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时间:2022-03-19 11:02:29

衡水市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分析

[摘要] 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农业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的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衡水市通过开展发展循环农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造、调整和更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生态型的现代化农业转变,提高了农民收益,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环境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全市属黄河冲积平原,海拔15米~30米,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全市可利用耕地1100万亩。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农业气候资源较丰富,但是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多干旱、冰雹、洪涝、低温、大风等,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衡水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也不可避免地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上长期以来传统经济观念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的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在此种经济行为中,人们以农副产品在数量上的高速增长为驱动力,无计划、无节制、高强度地将农业资源过度掠夺开发。同时采用粗放型低利用工艺生产,导致产生大量污染物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产生的危害和问题日益严重。一是资源短缺;二是环境恶化;三是对农产品的信任度降低。

要想从生态恶化的深渊中挣脱出来,就必须摆脱传统生产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生产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其必然选择。

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农业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将生态农业建设和提倡绿色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农业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潮流和趋势,是21世纪的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衡水市通过开展发展循环农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造、调整和更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生态型的现代化农业转变,提高了农民收益,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它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减少,降低农田径流污染和空气污染;二是农村沼气的普及,将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三是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衡水市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两种。

一是“猪――沼――粮”循环经济模式。由于沼液、沼渣是优质有机肥和动物饲料,沼渣含有机质36.2%~49.6%,腐植酸10.7%~24.5%,粗蛋白5.3%~9.1%,全氮0.9%~1.4%,全磷0.5%~0.7%,全钾0.7%~1.1%。施用沼肥的稻田平均多产粮食6.6%~15.1%,且害虫减少;沼液、沼渣喂猪可使猪日增重提高17%,饲养期缩短16天~21天,每头猪节省饲料45kg;沼液、沼渣养鱼比猪粪养鱼增产25.9%,且可降低鱼的发病率,提高鱼的品质。另外,沼气还可发电,用于育雏,沼渣还可用于栽培食用菌、养殖蚯蚓,沼液还可用于浸种。因此,沼气是连接农林牧副渔五业和人类社会各方面的一条重要纽带,它以多级循环方式利用了有机废弃物,活化了农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关系,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整体效益功能,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局面奠定了良性循环的基础。

津龙良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即是代表之一。这家公司年产无公害肉猪10万头,产值1.2亿元,现有树木3万株,林下种植牧草80亩。他们采用人工粪尿分离工艺,即猪粪尿经过防渗水泥管进入沼气池,产生三沼(沼气、沼液、沼渣),利用太阳能提高沼气池温度以增加沼气产气量,沼气一部分直接用于做饭、取暖,一部分用于发电,供生产的各个环节使用。沼渣经烘干制成有机肥用于耕种,这种有机肥不仅使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而且比施用化肥投资少,生长速度快。沼液一部分用于农作物的叶面施肥,另一部分经泵站和管道用于猪舍的冲洗用水,实现了太阳能利用――无公害养猪――猪粪尿处理――三沼产品利用――有机耕种等环节的有机连接,形成了“五位一体”生态化养殖模式。

像这样进行循环经济尝试的企业在衡水有3000多家,如枣强王常乡野猪养殖公司投资150万元建设了40KW沼气发电机组、600立方米颗粒肥生产车间,以及300亩林田生态示范区项目;武邑绿野畜禽育种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60万元建设了1200立方米沼气工程、1500立方米有机肥生产车间和800亩林田生态示范区工程项目;武强南立车村投资100万元建设了500立方米秸秆沼气池、200立方米污水沼气净化及1000亩农田生态示范区。一大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正引领衡水在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和循环经济的现代化道路上大步迈进。

二是农作物秸秆利用型模式。该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农作物秸秆,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有用的资源加工利用,实现秸秆资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消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农作物秸秆肥料化是利用秸秆富含有机质,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是建设循环型农业、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技术有秸秆直接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

景县周八庄投资52万元在村外建起秸秆气化厂,用秸秆作原料产生可燃性气体,通过地下管道送入农户,使全村都用上了“绿色燃气”。当地农民把自家田地里产出的秸秆收集起来,送到气化站进行作价换气。这种气化设备每天消化秸秆约100公斤,可以产气近200立方米,足够全村90户人家使用。每立方气的运行成本只有1角3分钱,每个家庭每年使用秸秆气的费用仅100元左右,比烧煤节约40%,比使用液化气节约60%以上,全村实现了“一人烧火,全村做饭”,既杜绝了焚烧秸秆的现象,又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生活费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

上一篇:《劳动合同法》之探讨 下一篇:从旅游“六要素”出发 践行“六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