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时间:2022-03-18 06:32:33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在上世纪60年代,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实施严格的金融管制。与此同时,国际游资大量增加,这部分资金为了绕过金融管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促使一种全新的国际金融业务在世界范围兴起。这就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两头在外”的离岸金融业务。进行这种业务的市场被称为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业务的特点是:信用证的申请人和受益人都在境外。通俗地说,就是“两头在外”:从事离岸业务的机构从境外吸收存款―――债权在外;向境外发放贷款―――债务也在外。也就是说,用境外的钱赚境外的钱。这样,经营者把境外的银行业务拉到境内做,从客户手中赚取利差、汇差和手续费。离岸业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伦敦、香港等地“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相继形成。离岸金融市场是国际资本追求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以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实施严格的金融管制为前提,以资金能够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为条件,以追求资本增值为目的。目前,国际上的离岸金融市场大致有三种类型: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的伦敦型市场;境内与离岸业务“内外分离”的纽约型市场;设在巴哈马、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等以避税为目的的避税港型的离岸市场。市场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不可低估。据有关估计,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货币存量的50%通过离岸市场周转,世界私人财富约有1/5集中在离岸市场上,1/5多的银行资金投资于离岸金融市场。

除了存在金融管制和大量国际游资等因素之外,离岸金融市场的设立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相应的专业人才;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吸引资金流入的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具有相当程度的规模经济与发展潜力;自由开放的环境,方便从业人员出入境,电信通讯及资料能自由传送,外汇能自由流动;有优惠租税条件;等等。

根据境外发展离岸金融市场的实践,建立离岸金融中心有以下有利作用:通过离岸金融业务的所得税等其他税费收入,获得数量可观的外汇收入;国际资金的流入有利于利用外资;有利于增加本国居民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本国金融业的技术水平和金融专业人员的素质,进而提升金融服务业的产业档次。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能刺激本国、本地区资本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国内资本市场还没有充分发展之前,为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提供了一种过渡性的办法,即可以借助于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初步建立起本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还有助于消除国家对金融资本的垄断,刺激储蓄的形成和在国际间的汇集,鼓励资金在区域内乃至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

当离岸业务在国际上迅速发展、日臻完善的时候,中国的金融改革也正在向纵深推进。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企业要出去,国外的企业要进来,都需要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而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在这种情况下,离岸业务成为加强金融服务的途径。只有及时地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才能抓住机遇,壮大中国的银行体系。早在198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正式批准招商银行首先试办离岸业务。招商银行具备开展离岸业务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有能够广泛联络客户的关系以吸收游资;有与国际金融中心直接便畅的联络。招行总行在深圳,它背靠内地、身在特区、毗邻香港。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开办离岸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据招行的统计,招行“离岸”存款已占全行外汇存款的40%,通过离岸业务办理的结算业务量已占全行外汇结算业务量的50%;用离岸业务所创利润已占全行外汇业务利润的52%。招行开办离岸业务累计创利达1000万美元。招行试办离岸业务的经验证明,中国银行业有条件、有能力驾驭这种新型的金融工具,用境外的钱赚境外的利。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创新性、复杂性,如果在规划、经营管理和金融监管等方面不到位,离岸金融业务也可能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历史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离岸中心加速了国际游资的逃离,造成这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动荡。这促使人们开始警惕离岸金融中心的负面作用。但只要我们统筹规划、科学决策、严格管理,一定会避害趋利,充分发挥离岸金融市场的积极作用。我国政治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的形成,将使离岸业务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新南非背景下阅读库切 下一篇:联合国的“配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