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的基本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3-16 04:03:08

注重数学的基本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要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

一、数学教学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讲矩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直观教具,用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的一些重要方法:如逆向分析法等都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途径。比如在证明一道题时老师常要求学生从所证的结论着手,结合图形,已知条件,经层层推导,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养成“要证什么,则需先证什么,能证出什么”的思维方式,最后回到已知。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经层层推理,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分析法的实质是从结果出发,要证明结论成立,只需找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即可。这种方法在证明题中用得较多,这也是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的具体运用。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感环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找到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自己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增强创新的兴趣。

⒈从客观对象出发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由于数学的特点之一是高度的抽象性,抽象容易使一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习趣。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时,提出“要用20m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攻成都市个矩形花圃,怎样围法才能使围在的花圃面积最大?”倒使全班同学感到极大的兴趣,都来考虑和研究这个问题。

⒉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是为了应用,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点增强学生的动力。例如:讲“可能性”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比较各种形式的彩票中奖率的高低。

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放手叫学生去发现。学习数学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因此,教学中的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

4.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实现知识的迁移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精心在课堂上提问,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是实施启发式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问题情景采取不同方式的提问来引发学生思维:①铺垫性提问,扫除思维过程中的障碍;②迁移性提问,向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方向;③探索性提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可提问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为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条件,为他们学新知识铺路。如在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提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是否能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获证,证明定理的难点在于添加辅助线。不少的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设置问题将已有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向学生提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同学们会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吗?”自己试一试,解下列不等式:①4x-7>1,②3(1-x)

三、让大数学进入学生头脑激发学习兴趣

让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寻找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结合点。数学是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表面的数字游戏,实际的千变万化。教师在数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定义、定理公式外,还要让他们用其理论的知识去演绎,去实用,更重要的要让他们结合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去寻找数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到工厂去核算企业生产的经营,让他们去寻找知识、思维、能力的结合点,带学生去农村丈量土地,计算面积,运用三角形原理去远距离丈量建筑物的高低。把美术中的图形联系到课堂上,再翅图形设计后用在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在生活、生产、企业中学习数学,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形成知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的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要提出学生既能解决的,又是感兴趣的例题,或矛盾,引发学生的求疑的灵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上一篇: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下一篇: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