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的半句唐诗

时间:2022-03-17 04:48:05

坡和袁公济是同科出身的好朋友,又同在杭州做官,他们经常一起相约出游。一年隆冬,他们一起到城外踏雪赏景。这时,路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寸多厚了,两人站在路上,向前方望去,只见前方路上白茫茫一片,不见一个行人。面对此景,袁公济忽然灵光一现,兴致勃勃地对坡说道:“我这儿有一个谜,劳东坡兄费心猜一猜,可好?”坡听后,高兴地说:“赏雪猜谜,也算是人生一件雅事,请说谜面吧!”袁公济随即说出了一则谜面:“‘雪径人踪灭’,请猜半句七言唐诗。”

坡听罢不禁暗暗吃惊,因为这个谜面是从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一诗中的“万径人踪灭”一句化出,况且袁公济也没有说明“半句七言唐诗”究竟指3个字呢?还是指4个字,7或者指3个半字?正当坡百思不得其解时,路旁的树林中忽然飞出了一群鸟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向远方飞去。坡见后不觉心中一动,胸有成竹地对袁公济说道:“公济兄,我这儿也有一个谜,叫做‘雀飞人高空’,同样猜半句七言唐诗,把你那半句补齐吧!”

袁公济一听,立即哈哈大笑,连声说道:“佩服!佩服!东坡兄真乃天下奇才啊!”原来坡不仅猜出了谜底,还非常聪明地“和”了袁公济一谜,凑了一句完整的七言唐诗。

小朋友们,你能猜出这两条谜语的谜底码?它们凑成了哪一句七言唐诗呢?

又一日,坡闲着无事,就去游山踏青。他走到半山腰,看见一个小和尚眼泪汪汪地跪在一扇庙门边,不由得上前关切询问,一问才知他因不慎打碎油灯而受罚。坡看到这孩子的手上和脸上都有伤痕,心想:出家人理应慈悲为怀,怎么会对一个孩子如此狠毒?于是便人庙一探究竟。

寺中住持和尚听闻坡来庙里了,心中大喜,揣度着:天下人都仰慕坡大名,我要是能让他留下墨宝,也是为寺院增添光彩,今天这个机会万万不能错过。住持和尚见了坡,殷勤地跟在他身后百般奉承,然后便央求坡题字。

坡很厌恶那住持和尚的市侩嘴脸,本来不想为他题字的,但转念又想起小和尚还在门口跪着,于是提出要那小和尚磨墨才肯动笔,住持和尚自然是一口应允,就免了对小和尚的责罚。小和尚感激地磨好墨,坡奋笔疾书了一联:一夕化身人归去,千八凡夫一点无。住持和尚看见此联,还以为是赞誉自己德高望重,对坡千恩万谢,立刻让人将坡的字深深地凿在山门之上,以便炫耀。

坡见了,也不言语,含笑离开了。

一天,坡的好友佛印和尚云游到这里,见此联后仰天大笑。住持和尚得意地对佛印说:“这是当今东坡居士的真迹呢!”佛印笑着说:“阿弥陀佛,这是一幅字谜,难道你没猜出来么?”

住持和尚连忙追问谜底是什么,佛印说:“老僧不便直说,请取纸笔来!”住持和尚赶忙命人拿来纸笔,佛印挥毫写上两个大字,拂袖而去。

住持和尚看了佛印写下的谜底后,气得两眼直翻,差点没有昏过去。

小朋友们,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答案:袁公济和坡出的谜语中的“半句七言唐诗”都是3个“半”字,袁公济所出的谜语“雪径人踪灭”的谜底是“一行白路”,坡所出的谜语“雀飞入高空”的谜底是“鸟上青天”,这两个谜底合在一起,便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化”字中的“人”去掉余“七”字,而“匕”和“七”字形相似,“匕”和“一夕”合起来是个“死”字;“凡”无一点是“几”,和“千八”合起来是“秃”字。所以谜底是“死秃”,坡讽刺住持和尚是个死秃驴呢。

上一篇:杜甫卖药 第1期 下一篇:Osmol gap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di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