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有机稻米栽培技术

时间:2022-03-16 02:22:52

双辽市有机稻米栽培技术

摘要 从育苗、本田移栽、本田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双辽市有机稻米栽培技术,以为有机稻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稻;栽培技术;吉林双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26-02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农产品质量、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生产栽培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有机稻米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方面。

1 育苗

1.1 品种选择

超级稻一号(吉01-124):生育期143 d,晚熟品种,株高100 cm,株型紧凑理想,叶片坚挺上举。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每穴有效穗数25穗,穗特大,主穗粒数220粒以上。籽粒饱满,熟色金黄,有短芒,千粒重22.5g,糙米率84.6%,稻米晶莹,有光泽,无腹白,食味佳,抗早霜,耐低温,活秆成熟不早衰,茎秆粗壮抗倒伏性极强,产量达11.5~12.0 t/hm2。

丰优307(吉品157):生育期140 d,中晚熟品种,株高103 cm,茎叶清秀挺健,下位穗光合效率高,抗病,抗霜打,活秆成熟,分蘖力强,每穴有效穗数35穗以上,主穗实粒数180粒以上,千粒重26 g,精白米77%,米质优,食味佳。产量可达11.0 t/hm2左右,稀播早育壮秧。4月10日左右播种,5月中旬插秧,插秧密度30.00 cm×13.33~20.00 cm。

1.2 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 d。选种:用比重1∶13盐水选种。浸种消毒:用木酢液500倍液浸种,保持液温10 ℃以上浸种5~7 d [1]。每天搅拌1次。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28~32 ℃,时间24~36 h,以芽长1 mm左右为准。

1.3 育苗场地选择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地势平坦、无盐碱或轻盐碱、排水良好、背风向阳、距水源较近的庭院或旱田作秧田。

1.4 整地做床

苗棚规格:中棚高1.5 m、宽3~4 m;地拱棚规格根据场地和庭院确定,一般棚布宽4 m、棚内2.8~3.0 m。整地做床:浅翻5~10 cm,将育苗床土耙细整平。营养土准备:每盘用土量约2.2 kg,每1 hm2需土1 300 kg左右,按水田或旱田耕层土壤70%、腐熟农肥20%、草炭10%的比例混配均匀,再用调酸剂调酸至pH值4.5~5.5。

1.5 播种

4月1—5日播种,把简塑434孔钵盘平置于木板上,将配制好的床土装盘至2/3压实,然后用配套播种器播种,每1 m2播带芽湿籽200~250 g,每钵孔2~3粒种芽(每盘播湿籽45 g左右),用550盘/hm2播后覆土至上口平。播种摆盘,摆盘前一天将置床浇透水[2]。将置床翻塇摆盘时将钵盘压入床上0.5~1.0 cm,盘与盘间不留缝隙,然后平铺一层地膜。一般每1 hm2大田育苗100~120 m2。

1.6 苗床管理

温度:出苗后立即揭掉平铺地膜。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 ℃,夜间棚温不低于5 ℃。秧苗1.5叶后棚温控制在20 ℃左右,三叶期后转入自然炼苗。水分:本着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如发现床面干裂应及时浇水,达到保湿不积水的程度。防病:秧苗1叶1心时用木酢液500倍液浇施,防治立枯病。移栽时壮苗标准:苗高13~15 cm,叶龄3.8~4.2片叶,根系有13~15根白根,茎基部宽0.25~0.30 cm,地上部植株干重2.0~2.5 g。

2 本田移栽

2.1 整地施肥

以秋翻旱耙找平为主,春翻水耙找平为辅。秋翻在土壤含水量降至30%以下时进行,深度20 cm;春翻在耕层解冻15 cm时进行,深度12~15 cm。做到不漏耕,不丢边,尽量减少开闭垄[3]。因钵盘育苗移栽入土浅,根系多分布在土表,整地一定要精细。移栽前1周放水泡田,然后耙细整平,达到移栽时田面呈泥浆状态,高低差不超过3 cm。捞出田间根茬及污物,翻地前施腐熟农家肥12.5 t/hm2,不用化学肥料。

2.2 移栽

5月10—25日移栽,人工摆秧,行穴距30.0 cm×13.3 cm或30.0 cm×16.7 cm。保证将钵苗均匀摆入田面,深度为钵体与田面平齐。

3 本田管理

3.1 追肥

叶面喷施有机液肥,保证水稻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插后7~10 d追蘖肥;7月10日前后(出穗前10~20 d)叶面喷施木酢液300~500倍液作穗肥。

3.2 水分管理

采用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节水技术,提高肥水利用率。施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300 kg/hm2,即可节约30%左右水资源,同时减少肥料流失,可提高肥料利用率25%左右[4]。

移栽3 d后立即灌水至苗高2/3,保持水层3~4 d深水护苗。缓苗后浅水增温(水深不超3 cm),田间总茎数达到计划穗数时进行晒田7~10 d。有效分蘖终止期至乳熟期(6月末前后)进行间歇灌溉(若孕穗期遇17 ℃以下低温深灌20 cm护胎)。黄熟期(9月10日前后)撤水。

3.3 病虫草害防治

采用纯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主要病害,如用菌毒黑枪防治水稻稻瘟病及稻曲病。采用杀虫灯和稻田养鸭防治虫草害,中后期田间杂草人工拔除。

4 收获

黄熟末期人工或机械收割,稻捆直径在30 cm以内,收获时单割、单打、单独存放,防止人为混杂。

5 参考文献

[1] 金连登.我国有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稻米,2007(3):1-4.

[2] 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郭春敏,李秋洪,王志国.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贵州高寒山区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如何应对棉花新国标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