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鉴赏鲁迅作品的方法

时间:2022-03-17 09:29:44

浅探鉴赏鲁迅作品的方法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其文出神入化。重视鲁迅作品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重要的作用。鲁迅所处的时代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去甚远,加上鲁迅作品的文言成分较浓,思想意蕴比较隐晦等,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审视这位文豪,为学生开辟一条认识鲁迅的道路。鲁迅作品的高超艺术价值是进行语言艺术熏陶的极好材料,教学鲁迅作品,我们要做到亲近、学习和创新。

一、亲近鲁迅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搞好鲁迅作品教学,首先必须打破陈旧的思想桎梏,从鲁迅各个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的本真,还学生一个真实的鲁迅。把握好这一点,让学生接近鲁迅是完全可能的,这也能让学生感到鲁迅并不神秘,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应该说是可以引起共鸣的,进而对鲁迅作品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打破神秘感特别是对初一刚入学接触鲁迅作品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学习鲁迅

1.学习鲁迅的精神

学习鲁迅,重要的是学习一种力量,学习一种精神!鲁迅的“立人”精神,是鲁迅精神的灵魂。“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铁骨精神,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坎坷的人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让我们有足够的热情对人民忠心耿耿,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众,有爱心、耐心去面对身边的弱势群体。这正是我们当代人必须学习鲁迅、理解鲁迅,从鲁迅的伟大人格力量中不断吸取养料的重要原因。鲁迅的很多东西已经构成了我们的文化源点,中学时期应该给学生打好精神底子。

2.学习鲁迅作品的语言

鲁迅作品的语言极有个性,风格独特,语言含义深刻隽永,从整体而言,幽默、犀利、简洁干练;杂文善用比喻、反语,写得极为形象传神,为表达复杂、深刻思想的需要,鲁迅的杂文使用长句较多,表现出了极强的逻辑性。

含蓄有味,也是鲁迅先生的一种语言艺术。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涉及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遇难时鲁迅这样写道:“当时上海的报刊都不敢刊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刊载这件事”……这里的“不敢”、“不愿”和“不屑”三个词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上海的报界在白色恐怖下的不同态度:“不敢”,指那些有一定进步倾向的报刊,他们也认为这样的大事件当然应该及时报道,也是读者最关注的新闻话题,但是由于慑于反动派血腥镇压革命力量的,唯恐受到牵连而不敢刊载;“不愿”,是指那些自诩中立,自命清高的报刊,为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而“不愿”刊载;“不屑”,是指那些顽固分子坚持反动立场、对革命青年的流血牺牲漠然视之或者心怀成见的报刊,在他们看来,革命青年惨遭杀害是咎由自取,所以“不屑”刊载。这句话很有分量,其中蕴涵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颇值得读者深思。

三、创新教学方法

作为进步文化的代表,鲁迅精神是我们认知历史、提升素质、吸取创新动力的精神源泉,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之一。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作品作出多元的解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具有更高的要求,检验一个思维过程或结果是否属于创新思维的范畴,有三个重要标准:1.独立性。2.发散性。3.新颖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作多元的解读,正符合这三个指标。1.学生对作品做出多元性的解读,以其个性鲜明的思维为基础,他们感受到的意蕴,是他们独立思维的结果;2.学生的解读结果往往是多样的,从而表现为很大程度的发展性;3.最重要的是,学生这种探新的思维活动,学生得到的不同主题解读都会无一例外地具有不同的、新的因素,具有很强的新颖性。

通过鲁迅作品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是教学鲁迅的作品的终极目标,鲁迅作品的教学,既要结合鲁迅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又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做到与时俱进,把鲁迅融入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领域中,深刻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充分感受鲁迅作品不朽的艺术魅力与人格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重视“第一印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生物教学中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