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员评价方式创新

时间:2022-03-18 12:41:09

教练员评价方式创新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对美中两国教练员评价目的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美国对教练员的评价目的在于改进,而不在证明,而国内对其评价则以总结性目的为主,即主要通过该教练所带运动员的成就来区分教练员的优劣。然后本文借鉴美国模式提出了一种针对本国情况的创新型教练员评价体系。

[关键词]形成性目的 总结性目的 教练员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11-01

1.美中两国的教练员评价模式对比

通过资料可知,美国对教练员的评价要求满足两个原则:多元化原则和主体化原则。其中多元化原则 具体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和资料来源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该原则要求我们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考虑教练员自身、运动员、家长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意见练员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而主体化原则 它主要强调教练员评价的主体地位,即不能简单的通过该教练所带运动员的相关成就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一个教练伟大与否。而中国对教练员的评价指标则比较单一,过于通过绩效来评价一个教练的优劣,同时绩效指标的选取通常也只考虑其所带运动员的成就。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中国这种评价理念在提供教练员工作机会方面的绝对优势,但是在促进教练员的综合发展方面,它的缺陷就显的比较明显。而教练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运动员水平提高的影响自然是非常巨大的。下面本人通过对两种评价方式加以结合与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需结合多元化原则与主体化原则的评价要求,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取能够同时反映教练员自身素质和其绩效的指标,从教练的沟通能力、个人的执教经验和理论知识水平等多方面来评价一个教练员。基于上述分析,首先可以将评价主体分为教练员自身、运动员、家长以及行政管理部门4个方面,然后结合调查问卷、训练课记录、官方数据等多种资料来源途径针对各主体设置相应的教练员评价指标,进而对教练员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

2.1对教练员主体的评价指标选取

首先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必须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理论知识水平和执教经验。通常说来,理论知识和执教经验丰富的教练更有可能培育出优秀的运动员。为了体现教练员的理论知识水平,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理论知识考试,然后记录教练所得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而为了体现教练的经验,选取教练的执教年限和其所带运动员一共参加的比赛场数作为评价指标。除了自身能力以外,教练员执教理念、工作态度及自我成长也都应该作为我们评价的重点,对此我们可以用教练员的档案袋作为评价依据,档案袋具体包括教练的训练心得,教练个人成长记录,运动员成长记录三个评价指标,然后再定期由有关行政部门对教练员档案袋的这些指标进行评分。同时根据经验我们知道优秀的教练员通常更加有名气,在此结合“形成性”目的思想,可以将一个教练员民意投票排名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2.2对运动员主体评价指标的选取

首先运动员成就( 包括运动员比赛的成绩、态度及观念等)应该作为评价教练员的依据。许多相关研究也证实教练员评价等级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在统计学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为了体现运动员的成就,可以选取常规赛胜率、季后赛胜率等作为评价指标,当然针对具体运动稍有不同。然而影响运动员成就的因素很多,如运动员自身素质、运动队内环境、家庭气氛等,因此如果单纯以运动员成绩来评价教练员能力表现,显然有失公正。所以还需设置能够体现运动员进步的指标对教练进行更加公正的评价,比如说可以通过一个教练员所带运动动员各赛季胜率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同时为了体现教练与运动员的沟通能力,也需要设置相应指标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

2.3对家长主体评价指标的选取

选择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主要是为了体现教练员的沟通能力,对此设置相应指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

2.4对行政管理部门主体的评价指标选取

行政管理部门对教练员的评价可以通过对教练员的训练课评分得到。通常观察的具体内容包括教练员的语言表述、训练内容、组织形式、训练方法、训练特点等几个方面。观察者通过观察教练的行为对其作出适当的评判,因此属于评判类别的模型。由于评判的各因素并不是由具体数据量化,而是由模糊不确定性的评语评定的,所以在此模型的建立中,我们需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来评价训练课观察的结果对教练员评估。

3.对运动员和家长的反馈问卷进行数据量化

为了体现教练沟通能力,针对运动员主体和家长主体分别选取了恰当的评价指标,现在需要将指标量化。首先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设定权重,然后为了得到各指标的具体数据,分别设置针对运动员和家长的调查问卷,最后对问卷所得结果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沟通能力进行数据量化。

4.评价模型的建立

在教练员的所有评价指标中,针对教练员主体,为了体现教练员的名望,并结合“形成性”目的思想设置了排名变化这一评价指标,显然对于每一个教练,其在每一个赛季都会存在一个民意投票排名。针对运动员主体,为了反映运动员整体进步情况,设置了赛季胜率变化这一指标,同样的每一个赛季都会有一个赛季胜率存在。这样一来,如果对所有教练我们都评价他们这两个指标的取值,数据处理就会变得冗余复杂,而且对结果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其他的评价指标已经符合主体化和多元化的原则可对教练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所以本文对此采取的做法是:先用其他的量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发评选出排名前20的的教练,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第一个评价值。再用理想解法单独处理20名教练的其余两项指标,得到第二个综合评价值为。对这两个评价值设定权重,然后再由理想解法得到最后的综合评价值。

5. 总结

本文对教练员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方法、措施。通过评价,有助于在为教练员提供工作机会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促进教练员的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是由于现阶段对教练员综合评价,国内还缺乏良好的硬件环境,所以该评价措施的推行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0~138.

[2] 程书肖. 教育评价中诸因素权重的确定[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9(6): 31~32.

[3] R. Coombs. 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 & D[J]. R & D Management, 1996(4):345~354.

[4] Paul Saneliez. Defining Corporate Culture[J]. Nursing Management, 2004(1).

上一篇: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剖析 下一篇:GIS在城市规划中地形分析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