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审美取向优劣初探

时间:2022-03-16 01:07:32

近三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审美取向优劣初探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感性经验,过分地强调诗化的审美价值的熏陶,从而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诱导和规训。于是乎在一些好作文中我们“只看到一个诗人站在江畔坚定地纵身一跃,只看到一个诗人在月光之下醉酒吟诗,只看到一个思想家滔滔着自己的意境,却不见作者本人的共鸣,不见作者本人的思考”。 于是乎在一些好作文中我们“只看到以诗意的片面性的美化去遮蔽复杂而矛盾的现实和人生,只看到把为文立意的理想境界与人生命运的复杂曲折混为一谈的虚假”。然而,我们如果立足于江苏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也欣慰地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的现实化、思辨性的取向。诚然,这种取向只是“潜伏”,却已然让人看到了曙光。

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以“好奇心”为题,可以说是一大突破,首先突破了江苏省历年偏于诗情画意的模式。2009年以“品味时尚”为题,2010年以“绿色生活“为题,可以说奏响了高考作文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进军的号角,江苏作文的命题终于从虚无缥缈的天上走向了脚踏实地的现实。

这样的文题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能够注重时尚元素的融入。封建时代的八股文都提倡联系现实,联系当下。我们现在有些文题还在远离生活的地方,强调诗意,显然不合时宜。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是考生能切身感受到的时代,他们所熟知的这个时代的生活元素在影响着他们的生长并融入到他们的骨血中,唯有与时代同一种心跳的内容,才属于他们生活和作文的源泉。正是这样应运而生的文题,我们环境、食品甚至人们的心理出现了诸多问题,社会保障、收入分配、食品安全、股市、沙漠化、毒奶粉、矿物油大米和地沟油事件,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事实,说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地球都在远离自然和绿色。一个可以面对现实的题目其实也是一种有责任感的呼唤!

二、能够注重人文性的关怀。好的作文题,有一种春风拂柳的温馨,能够让每一个考生在庄重严肃的零度考场,心生绿叶。因此,命题时选择了适合中学生生活和见识的范围的话题,能够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同时还注重了多元性的立意,能够让学生迅速打开思维。对于文题,你必须走进门内,才能走出门外,看到无限风光,这就是江苏高考作文题的魅力。

三、能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考作文命题突出现实性取向也是实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到高考中,就写作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来看,作为意识形态的写作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由于兼顾文体不限,过分强调发挥考生不同文体的特长,结果可能会造成理性思维培养的缺失。因为文体不限,就意味着这个话题它必须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因此,命题者在出题目时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由于过于害怕题目出现不公平性和不多元化,所出的文题可能范围过大,包罗太泛。而文题包罗太泛,“什么酒都能装到这个瓶子里”,这样就会很容易出现宿作和套作现象。命题者和应考者本是一对“冤家”,应考者总在猜题押题,命题者就要冲破这种猜押,避免被押中的现象出现。而如果题目开口较小,这样被猜中的几率也就小,公平性也许就会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三、由于是命题作文,按题为文,过于强调感情感觉的审美价值,而不是讨论和评论或多题选一,结果可能造成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缺失。面对现实,我们喜欢歌功颂德,听不得质疑,听不得批评。那么学生在高考这样的重大人生抉择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难免会空话、套话、大话、假话连篇,这又何谈培养什么批判精神?因此,命题者要给学生的视野打开一扇扇宽容的天窗。

上一篇:课堂语言是语文老师重要的专业技能 下一篇:重拾“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