常态,打通公开课向常态课的理性回归之路,让教学情境的创设日常化、平常化、自然化、真实化,使我们平常的课堂也有精彩的预设和生成。作为学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教师加强常态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使情境创设能够服务于常态化的教学,追求众多教师提高常态课的有效性。例如,作为学校应该把教学情境的 有效创设列为日常课堂评价及教研检查的一项指标,使其成为常态课堂评价标准之一,以凸显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外,还应该制定“教学情境设计评价标准”,以规范教学情境的创设。

2.“常态化”是常规的、日常的

教学情境创设本身就是教师的平常备课和日常教学的内容。因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那么,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应当是每一天、每节课、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是一项正常的备课内容,而不是额外负担,并且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育技术能力。

课堂教学情境,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其实,对于教学情境,你创设也好,不创设也罢,教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学生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既然这样,在备课时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地、有意识地备教学情境的创设。

3.“常态化”是现实的、大众的

由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情境创设越来越“绚丽多姿”,越来越复杂了,“迷恋浮华”的现象显现。

一提到创设情境,教师们首先想到的是电脑和做课件,认为没有电脑、大屏幕、多媒体会影响创设。在创设教学情境上还有一种误区即无媒体课件就不是好的情境,就没进行课改。的确,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多媒体技术有其特殊的功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目的的进行调控和组织,能够巧妙地创设出最佳教学情境。但是,目前在我国达到班班有大屏幕的学校不多,同时,利用多媒体常设情境比较费时费力,也就是说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目前还不是常态。那么,创设教学情境就必须面对现实。现在的问题是,“新式的高科技武器”没有,“老式的常规武器”又丢掉了,挂图不用了,小黑板不用了,实物不用了,模型不用了。拎小黑板上课是显得有些落后了,但挂图也落后了吗?实物、模型、录音机也落后了吗?可以用挂图、模型创设情境的却非要做成课件,能用实物、做实验创设情境的却也要做成课件,能用录音机放音的却非要录到课件中在放,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甚至有的教师完全地抛弃了传统的教学媒体,也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资源,而这些恰恰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的而且比较有效的途径。笔者所在学校的一名历史教师的在没有现代装备的普通教室中上全市公开课《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充分借助教材资源、精炼的富有情感的语言和打印的图片,不用课件,就常态下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为全市作了很好的示范,受到高度评价。

我们应该追求情境创设的大众化,即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情境创设所应达到的一种正常状态。我们必需思考和实践教学情境创设的简单化、大众化、“草根化”,要让教学情境的走出“迷恋浮华”,实实在在搞创设,本本分分为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校现有的传统教学辅助条件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简单扎实有效,提高教学情境创设的质量。利用什么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而定。现代教育手段并不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必备武器。在设计教学情境前要确定哪些情境需用课件创设,许多一目了然的情境或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达到相同效果的情境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地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况且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去花费精力搞课件设计。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尽量简明清晰,方便适用,避免使用复杂的制作技巧;设置好情境后,对于这个情境认识的提问要及时、简单而且要紧扣教授重点,不能绕弯后才找出答案,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素材的选取也应追求大众化。教师应该杜绝高深的、离奇的、复杂的素材,尽可能选取那些便于教师使用和便于学生接受的素材。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无所不包,无处不有,只是教师是否有利用这些素材的意识和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和技巧。例如,教材本身也设计了一定活动情境。走进实验室、家庭小实验、科学史话、信息台等栏目,为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建设性启示。教师可以关注这些看似不很重要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化为情境设计的有用信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挖掘这些素材。

课堂是新课程的实践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因而关注课堂教学就有了特别的意义。课堂是由情境构成的,对情境进行认真的审视和精细的分析,就是课堂的全面研究。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要不断深入而精细地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好地体现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和功能。

教学情境创设中之所以出现一些模糊或偏颇的认识和做法,是由于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出现偏差以及经验和能力不足造成的。但是只要我们学会对出现的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坚信随着对创设教学情境的越来越到位的把握,定会走出情境设计的误区,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葫芦岛市第六高级中学)

上一篇:师范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优化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