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永远不会喊“爸妈”的弃儿

时间:2022-03-17 02:13:46

一个特殊的家庭,经历了世间少有的苦难,也凝聚着人间最真的情感;一位平凡的老人,抚养脑瘫弃儿32年,用她温暖而坚定的双手托起了生命的重量。

一组题为《母爱无悔,河南妈妈收养脑瘫弃儿三十二载》的照片,从2011年上半年以来深受网民关注。照片上,一个“大男孩”依偎在母亲怀里,虽然早过了可以称作“孩子”的年龄,但母亲时而轻轻按摩儿子苍白的双手,时而专心给儿子喂饭,时而紧紧地搂着他,脸贴着脸,眼中露出无限的爱意……

抱回弃婴,查出是脑瘫

“烫不烫?”

“哦,烫啊,我吹吹你喝。”

“哪又不舒服了?咋就不舒服了?”

在青海省西宁市北郊原第五汽车厂的旧办公楼改成的宿舍里,这几句话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躺在床上已32年的杨林在母亲邵秀景眼里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邵秀景总是一遍遍猜测他的感受,给他最周到的照料。

“他这舌头不得劲,吃东西往外流,话也说不出来,可他心里明白,就认我一个。”说起多年来母子形影不离的点点滴滴,邵秀景抬起袖子擦了擦眼角,声音哽咽。

1979年,新婚不久的邵秀景跟随丈夫杨宪印从河南漯河老家来到千里之外的青藏高原。就在那一年,夫妇俩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医院发现一名弃婴。

“看到白白净净的孩子,我们非常喜欢,想都没想就抱回家了,还给他起名‘杨林’,寓意杨树成林。”杨宪印说。

“看到孩子孤孤单单,我就想让他能有一个家。”邵秀景说,抱来8个月后,小杨林被检查出脑瘫,医生说最多活不过7岁,她当众就哭了出来,涌不完的泪水洇湿了丈夫的肩膀。“太命苦了,亲生父母嫌弃他,我们不能再不管他。”

“咱还年轻,就算孩子能活10年,咱也养到他闭眼那一天。”已经与妻子共同喂养小杨林多日的杨宪印同样难以割舍。

32年穿梭在医院、家和菜市场之间的脚步

从此,不幸的杨林迎来了属于他的幸运。他渴了饿了,叫一声,妈妈会把温热的水和饭食送入口中;他病了烦了,也叫一声,妈妈会抱他去医院,亲吻着他的脸庞轻声安慰。无论冬夏,杨家的炉灶里总是煨着微火,因为妈妈怕没有吞咽能力的儿子无法随时吃到热饭,影响消化。

渐渐地,习惯于被妈妈呵护的杨林,有任何需求都拒绝邵秀景以外的人插手,杨宪印在外面拼命赚钱,支付带杨林四处求医的医药费。

“我老伴心软,眼泪多,但内心坚强。”杨宪印说。多年来,西宁的北郊,一位老人经常背着蛇皮袋流连于早市,捡拾被丢弃的菜叶,瑟瑟寒风吹乱了她满头的白发。

32个春夏秋冬,她从年轻俏丽的小媳妇变成了体衰多病的老人,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全部倾注到脑瘫养子杨林身上,倾家荡产带他看病,耗尽精力照顾他的生活。

32年风风雨雨,她的脚步往来穿梭于医院、家和菜市场之间,千里之外的中原老家渐渐成了梦里难以触及的影子。当年医生认为最多活不过7岁的重度脑瘫儿在她悉心照料下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对亲生儿子的亏欠

杨林6岁时,邵秀景夫妇自己的儿子出生了。孩子还没有断奶,夫妻俩做出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把小儿子送到河南老家的大姐家照料。这样,既有了精力和时间照顾杨林,也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

“有一次我带杨林去邻居家,发现他盯着电视咧嘴笑。医生说过,找感兴趣的事适度刺激大脑可缓解脑瘫症状,我就也想给他买台电视机。送走小儿子也有这个原因。”邵秀景说。

对捉襟见肘的夫妇俩来说,买电视是件天大的事。攒了三年钱,终于买回一台二手14寸黑白电视机,到现在仍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

“小儿子3岁多才被她大姑送回青海,刚回来的时候认生,躲着不敢见我们。”提起这段往事,邵秀景心如刀割。“对亲生儿子的亏欠没办法抹平,胸口闷得睡不着觉。”说到这里,邵秀景使劲抹一把泪,“后来想通了,孩子有手有脚,他以后总会比哥哥过得好,总有一天能懂我的心。”

杨宪印说,懂事后,小儿子从没有怪过他们,会帮家里干活、照顾哥哥。现在,小儿子技校毕业后在外打工,还省吃俭用,时常接济家里,他和老伴都很欣慰。

邵秀景性子要强,好面子。可她长年累月地捡废品、清理杨林的大小便,从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更难去除身上难闻的味道。背着杨林捡菜叶的时候,很多人一见就躲开,有些摊主怕影响生意,远远地就轰她走。“那是我感觉最难的时候,生活多苦都行,被人看不起最伤心啊。但我心里暗暗鼓励自己要想开,我做事公开坦然,要坚强活下去,孩子没我不行。”

“跟妈在一起,能到哪天算哪天”

这两年,邵秀景最大的心病就是杨林以后的生活。今年已经63岁的邵秀景患有高血压和眩晕症,而杨宪印也已迈进古稀之年,老两口照顾杨林越来越力不从心。

“前些年,每天夜里我背着他去厕所。现在背不动了,我就让老伴出去捡来旧报纸、挂历铺在地上让他‘方便’。”看着杨林,邵秀景眼里泛起了泪花:“杨林,把你送去福利院吧?妈妈老了,哪天晕倒了就管不了你了。”

躺在轮椅上的杨林一听这话,嘴里马上发出模糊的“呜呜”声,他烦躁地把头扭来扭去,表情异常痛苦。邵秀景瞬间泪流满面,她伸出双臂搂住杨林的头:“不急不急,咱不去,跟妈在一起,能到哪天算哪天!”

“老了,最遗憾的是不能再回家乡看看。老家80多岁的哥哥曾捎信来希望我回去见一面,可杨林寸步离不了我,我走不开啊。”邵秀景不能回家还有另一层原因:怕亲人看到她过得不好而担心难过。

“我们这辈子没干成啥事,但不亏心,也不会后悔。唯一的愿望就是等老得动不了的时候,福利院能接纳杨林,让他接受专业的护理,继续活下去。”说完,邵秀景轻轻擦掉杨林嘴角的口水,满眼慈爱地看着他们夫妇付出一生时光守护却永远喊不出一声“爸妈”的孩子,一边的杨宪印拿起炉子上的茶缸和药送到她手中……

大爱引发众人敬

邵秀景的故事被热心网民贴在网上,让人熟知。

2011年4月开始,当地晚报、门户网站开展了“寻找西宁好人活动”,高原热心读者和网民通过QQ群、官方微博纷纷进行推荐,最终,邵秀景老人被高票推举为“西宁好人”。

10月的青藏高原冬意渐浓,久违的阳光缓缓铺洒,邵秀景和丈夫推着轮椅让儿子沐浴阳光。邵秀景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相信以后一切会好起来。

上一篇:九旬奶奶上学记 下一篇:千“钧”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