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时间:2022-03-17 11:01:55

关于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摘 要: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交通路况的通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平面交叉口是各向车流、人流汇集量较大的位置,如何合理的设计平面交叉口,才能够确保车辆与行人的安全通行是道路规划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平交口进行渠化设计是改善交通拥堵以及避免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并且在很多大中型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在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

平面交叉口城市交通网络中重要的节点,是人流、车流交汇、转换方向的重要位置,如果平交口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交通堵塞以及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城市交通以及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平交口渠化设计就是通过拓宽入口车道、增加入口车道数量、设置交通岛、设置交通标线等措施,对车辆和行人的路线进行合理的划分,从而确保交通的畅行。优秀的平交口渠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能够美化城市环境,为促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平交口渠化设计的条件与优点

平交口渠化设计适用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与主干道、主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车流与人流比较集中的地理位置,但是交叉口必须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设置导流岛,有足够的建筑物后退红线空间。在此路口转弯车辆的比例较高,才具备渠化设计的条件。进行平交口渠化能够大大的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投资省、占地少,规模小,将车流和人流进行有效分离,减少车辆和车辆、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干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导流岛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性,通过栽种花草等观赏性植物,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2 平交口渠化设计要点分析

2.1 进口道设计

对于进口道的渠化设计,主要应该根据交通流量以及流向来合理确定车道数、道宽、道长以及相应的功能,确保符合交通通行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各个方向的车都能够“各行其道”,从而缓解平交口的交通压力。

2.1.1 增加车道数量。进口道的车道数应该比上游车道数多,根据平交口车流高峰时的车流流向来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左转、直行和右转的专用车道,以明确划分各车道功能,减少车辆因为抢行等原因而引发的堵塞。可以展宽进口到来增加车道,对于有分隔带的主干道而言,可以压缩分隔带而增加左转车道。如果没有分隔带的平交口,可以将道路中线偏移来增加左转车道。通过压缩人行道的宽度来增设右转车道,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压缩车道的宽度,从原直行车道分离出右转车道。在平交口空间面积允许的条件的下,可以直接通过展宽进口道来增加左转和右转的车道数量,保证车辆的畅行。(如图1)

2.1.2 进口道车道宽度。进口道车道的宽度正常都会比上游路段车道窄,根据平交口的空间面积以及车流量来合理规划车道的宽度。车道过宽,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而车道过窄,又会影响行车安全,降低通行能力。所以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通行能力。一般情况下,车道宽度设计为3.25m,在受限时可缩小为3.0m,如果改建建平口受到土地限制时,最窄可设计为2.8m。在实际设计车道宽度时,应该根据实际状况合理确定,确保可最大程度的承载交通压力。

2.1.3 进口道长度的确定。进口道的长度设计要合理,要保证车辆能够安全的进入并且不会影响到左转以及右转车辆的通行。进口道长度主要由展宽渐变段长度与展宽段长度两部分组成,在有交通量资料的情况下,展宽段的最小长度就可由左转或右转车的排队长度(Ls)确定:

公式为:Ls=9N

N为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的左转或右转车的排队车辆数。

在没有交通量资料的情况下,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主干路70~90m,次干路50~70m,支路30~40m。

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主干路30~35m,次干路25m,支路20m。

2.2 出口道设计

2.2.1 出口道车道数。出口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相邻进口道设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出口道应展宽一条右转专用出口车道。

2.2.2 出口道宽度。出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5m,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m。

2.2.3 出口道长度。出口道的总长度由出口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组成,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0~60m,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m。出口道展宽段长度由缘石转弯曲线的端点向下游方向计算。

2.3 公交站与进出口道设计

公交停靠站应设在交叉口的出口道,改建交叉口在出口道设公交停靠站有困难时,可将直行或右转公交线路的停靠站设在进口道。当公交停靠站设置在出口道上,且出口道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时,停靠站应设在展宽段向前不少于20m处。

2.4 导流岛设计

如果平交口的空间面积较大时,车辆在通行时的发生冲突的区域也相应增大。直行车辆与左转车辆容易出现追尾,各车道的交通流容易发生混乱。所以此时应该设计导流岛,尽量减少平交口的面积,缩短停车线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在交叉口内设置导流线,限制各股车流的行驶轨迹。对于左转车道而言,可在左转车道前端增设左转待转区,提高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可确保交通的顺畅通行。(如图2)导流岛不仅能够有效的分离车流,同时也保护了行人的安全,尤其是在人行横道的长度大于16m时,应该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同时也保护了行人的安全,还可以栽种观赏性的花草植物,美化城市环境。(如图3)当需设右转专用车道而布设转角交通岛时,右转专用车道曲线半径应大于25m,并应按转弯半径大小及设计车速设置车道加宽。

2.5 交通信号控制设计

交通信号控制是平交口渠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水平关系到渠化设计的最终效果。在信号控制设计中,首先,要做好信号周期设计,在确保最短周期的基础上,根据平交通量的实际状况计算出合理的信号周期,减少平交口进口道的交通拥堵。其次,相位的合理设计。在满足平交通流量引导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的设置相位,从而提高通行量。再次,信号配时非常重要。根据平交通量科学配时,如果高峰小时和平峰小时的通行量相差较大时,需要设计多套配时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平交口的通行能力。

3 结束语

平交口渠化设计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平交口,通过渠化设计,能够引导各流向的车辆规范通行,减少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平交口渠化设计需要根据城市交通的实际状况合理规划,才能够提高城市交通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建.城市道路平交通组织设计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4.

[2]董红彦,李慈,冯俊颖.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

[3]樊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

上一篇: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林区防火公路(砂石路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