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时间:2022-03-18 12:37:08

揭西县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分析了揭西县林业生产现状,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探讨了揭西县林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目标,并对重点项目建设和生物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林业生产;现状;对策;广东揭西县

1引言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揭西县这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林业资源丰富。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应加大对生态林业的领导决策,努力使林业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种思想,并结合该县的实际,本文拟就林业发展作以下探讨。

2当前林业发展现状

加快林业发展,特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揭西县当前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但存在诸多问题。

2.1外部环境

(1)人口与人力资源。当前世界人口数量总数已达到65.8亿人,人均森林资源较少,资源缺口与人口数量矛盾问题突出;

(2)保障粮食(含森林资源)供给维持生产潜力是当务之急;

(3)物种和生态系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甚至是破坏,将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深刻的危机;

(4)能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来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人们所用能源必须是可以长期获取而数量又不断增加的能源种类,且又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

(5)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信息化)过程中,人们从自然资源中取得原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污染,削弱了环境的承载力;

(6)城市化加速,使全球自然资源和环境承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的压力。

2.2内部环境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揭阳市西北边,是榕江南河的发源地,省道樟公线、坪五线、坪石线、灰田线等公路干线贯穿境内,交通便利。该县地形属山地丘陵型,山脉属东西走向,全县地形为北、南、西三面高,中间低并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山地、丘陵、平原的组合体。这种山间交错、谷宽坡缓的山地丘陵地形,对于发展林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十分有利。全县辖17个乡(镇)、7个国营农林场,总人口93多万人,土地总面积15.5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67万hm.2,占64.0%,在林业用地中,按经营方式分,生态公益林2.77万hm.2,商品林5.9万hm.2;按林地类型分,有林地面积6.36万hm.2,未成林0.45万hm.2,灌木林0.91万hm.2,疏林地0.23万hm.2,无林地0.63万hm.2,按优势树种分,马尾松3.09万hm.2,湿地松0.53万hm.2,杉木0.87万hm.2,竹林019万hm.2。林木蓄积量169.3万m.3,森林覆盖率597%,林木绿化率63.8%。

揭西县虽然森林资源丰富,但绿化美化整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与实现林业生态县和建设生态揭西的目标差距还较大。一是雨季荒山造林投入低,加之连年干旱,野生动物损害,延用传统的造林方式,造成树木的保存率低。二是扩大造林规模、加快造林绿化速度与巩固造林成果失调。牲畜野外放养与造林、护林之间的矛盾;依靠地方资源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私自改变林种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林地林分质量不高,防护能力弱,生态屏障功能不强。四是树种单一,结构单调,人工痕迹强,生物多样性没有体现出来。五是林业资源安全体系能力特别是护林防火工作、防治林木危险性生物侵害的能力薄弱。森林资源安全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3加快揭西县林业发展的思路

3.1基本方针

揭西县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遵循该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加强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提高林业生产力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提高林业生产力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科学管理,定向培育,更快地实现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的目标,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按照商品化、现代化、社会化要求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型林业产业。

3.2分步实施方法

(1)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使揭西县林业逐步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揭西县的林业发展方向,应从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山区资源优势入手,大打生态示范县这张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揭西县的可持续发展:从保护和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入手,通过改变森林经营理念(把为人类生存、生活和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森林划为生态林,在经营管理上严格管护,而把除生态林以外的主要为揭西人们提供木材、林产品的森林划为商品林,在经营管理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抓好生态公益林体系、商品林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改善、优化揭西县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揭西县已有省级生态林2.77万hm.2,占林业用地的32.0%。要加强生态林体系建设,应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①准时足额下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金,提高广大林农的爱林护林积极性;②落实管护措施,加强生态林的管理。采取全面封山育林,并严格限制采伐及毁林开垦等破坏生态林建设的活动,使生态林内的林木、灌木及植被等得到自我繁衍,逐步提高功能等级;③抓好生态林重点工程建设。针对揭西县生态林疏残林分多、生态功能等级低的现状,将按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方法争取用3~4年时间完成0.13万hm.2荒山造林及1.05万hm.2疏残林改造工作,在造林时,要因地制宜,尽量发展耐火烧萌芽再生能力强的乡土阔叶树种,提高生态功能等级。通过落实生态林管护措施,加快生态林工程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县建立一个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一、二类生态公益林面积达80%以上的生态林体系,为林业生态县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快商品林体系建设,推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揭西县共有商品林5.9万hm.2,占林业用地的68%。一方面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抓好名优特水果基地、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商品林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配套完善加工流通体系建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在巩固现有果、茶加工厂及木材加工厂的基础上,继续走山上造林种果、山下搞加工、山外抓市场的路子,同时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鼓励、支持林产品加工厂的发展,逐步完善林产品的加工、流通体系,提升林业竞争力。

(2)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揭西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盘活森林资源。通过加快揭西县森林生态旅游建设,逐步发展形成东部龙山、大洋旅游区,北部北山森林公园、黄满礤旅游区,西部河輋自然保护区,中部广德庵、天竺岩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体系,逐步将揭西县发展成为揭阳乃至粤东的后花园,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揭西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3)加快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保护揭西县的生态环境。

森林火灾是生态建设的大敌,实践证明,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做好揭西县的森林防火工作,预防森林大火的发生,减少火灾损失的治本措施。自1999年以来,揭西县就开始实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加快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共在东起京溪园、灰寨,西至下砂,北至南山,南至大溪沿省道樟公线两侧及榕江河两岸的森林火灾高发地营造生物防火林带500多km。要加快揭西县林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因此应在今后5年内全面完成935km,面积950hm.2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任务,为揭西县林业建设保驾护航。

(4)依靠林木良种和林业科技,促进林业发展。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是造林的基础,是林业生产中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搞好林木良种的培育工作,是提高造林地的生产能力,提供生产、外销、管理指导全方位服务的一项根本性措施。近年来,在揭西县林科所进行5个桉树4个相思新品种筛选表证试验,在灰寨进行速生优质用材树种(柚木)、杂交松、4个澳大利亚桉树品种的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合揭西县立地条件的优质速树种适生树种。通过推广试验,尾叶桉表现最为突出,其中林科所6年生尾叶桉平均树高达18m,重100多kg,亩可出材10m.3,每亩可获利2000多元,适合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利用良种推广,可大大提高揭西县林分质量,加快商品林开发步伐。

4对策与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县人民的生态环境意识。为了实现林业发展目标,要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绿化意识。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大力宣传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全区人民充分认识到保护和建设好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从而逐渐变成自觉行动。

(2)改革步伐,推进体制创新。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强化营林体制创新,要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道路,积极鼓励非林产业(企业、个体、共商户等)来投资林业。对重点造林工程实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

(3)提高管护水平。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家林业局关于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制度》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加强森林资源和绿化造林的管理。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各种破坏环境和损坏林木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营活动应坚决制止。对于林牧矛盾问题,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政策。在以村为单位建立养殖中心的同时,采取补贴和免征土地租用金的方式,鼓励养殖户种植牧草,解决饲料来源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圈养,对散生放养要出台具体的处理办法。

(4)经营中要理顺投资渠道。结合森林多功能和社会对林业的需求,把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

上一篇:遂昌县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对策 下一篇:基于时相遥感数据艾里克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