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情与顾盼中

时间:2022-03-17 11:20:10

摘要:达・芬奇曾说过,美丽的女性是上帝绝妙的杰作。古往今来,他们如同自然造化的奇山秀水一样令人赞叹。中国古代诗词中以美丽的女性为吟咏对象,品赏这些名篇佳句,可得到高雅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神似;媚;百媚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49-01

达・芬奇曾说过,美丽的女性是上帝绝妙的杰作。古往今来,他们如同自然造化的奇山秀水一样令人赞叹。中国古代诗词中就有不少以美人为吟咏对象的名篇佳句,这里引三则来比较欣赏,可得到一种高雅的审美享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这大概是中国古代歌咏美人的最早名句。他描绘的对象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诗前段先用了五组比喻刻画庄姜的形貌:"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比喻新巧贴切,绘声绘色,逼真可人,但只是静态的描写,没有表现出人的生气。而紧接着这两句落笔于人物的笑目,顾时生色,起到了画龙点睛以一当十的作用,妙就妙在由静态转入动态刻画,抓住对象含笑凝睇的一瞬间摄入镜头,传神写照,神采飞扬。

培根说:"在美学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所表现不出来的。"笑是一种情感活动和笑肌动作,他不仅能使人容颜舒展,呈现最美的神态,而且在美中洋溢着喜悦甜蜜的温情,最易动人。同时,"眼睛叫做心灵的窗子"(达・芬奇《笔记》),是人脸最显著的部分。东晋名画家顾恺之说,画人物"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郑纪《梦幻居画学简明》也说:"生人之有神在于目,画人之有神无神,则周身灵动。"历代许多艺术家都在实践中体会到写人最好"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语)。原来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无名诗人,早已深谙此理,他不满足于细致贴切的比喻描绘而着笔于人物灵巧俊秀的笑靥和黑白分明的双目,不仅栩栩如生地绘出这位贵妇的名目娇容,而且传达出她欢悦多情的神韵。"盼"是一种专注凝神的神态,只此一字,仿佛将人的内心情感聚焦于着心灵的窗口,注视着,脉脉含情;微笑着,似乎欲言又止,不能不使人联想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正如孙连奎《诗品臆说》所评"'手如柔夷'云云,犹是以物比物,未见其神。至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则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直把个绝世美人,活活地请出来在书本上晃荡。千载而下,犹如亲情笑貌。此可谓离形得似者矣。似,神似,非形似也。"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曹植《美女篇》

这两句显然受到上首诗的启发,但又有所创新。首先,诗人不仅抓住一般神态的"盼",而且集中选取美人回首盼时最动人的一刹那,变换角度,新巧出奇,从而突发了美人的明眸在回首瞬间所迸射出的光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诗人又一反直写形貌的习惯,转笔写其声音与气息,大胆创新,利用听、嗅觉的通感,夸饰美女身若娇兰,气比兰香,可闻可感,通体皆美。上下句,短短十字却从两个角度入笔,精炼而丰盈,无须任何色彩修饰和精雕细摹,一个富有清韵而灵动如仙的美人已呼之欲出。

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在他的杰出叙事诗《疯狂的罗兰》中写美丽的巫女,也是这样写的:"两道漆黑的细眉想两个弧,下面闪着一双眼球像太阳,娴雅地左顾右盼,秋波流转。" 莱辛把这种微妙的动态美叫做"化美为媚",认为媚是一种稍纵即逝、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媚比起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拉奥孔》)。这里,诗人把这转瞬间的媚摄取下来,使之成为永恒的美,是一种天才的艺术创造。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这两句歌咏杨贵妃的秀句,最为脍炙人口。但它是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结果。通过与前人同类诗比较鉴赏,能更精神地体味它的绝妙之处。

在白居易之前,李白的《清平乐令》词中有"六宫罗奇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谁边?"王懋《野客从书》卷十七引江总的一首诗"回身转佩百媚生,插花照镜千娇出,"说李白诗的"一笑皆生百媚"出于此。不难看出,李、江诗都是由"巧笑"、"顾盼"点化而来,但又增入了多与少的对比,只写"回身""一笑"则"生百媚"、"千娇出",则意味着二笑三笑的无穷娇媚,而且不仅突出了容色美,还扩展到身段美。韦应物也写过"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广陵遇孟九云卿》)两句,又另辟蹊径,从侧面入墨,借"众女"反衬,激发读者的想象,去创造西施难以描绘的美。这与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写海伦的美只借一些老将的赞叹来衬托,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李白诗具象不足,江总诗略嫌重复,韦应物诗过于直白。白居易则取众人之长,摒弃不足,以十四字将回身、笑靥和旁衬交融来写,构成多层次的对比和衬托。"一笑"与"百媚"、"六宫"成数量对比,"百媚生"与"无颜色"相反相成,"粉黛"借代宫女,意味着她们精心装扮,结果却在贵妃面前一个个相形见绌,从而更反衬出贵妃的"天生丽质",无与伦比。由此可见,白居易这两句诗的艺术造诣胜人一筹。

参考文献:

[1]《诗经・卫风・硕人》 《美女篇》 《长恨歌》

上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