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影响一生

时间:2022-03-18 06:41:01

《一面》是阿累在1936年10月鲁迅去世时写的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阿累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但时隔四年却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终生难忘。他究竟难忘鲁迅先生的什么呢?

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以笔为武器,向着敌人冲锋陷阵。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在当时,鲁迅是有志青年的偶像和精神支柱。所以,当阿累看到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时,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这就是鲁迅的影响力!未谋面就已影响至深,更何况又不期而至,阿累还接受了鲁迅先生一元钱“卖”给他两本书的馈赠,所以鲁迅对他的影响更为深远。

一、难忘先生的瘦

鲁迅先生为了救治中国民众,鞠躬尽瘁。他忘我地笔耕,严重透支着他的健康,本来身材就不伟岸,加之过度操劳,以至于积劳成疾,疾病严重威胁着他的身体。1932年,他52岁,由于战争,他避居于上海英租界的内山书店,也就有了与阿累的一面之缘。在阿累眼里,一个“瘦”字概括了鲁迅的身体状况,“瘦得教人担心”“瘦得教人心酸”。阿累反复写到了鲁迅先生的“瘦”。模糊中的印象:“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面对面的印象:“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有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特写镜头:“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在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瘦的同时,阿累还两次描写到他的手:“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他的手多瘦啊!”

暂不说作者反复强调鲁迅先生瘦的意图,我想,每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读到这些描写,都会有一种揪心的感觉,都会有一种鼻子一酸的感觉。

二、难忘先生的情

当鲁迅先生得知阿累要买《毁灭》时,他看了阿累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受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这是双方见面时的感受。在深秋细雨纷飞,店里冷得像冰窖的时刻,鲁迅让作者感受到了父辈的关爱,作者心里不知不觉的温暖起来。

当鲁迅推荐阿累买《铁流》时,他诚恳的劝告让阿累感到了疑惑,断定这个人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当鲁迅决定一块钱卖给阿累两本书时,阿累惊异不已!从未谋面,但总觉得似曾相识,阿累再次打量起这个不平常的人,试图从他的身上看出些什么来。于是,阿累对鲁迅进行了特写,先生的脸、头发、长衫、胡须、烟嘴。阿累的记忆慢慢清晰起来——面前这位慈祥的、“瘦得教人担心”的老人就是阿累心中的偶像,阿累的精神支柱!阿累欢喜得快要跳起来,那个名字在阿累的心里乱蹦,阿累激动不已!

面对着这位坚强的战士,伟大的民族英雄,阿累再次仔细地看他的脸——瘦!再次看到他的手——瘦!此刻,阿累的内心犹如波涛汹涌,先生的精神鼓舞着他,先生的健康令他担忧,先生的举动让他感动!

这就是鲁迅!对待每个有志青年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从经济上,从精神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

三、难忘先生的精神

书买回来了,阿累每晚会“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虽然那段时间没有了饭钱,但书带给阿累的是无穷的精神力量。每当拿起书,鲁迅先生“瘦得教人担心”的面容就会浮现在阿累眼前,鲁迅坚强不屈的精神自然也会融入阿累的身体里,书的内容更让阿累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所以,阿累也变得坚强起来,因为“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一面之缘,却影响一生。带着这种种的难忘,阿累才写下了这篇回忆录。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以乐激趣 以趣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