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愉 无视偏见的追梦人

时间:2022-03-16 01:34:20

她曾是白人同学口中的“中国佬儿”,戴着厚眼镜,沉默寡言,十分羞涩;

后来,她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市副市长,由她助推的大学入学计划被当时的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签署为法律。

她曾看似武断地对中国女性大声呼喊:30岁前别结婚!

后来,她以此为标题创作的一本书使她成为中国畅销书作者和白领女性的职场偶像;

她的名字叫“愉”。

的确,勇敢冲破规则框架枷锁的她,生活得轻松愉悦。

她是个有梦想的人,她更大的梦想是帮助中国女性寻爱、寻梦、寻幸福……

31岁担任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市副市长,负责该市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曾任全球顶尖猎头公司海德思哲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美国美华精英人顾问公司创始人;著有畅销书《30岁前别结婚》……即便抛开年龄和性别等一切因素,这份简历也足以令人昂首挺胸。当然,对于这份简历的拥有者——陈愉而言,她并不认为如果给这份简历标注上一个女性的性别,会值得更多的人投来赞叹的目光。因为,她坚信,男女的平等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坚持,努力……成功没有性别之分!

30岁前别结婚

已过不惑之年的陈愉在很多人眼中幸福得太过耀眼——梦寐以求的事业、体贴的丈夫、可爱的孩子……别人还在苦心经营的东西,她都已经牢牢攥在手中。对于自己拥有的这一切,陈愉的解释是:“我是38岁结的婚。我之所以能够拥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晚婚。”

《30岁前别结婚》,是作为猎头精英的陈愉写给中国女性的一本高效规划。

事实上,三年之前,身穿精致得体的Prada套装,每日辗转于洛杉矶繁忙工作中的陈愉并没有要出书的打算,她只是会拿出一些工作外的时间经营自己的博客——她在2010年开设的关于职业发展以及世界新规则的中英文双语博客。用陈愉自己的话来说,这是自己“写给全球华人才俊的情书”。

陈愉的博客不仅吸引了无数身处职场中有些迷茫的青年人,也让出版社的编辑眼前一亮。接到图书编辑邀约时,陈愉正舒服地坐在洛杉矶郊区别墅的沙发上看着两个可爱的女儿,心中升腾着浓浓的爱意。“我在思考,这两个小宝贝将来长大会面临什么样的世界?她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世界?如果我写这样一本书,也许蛮有意思的,这也算是对社会、对中国女性来说很有意义的事。”

为了试试读者的反应,陈愉先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名为《不要在30岁之前结婚》的博文。当文章完成,鼠标点击发送键的那一刻,陈愉根本没有料想到,这篇文章比自己一年多来努力撰写的任何一篇博文都受欢迎,文章刚刚发出就被网友无数次地转发,几个小时之后,整个服务器瘫痪了!

这次经历让陈愉明白了,或许中国的年轻人需要另外一方面的东西。于是,她暂停了自己的猎头工作,开始努力经营这本书。

“30岁前别结婚”,并非陈愉以自己生活经历的“个案”在此“大放厥词”,而是在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细致研究之后,向中国女性发出的内心呐喊。

在中国的情感、婚姻关系中,“剩女”、“80后离婚率”是屡屡被提及的“中国式问题”。陈愉发现,在自己曾经供职的高端猎头公司中就有很多年轻的女性,尽管她们拥有十分优秀的潜质,但因为受到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缺乏自信,总是等待别人为自己做选择,而这一点也成为她们获取职业突破性进展的障碍。在陈愉看来,中国女性“如果没有及时结婚就沦为‘剩女’”的观念十分可怕。中国传统婚姻观念提倡的“30岁前结婚”对于女性而言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很多事业心很强的女性因为没有及时结婚,遭到周围人的指责和怀疑,带来了沉重的生活压力,对工作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一些没有做好结婚准备的女性,因为不想成为“剩女”,草率地将自己丢进婚姻的围城中,结果遭遇触礁的婚姻,不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利,反而成了工作的“绊脚石”。

为了证明自己的“30岁前别结婚”的“论点”,陈愉列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大约仅仅35岁,因此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十分古老的压力:早结婚。而20世纪以来,人们的平均寿命大大增加。因此,无论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还是婚姻家庭的角度,都没有必要那么早结婚。事实上,很多秉承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人还没能看清这一事实。他们对女性的教导可以缩小到一句警告:快结婚吧!不然,你就会成为一个“剩女”!

与此同时,陈愉通过资料证实:神经学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中管理长效策略的那部分其实在20多岁、30多岁时还在改变。那意味着早婚的恋人因此将会在生活中为自己设置多余的严重障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2005年,“80后”的离婚率已经高达57%。

在陈愉看来,当代年轻女性是史无前例的一代,处于一个中间的时代,一方面有压力,一方面有梦想。女性不应该被传统和社会惯常的观念所影响,而是应当充满自信和实力地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学会在纷乱喧闹的社会中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有很多原本十分优秀的女性,之所以最终没能获得应有的成就,往往是因为她们不够自信和勇敢,没有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挑战偏见和未知。她欣赏这样的女性:敢于无视各种规则并爱惜自己;喜欢下巴高昂,头发一甩,向世界宣布:“我说了算!”

陈愉所欣赏的这类女性的品质,正是她自己的缩影——她38岁才收获自己的“真命天子”,有了今天美满如意的家庭。在此之前,已经头顶“剩女”帽子多年的陈愉一直坚信,自己会收获爱情和成功,她就像为一家企业制订战略一般,仔细寻找,并且不断充实自己,进而圆满达成目标。

很多人认为,最浪漫的事莫过于与自己的初恋男友结婚。在陈愉看来,她自己才是那个最浪漫的女人,因为自己嫁的这个人,是可以笃定即便到了90岁也会相知相守的人。

《30岁前别结婚》,陈愉不只想通过这本书与读者交流,更希望引起读者之间各自的交流。对于自己提出的观点,陈愉料想到了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或许有人反对我的观点,但这没关系。我的目的也不是要说服你什么,我只是想发起这样一个对话:这是我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我行你也行

“告诉我,你打算如何对待你仅有一次的自由而珍贵的生命?”美国女诗人玛丽·奥利弗的诗影响了陈愉很多年。多年之后,她常常拿这句话问身边的朋友。

20岁之前的陈愉与现在从容淡定、侃侃而谈的她有很大的不同。洛杉矶这座城市不仅是陈愉梦开始的地方,更给了她真正的新生。

1969年,陈愉出生在美国东海岸一个距离华盛顿不远的地方。作为移民二代,陈愉年幼时父母的收入微薄,为了能够让她和弟弟在一个好的学区上学,父母省吃俭用买了那里的房子。这就意味着,陈愉和弟弟成了一个几乎全是白人学校里的穷孩子。因为不会说英语,陈愉曾经与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们在一起上课,甚至还被学校里顽皮的白人小孩追在后面喊:“中国佬儿,滚回中国去!”这些经历让陈愉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她甚至会偷偷地想,如果自己是个白人,那就会是漂亮的、富有的,或者——至少自己是个正常人。

在陈愉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政府部门担任初级工程师的父亲告诉她,那一天是他们部门的年度圣诞晚会,可是自己因为不知道和那些人谈些什么就没有去参加。这让当时的陈愉若有所悟:尽管父亲毕业于名校,但几十年来仍然是一名初级工程师,无法在职业上获得突破其实有着本质的问题——不善于与人沟通、相处,就无法顺畅地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

在杜克大学就学的时候,陈愉获得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成为知名华人女性靳羽西的实习生。短短几个星期的实习期,给陈愉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华裔女性也可以如此优秀和成功。这与陈愉以前认识的中国传统女性不同,靳羽西从来没有给自己那么多的限制。

受到启发的陈愉在21岁大学毕业时,做出了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走出“与世隔绝”的美国华人社区,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深造,接触外面的世界。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第一大城市洛杉矶,包容、开放且充满热情,这个“寻梦人的圣地”流行的口号是“我行你也行”。这座繁华与包容并存的城市给了陈愉深深的震撼。站在洛杉矶街角的21岁的她根本无法想象,10年之后,自己会成为这座城市的副市长。当时的她,来到洛杉矶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她想要为城市里的人们建造既能工作又能愉悦生活的新型环保社区。

毋庸置疑,洛杉矶的深造带给陈愉的,绝不仅仅是简历上增加的一个简单的读书经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院长普雷格对女性社团的演讲,给了陈愉至关重要的影响。普雷格在演讲中表示,为什么只有少数优秀的女性才能成功?要知道,大多数普通男性通过自身努力往往也会获得成功,因此普通的女性也应该尽力追求成功,这才是女性真正的胜利。

求学的那段时间,陈愉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她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她的目标是当地最富创新精神资金实力最为雄厚的Maguire Thomas Partners公司。可以想象,入职门槛本来就很高的这家地产公司对于陈愉这样的华裔女性,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能够进入自己梦想的公司,陈愉做足了功课。她发现,这家公司的两位高级合伙人都是南加州大学建筑行业协会董事会的董事,而这个协会是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的慈善募捐机构。显然,当时的陈愉并没有多余的钱来做慈善,她能用来捐献的只有自己的时间。为此,陈愉拿出数月的时间义务在这家慈善机构工作,并在之后两年的时间里作为志愿者参加机构的运营。两年后,陈愉被正式任命为这家慈善机构的董事会成员,并由此获得了自己第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Maguire里的一个项目助理。

最初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只有陈愉知道,这段逐梦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在洛杉矶那个狭小的公寓里,泡面是她经常拿来充饥的食物。

进入Maguire后,陈愉很快就意识到,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十分赚钱的行业。几年后,这个行业为陈愉带来了不菲的收入。“我的老板告诉我:‘作为开发商,你得学会喝scotch(苏格兰威士忌)。’于是我学会了昂贵的苏格兰威士忌的喝法——16年的莱根法尔林,加一点点水,不加冰。”

因为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出色表现,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了城市规划,又对本地政策十分熟悉,陈愉被当时的洛杉矶市长任命为由7人组成的住房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负责监督和清查这个城市大量的保障性住房情况。

作为一个来洛杉矶寻梦的华裔女性,陈愉第一次拥有了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力。

31岁,陈愉被任命为洛杉矶市副市长,负责经济和生产力发展。自此,她成为这座城市历史上最年轻的华裔女市长。

刚刚接任副市长工作的陈愉开展了一项关于成年人教育水平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引起了社会的震惊。调查结果显示:处于劳动年龄的成年人中,有高达53%的人甚至没有掌握用英语识别路标的能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刚到美国寻梦的发展中国家的新移民。因为语言不通,他们甚至都不敢轻易地出门。这使陈愉联想到了曾经因为英语水平不好而沉默寡言的幼年时期的自己。因此,她向政府提出,为解决新移民的再次教育问题提供资助。之所以如此热衷教育事业,是因为陈愉很清楚,帮助人们获得语言的读写能力,不仅仅意味着帮助他们获得生活上经济来源的保障,更是给予他们一把打开自己人性枷锁的钥匙。

正是在这种强烈意愿的推动下,由陈愉创立的提高读写能力和上大学的课程计划得以在全加州复制,有超过十万户家庭因此受益。陈愉的大学入学计划被阿诺德·施瓦辛格签署为法律。

离开公共服务领域后,陈愉先是供职于国际猎头公司海德思哲。2007年,她于洛杉矶成立了自己的猎头公司,工作重点是帮助全球企业进军中国,以及中国企业进军美国。

陈愉说,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她的梦想一直都在帮助周围的人发现他们的梦想。“每一次,当我为这个世界做了一些事情,我得到的远远超出我所付出的。”

上一篇:融媒体时代电视的“根、干、果” 下一篇:春运报道,始终站在“人”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