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3-17 07:31:08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实验教学改革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式是采用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或探究性实验应该因材施教,化学实验应该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不可闭门造车。

关键词:实验方案设计;探究性实验;化学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37-01

一、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任何一堂实验课,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师生都必须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作为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及注意事项,拟定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报告单。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预判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好预先试做一次实验,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有备而来。

实验方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方式选择最佳的实验方案,之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切不可在没有做好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否则学生实验只是看热闹而无实效,同时还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一次实验课,一位同学没有做好课前预习,把小指头大小的金属钠投入盛水的大试管中,结果一团火球从试管里直射而出,从另一位同学的眉间飞过,大家吓出一身冷汗。所以,任何的一项实验,师生都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实验的安全。

二、合理选用实验方法,确保实验顺畅有效

化学实验课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从实验的性质上来分,可以把它分为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实验、化学性质与化学原理的验证性实验及化学性质与化学原理的探究性实验。采取什么实验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论。

(一)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实验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规范操作,也可以教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跟着进行分组实验,切不可让学生直接进行分组实验。

有危险性的实验、反应条件严格受限的实验、操作程序要求很高的实验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实验来完成。

(二)学生分组实验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在中学阶段,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惑的,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反应方程式多,反应现象复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借助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三)探究性实验

分组实验中,以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培养创新能力最直接有效。但探究性实验不好操控,教师必须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上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课,可以设计成如下的验证型的实验课,也可以设计成探究性实验课。虽然验证型的实验课,学生实验操作得很流畅,但是学生的表情很平淡,效果一般。如果把它设计成探究性的实验,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硫是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的就是中性的,那么二氧化硫是属于哪类的氧化物呢?通过实验,证实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中硫的价态处于正四价可升可降,所以预判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那么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到底有多强?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氯水、溴水来验证,结果酸性高锰酸钾、氯水、溴水都褪色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有多强?可以用氢硫酸、硫化钠、碘化钾来验证,结果与前两试剂反应都产生淡黄色的沉淀,说明二氧化硫被还原成硫。但是二氧化硫与硫化钠溶液的反应让学生感到茫然,无法独自完成反应方程式。教师稍加引导,其实这个反应可以分两步进行Na2S+SO2+H2O=Na2SO3+H2S生成的H2S再与SO2反应,SO2+2H2S=3S+2H2O总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S+3SO2 =Na2SO3+3S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感受的科研过程的乐趣,不仅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识,而且突破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学生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

探究性实验的效果固然很好,但必须做好探究过程的预案,否则可能会出现难以掌控的局面。

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开展电解的探究性实验课,由于事先未作探究预案,结果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与理论相违背的实验现象。用铜片作阳极、锌片作阴极、用学生电源电解盐酸溶液,结果阴阳两极都产生大量的气体,同时锌片逐渐溶解。这一现象,让在场的学生感到困惑,使教师陷入无法收拾的窘境。按照常理,阳极上的铜片应该被溶解,阳极没有气体产生,阴极的锌片应该被保护,可是事实却与理论恰恰相反。所以,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让学生来搞探究的,什么实验适合搞探究、什么实验适合验证,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三、学以致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实验不能局限于化学实验室,应该利用所学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就感。

一次,上完卤素性质的课,我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淀粉碘化钾试纸,并布置了如下的课后作业,利用周末时间,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检验家中的食盐是否含有碘,写出反应方程式。结果大部分同学在回家实验操作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检验出食盐是否含有碘,并很快把这个难写的化学方程式牢记在心里。周一上课前,看到学生的脸上还挂着成功的喜悦。

一次上街,看到一位老农和一位年轻人(其孙)在街上把碳铵、过钙和草木灰一起混合当作复合肥使用,我当面劝阻,老农不以为然。其实这三种肥料中的任意两种相混都会使其一失效,老农不明其因情有可原,其孙附和不可理喻。当时我的课程正上到盐的水解,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的课后作业,让他们把碳铵、过钙和草木灰两两相混,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而且让学生懂得科学使用化肥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离开生活的化学就一文不值。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就是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实验的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及程序,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上一篇:借助多媒体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下一篇:绳带文化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