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实践

时间:2022-03-17 07:33:46

小学数学实施探究性学习实践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科特点,数学以其特有的课程性质更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 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反之,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探究”。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教师用温和的语气说:“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话音刚落,学生就忙开了,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讨论,有的在操作实践。课堂实氛活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高涨。最终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还出乎意料,展现了学生较高的思维水平。正是在这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才得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开放学习空间,经历探究实践。

1.提供探究材料。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包括实物、学具、资料、数据等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把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

2.引导自主探索。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依据探究内容,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根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已呈现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思路,使得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达到探究的目的。

3.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做保障。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要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的发展;要给足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要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喜、同忧。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给与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疑惑与错误给与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享受。

二、开展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

合作交流是尝试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或全班中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互相开拓、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全面和完善,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教师要对讨论、交流作适时的启动和调控,要通过示范、引导、评价、纠正等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质疑”。

1.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组织合作交流。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因需组织学生合作与交流。在个体学习出现困难的时候,可以借助同伴的帮助来解决;在解决同一问题策略多样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交流,为学生制造交流氛围。如:比较29和32的大小,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之后再组织全班交流。有的学生说可以看图比较,立刻有学生质疑:“在没有图的情况下还能用这种办法吗?”;有的学生说29在32的前面,所以29比32小,立即有同学说因为32 在29的后面,所以32比29大;因为29不能减32 ,而32能减29,所以32大于29;因为29比30少1,而32比30多2,所以32大;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29是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只要比较这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就可以了。学生在交流中彼此启发,彼此分享,在交流中对比择优,从而使策略更加多样,更加完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同时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源于“换位思考”。

2.在学生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合作交流首先要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见解之后,让学生归纳整理,梳理思路,想好跟同学交流什么,怎么说,做好交流之前的准备。这样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充分准备基础之上的交流,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交流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在课堂上应有的地位,避免了以往教师眼中的好学生独霸课堂的局面,体现了课堂的教育公平,让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3.在学生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做好适时、适度的启发、引导、调控。尽管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师毕竟是在实施自己的教学设计,对于问题的解决策略是心中有数的,所以,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比、择优,筛选出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并且在尊重学生独特见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教材提供的或大家普遍认可的方法;当一些好的策略学生没有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介绍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多一些方法,更使学生在羡慕老师的同时感受学习、探索是无限的,增加学习的内趋力。这样,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在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中,使师生特别是学生获得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并适时地组织学生合作与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上一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