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3-18 11:03:43

关于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 要:在我国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职业道德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作为未来实业界主力职校毕业生, 其职业道德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各个领域的服务质量。加强职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职校社会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更是职校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了加强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道德现状 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66-02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1。 培养合格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是职业院校的使命。而职业道德素养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最基本体现。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它通过公约、守则、誓言、承诺、标语、口号等形式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2。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必不可少。

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高级技能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贯彻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而且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1.职业道德素养是合格的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对企业用人需要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是企业挑选人才时首选条件。除此之外,受企业欢迎的员工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还包括:道德品行好,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习潜能,善于沟通,合群,自我了解,适应性强等等。一般来说,人的智力相差不会太大,工作成效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勇于承担任务的精神。在工作中遇到挫折仍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员工,其成效必然较高,并因此受到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倚重和信赖。因此,企业最看重的往往是员工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而非工作技能和水平。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或者说如果没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职业操守,就不会有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选人用人都把道德素质作为首选。市场经济带有趋利性、盲目性,其负面效应会引发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近年来,部分企业个人缺失职业道德操守,不择手段追求利益,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级技能人才。

3.职业道德教育决定着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从一名学子向一名技能人才转变的过程,在此期间,如能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引导,将有益于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进而为未来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打下基础;反之,如果不能把握时机,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以及一生的幸福。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的现状

1.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普遍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技能以提高就业率。学校往往认为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与专业技能直接相关,因此学校更多关注开展的专业课程是否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毕业生,从而忽略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也符合社会和企业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

2.教育方式多为纸上谈兵,课堂教学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

职业道德教育可分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两个层次。目前,职业院校所开展的大多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是从业人员普遍遵循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该行业从业人员所应该具有的行业规范则往往被忽略。这种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道德教育现在更多的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模式。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学校与企业缺乏联系,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涉及到企业对从业者的真正要求。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4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办学理念,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积极营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浓厚氛围。

2.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除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外,还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设相关的职业道德课程。例如,针对师范专业学生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针对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医生职业道德”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操、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的系统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承担的社会责任。

3.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

“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这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所以,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德育课程来完成,必须进行跨学科、多维度的理论融合,必须依靠多门课程的合力来推动。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大多为专业课,专业课程也包含职业道德的内容。实践证明,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充实、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受学生欢迎。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所以,专业课教师应结合专业课教学内容给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禁忌等,帮助学生详细了解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专业课教学“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4.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实习、实训结合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与学生实习、实训结合起来,使学生经过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通过校企结合这种模式,职业学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企业也能够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管理者、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当前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的真正诉求。可以在实习期间,要求企业在其学生实习过程中适时的穿插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等等。

参考文献

[1]许启贤.职业道德[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20~21.

[2]彭红英.行知教育思想对职校学生实习教育的其实[J].职教通讯,2008(3):75―76.

上一篇:高中地理新授课习题训练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考作文写作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