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建构主义理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3-17 04:48:10

巧用建构主义理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给学生提供建构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境以及有关的线索。实践中,我巧用建构主义理论,优化自己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而且教学与学习之间是互为促进的循环过程。因为就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而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他不仅需要从头脑中提取与新知识一致的旧有经验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着点,而且也要关注到与当前知识不一致的内容,看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并设法通过调整来解决这些冲突,甚至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因此,建构主义下的语文学习不仅是理解和记忆新知识,而且要分析其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形成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二、教学模式的运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几个要素。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语文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2.信息资源设计: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但是必须明确: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3.自主学习设计: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采用支架式教学,围绕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首先回忆有关这一主题文章的学习应把握的知识点,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由此延伸到本课的学习。初步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

4.合作学习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建构的内容。当然合作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此,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一般应由教师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也可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也可作为讨论的内容。从而起到点拨升华的的作用。

5.学习评价设计:包括个人学习评价和小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6.课堂达标检查设计: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习内容,参照教学目标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总之,把知识建构的理论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展开,有利于总结概括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自己把握着自己,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对所学知识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上一篇:非宁静无以致远 下一篇:评价,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