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

时间:2022-03-17 01:50:48

论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中,结构转换层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深入探讨了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 转换层 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在的高层建筑一般是具有多功能的建筑。比如,房屋建筑上部为小开间的居民住房,而下部为大空间的商业用房等。这一类的建筑上部框架或剪力墙的重量必须依靠一定的结构进行承重,此结构即为转换层。转换层结构有多种形式,包括梁式、板式、桁架式或空腹桁架式等。据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建有转换层的房屋建筑,其中87%采用的是梁式。转换层结构一般可采用多种混凝土的组合,比如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等。而我国房屋建筑大多数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建设转换梁。此种方法即把混凝土模板挂在钢结构上,然后进行浇筑。此种转换层结构应用极其广泛,将成为建筑业转换层结构的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一、转换层的分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往往一个高层建筑会兼具众多功能。因此,对于建筑物转换层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物转换层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物本身的质量。目前而言,高层建筑转换层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第一,梁式转换层。它是目前高层建筑转换层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方便、受力性能好等优点。第二,箱式转换层。所谓箱式转换层就是将单向和双向托梁与楼板浇筑成一个整体,楼板要选择托梁上下层较厚的楼板,这样通过浇筑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箱式转换层。第三,板式转换层。所谓板式转换层就是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的错位,不方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就会改为用板式转换层。板的厚度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具有下层柱可以灵活布置的优点。

二、房屋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

就目前的房屋建筑来说,房屋建筑越来越向高层建筑发展。而高层建筑更是多功能结构发展的,比如商业用房很多都是上部为小开间下部为大空间,这一类的建筑必需在设计上设置转换层来承托上部的框架结构或者剪力墙的重量,其中转换层的结构有梁式、板式、桁架式以及空腹桁架式等多种形式。就我国目前建造的有转换层的统计,采用梁式结构的建筑比例达到87%。转换层结构的材料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泥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等多种混凝土组合材料,其中大多数都以第一种钢筋混凝土为主。作为转换梁我国在建筑上大多数会采用钢筋混凝土,即混凝土模板可以通过钢筋结构挂在浇筑上,这种转换层结构不仅在国内,国外也运用广泛。然而这种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转换层形式也必将成为建筑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三、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

1、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系统

转换层的施工荷载以及混凝土自重都相当大,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系统对于转换层的施工来说,非常关键。在实际工程中,常采用下列方法来确定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系统。

(1)常规浇筑法

在进行转换厚板或转换梁施工时,应首先想到一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成型。基于转换层底模具有较大的施工荷载,其支撑通常从转换层底开始,一直到底层地面。该施工技术对于施工现场要求使用较多支撑材料,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非常适用。

(2)叠合浇筑法

所谓叠合浇筑法是指将厚板或转换梁分两次或三次浇筑叠合成型。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板或梁作为第二次混凝土浇筑的自重与施工荷载的支撑,利用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叠合梁作为第三次混凝土浇筑的自重与施工荷载的支撑。采用该施工技术时,对于厚板或转换梁下的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与施工荷载即可,运用该技术可使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大大减小,并且还可节省模板材料,同时由于对混凝土实行分层浇筑,这样以来可缓解温度应力过大、水化热高对控制裂缝造成的严重影响。

(3)荷载传递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支撑系统,将转换厚板或转换梁的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荷载分摊到若干层楼。支承楼板的数据必须经过精确计算来确定。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传递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完成:通过钢牛腿或梁下斜撑支架体系实现转换层底的绝大部分荷载向混凝土柱的传递;通过梁下排架体系实现其余荷载向下面若干个楼层的传递。

2、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配合比。由于结构转换的厚板较大,在浇筑混凝土时一般需分层浇筑。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特别是浇筑第二、三层转换层混凝土时,由于水化热较高,需特别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通常情况下,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矿渣、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以降低水化热,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要求。

(2)混凝土浇筑。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浇筑混凝土应使每层具有整体连续性的要求,采用从转换板中心开始浇筑,然后对称的向两侧行进浇筑的方法,同时应保证两侧浇筑的速度一致,这样能使下部脚手架受力对称,避免脚手架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侧向位移;浇筑时应先进行斜面分层,采用薄层浇筑,自然流淌的方法,连续的把混凝土浇筑到顶;在选择振捣器时应慎重考虑,不能选用功率过大的振捣器,以防止脚手架受力过大发生移位;同时还应对裂缝进行控制。采用泵送进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表面已经凝固的水泥浆较厚,浇筑后应进行妥善处理。

(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有三种方法:蓄热保温法,内降外保法,蓄水养护法。蓄热保温法在混凝土的升温阶段保护混凝土的湿度,在降温阶段主要保护好其温度;内降外保法是先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然后通水进行冷却降温的过程。降低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减少内外的温差;蓄水养护法是在混凝土初凝后先对其表面进行洒水,养护2 小时,然后再蓄水养护。养护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转换层的具体情况选择养护方法。

3、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厚板转换层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对钢筋的使用量非常大,准确的翻样、下料,安全稳定地连接、合理安排钢筋的就位顺序对于整个结构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钢筋的安装顺序上首先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而制作尺寸和绑扎、钢筋工程的安装顺序应为:分层铺设暗粱下部纵向钢筋,铺放板底双向钢筋,搭钢管支架,分层吊挂暗梁上部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绑扎、固定,暗梁就位,铺放板面双层双向钢筋。在钢筋的连接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的四种方法连接:钢筋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套筒冷挤压和锥螺纹连接的方法。在构造钢筋的接头上可以采用绑扎接头法。而钢筋的绑扎技术要注意的要点有:

(1)在钢筋成型及绑扎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钢筋的长度,只能在施工现场进行闪光对焊成型,支撑架的搭设便成为了钢筋绑扎的关键点。

(2)绑扎下部钢筋时,要按照顺序抽走下一排钢筋支撑面,下落下一篇钢筋到梁底部位,并进行绑扎。最好要放置横向间距达到距1500mm和直径20mm分隔筋;随后抽走下二排支撑面是,落下的第二排钢筋到设计要求的部位,井进行绑扎,步骤以此类推,直到下部钢筋绑扎完毕。而在绑扎上部的钢筋时,第一步绑扎第一排钢筋,在完工后,松开并抽走第一排钢筋的支撑面,而后在从梁的另一端依次松开二排钢筋的支撑点。边在松开钢筋的同时,将钢筋提升到正确的位置上。

结论

房屋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接的关键点,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来说,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的体系中起着尤为重要的纽带作用。因此,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设计模板,保证施工质量,以及预算成本是否超标等问题,都是整个建筑物在建造施工时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青松.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 民营科技,2011(7)

[2] 何丹凤,王军波,柯建光. 论房屋建筑工程的转换层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2(17)

上一篇: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拉森钢板桩围堰在桥梁深基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