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场输不起的改革战

时间:2022-03-17 05:43:58

打一场输不起的改革战

银监会最近以国际通行的标准为中行、建行两家试点国有银行设定了具体改革目标

对于中国政府动用450亿美元国际储备向中行、建行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注资这件事,国内外普遍的看法是一种治标行为,最根本的还是要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最近公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指引》顺应了“标本兼治”这一改革思想,详细规定了两家试点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面的十项行动方案。

改革总目标有了,改革的行动方案有了,接下来是如何落实的问题。为确保改革圆满成功,最近,银监会又以国际通行的标准为中行、建行两家试点银行国行设定了具体改革目标,即在经营绩效、资产质量、审慎经营等三类七项指标上,要达到并保持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中等以上的水平,并明确将通过考核验收确保两家试点银行改革效果。这七项指标是:

一是总资产净回报率(ROA)。总资产净回报率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以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为例,1992~2002年ROA的平均水准在1.17%~1.20%之间。2005年度,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ROA应分别达到0.58%和0.71%(合理拨备比为0.95%),到2007年度应分别达到0.65%和0.81%(使用的合理拨备比为0.70%),接近和达到国际良好水平。

二是股本净回报率(ROE)。此次注资国家付出很大成本,为确保注资的效果和获得良好回报,需要对股本净回报率进行考察。以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为例,1992~2002年ROE的平均水准在12%~14%之间。2005年度,两家试点银行应分别达到11.67%和11.19%,到2007年度要分别达到13.70%和13.58%。

三是成本费用利润率(Cost/Income ratio)。有效控制成本,是增强盈利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为例,1992~2002年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平均水准在35%~45%之间。从2005年度起,两家试点银行应控制在35%~45%之内,到2008年度以前要保持这一水准。

四是不良资产比率。不良资产比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综合指标。以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为例,1992~2002年以五级分类方法测算的不良资产比率的平均水准在2%~3%之间。到2005年底,两家试点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应持续控制在4%以下,到2007年底应保持在3%~5%。 同时,尽快实现从不良贷款考核到不良资产考核的过渡。

五是资本充足率。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是8%,目前在实际操作中测算口径不完全一致。2004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严格执行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两家试点银行从2004年起要严格执行1988年巴塞尔协议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从2004年起到2008年底,资本充足率在准确贷款分类、风险资产全口径计算以及拨备提足的前提下任何时点上均要保持在8%以上。

六是大额风险集中度。大额风险集中度反映了商业银行因授信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经营风险,衡量指标主要是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按现行银行监管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的贷款集中度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的10%。从2005年起,两家试点银行要持续注意把握好这一风险指标。

七是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NPL Provisioning Coverage Ratio)。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以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为例,1992~2002年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平均水准约100%。鉴于我国目前资产处置市场不够成熟、抵押品流动性差,对两家试点银行贷款抵押品合理估值还存在诸多技术,测算口径可适当调整,到2005年底要分别达到60%和80%,到2007年底应继续有所增长。

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谈到银行改革时表情凝重,他说:这次改革是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采取这样有力的措施,就是因为这确实是一场输不起的改革。我们必须下大的决心来保证这次改革成功。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银监会出台的“10+7”改革措施,就是要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督促两家试点银行背水一战,朝既定的改革方向,稳步推进,确保打赢这一场输不起的改革之战。

上一篇:外企里的汤姆和玛丽 下一篇:蛋糕能切成千层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