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副都心建设与城市发展

时间:2022-03-16 03:37:39

东京副都心建设与城市发展

内容摘要: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东京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机能高度集中。为此,东京在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城市建设,分期分批在首都圈内建设了多个副都心,在有效地缓解市中心人口、交通及环境压力的同时,也为东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人口 副都心 城市布局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及城市机能的高度集中,在东京都心部,土地价格飞涨、环境恶化、交通拥挤混乱,市中心的容纳能力已达极限。为此,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就确立了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推进都心部以商务办公设施为主的再开发,分散其商业流通中心机能,促进各类设施向高层次、高档次发展。2)在都心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集中地区,积极推进副都心的开发建设,作为分散都心部诸多机能的各类设施的建设用地。3)在副都心之间和建成区,建设内、外环状高速道路,同时,在都心、副都心和内外环状高速道路之间,建设数条放射状高速道路。

据此,东京都在其制定的三次“东京都长期规划”中,提出为了避免城市功能向东京中心区的过度集中,解决东京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决定要贯彻落实分散城市各类中心机能的方针,在东京建设多个副都心,使东京形成了一个多核心的开放式的城市布局,使这个巨大城市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一、早期副都心,今日市中心

所谓副都心是指相对原来的市中心而言的新的“市中心”。东京的市中心,又称都心,包括皇居和国会所在地的千代田区、银座所在的中央区和港区。副都心的发展虽晚于原来的市中心,但在商业、娱乐、公园等生活设施方面有可能超过原来的市中心区,而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

东京副都心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新宿的开发,到目前为止,以成功开发的副都心有新宿、池袋、涩谷、上野・浅草等副都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上述地区皆已成为东京各具特色的综合型的新中心。东京的城市结构也随着多个副都心建设而形成了一个多心型的城市布局。

1、新宿-今日东京新都心作为最早的副都心,新宿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建设,已成为东京副都心中发展最快、最繁华,也是最大的综合型中心。新宿地区的大发展首先受惠于铁路系统的完善和东京西部地区大量住宅的开发建设。从早到晚这里都是人潮如涌。每天在这里换乘和出入的乘客达340万人次。正是这巨大的客流,奠定了新宿副都心的基础,支持着新宿的繁荣。同时,它还是以商务中心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典范,今日的新宿商务办公区由15栋商务办公楼、高级饭店、证券银行大厦组成,大厦内还设有诸如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及健康俱乐部、望餐厅、各类零售商业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日间人口达30万人。它的建设改变了东京以往的单一中心的结构,减轻了都中心的一部分压力,带动了都中心人口向西迁移,并使其成为东京向西南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它也使东京的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新宿今日的繁盛已超越了都心的银座和丸之内,最后连东京都政府都搬了过来,今日新宿已成为东京名副其实的新都心。如果你要到东京去,一定要到新宿看一看,因为它已是现代东京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标志性的地区。

2、文化交流具首位的池袋副都心乘山手线从新宿往北走四站地就到了东京的另一个副都心――池袋。池袋位于东京都丰岛区的中央,地处山手高地上,因地形形状像个袋子,而由此得名。

目前池袋副都心总占地面积为235公顷,其中商业中心部分约为62.5公顷,商务办公部分约为54公顷,绿地、广场、道路等约为123.5公顷。

池袋商业中心由池袋东口商业区、西口商业区、东口地下商业街、西口地下商业街、阳光城商业综合体5个商业聚集区组成。若从商业总营业面积来看的话,池袋已成为东京都的第二大商业副都心。

副都心综合化建设是东京副都心建设的普遍特征,但在强化商业功能的前提下,建立各自独具的特色确是十分重要的。而池袋副都心就因其突出的文化设施使其成为东京最具文化特色的副都心。池袋副都心的文化交流设施的占有率居各大副都心的第一位,文化交流机能就成为池袋副都心最突出的特征。

3、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涩谷副都心在众多副都心中,今日涩谷虽不如新宿繁华,不如浅草古老,但它却因深受年轻人喜爱而闻名东京。年轻、流行、热情是人们对其街区景观的生动描述。

人们通常所说的涩谷是指东京都涩谷区南部、以国铁山手线涩谷站为中心的地区,这里曾是涩谷川入江口处。关于地名的起源已无从考证,可能是由于海滨处是盐谷的故乡,或者是由于在镰仓时代是相模国涩谷氏的领地而得此名。

与新宿和池袋一样,涩谷也是1958年被“首都整备委员会”决定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副都心。在这一大背景下,特别是1964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给涩谷带来了机遇,因而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令人可喜的是,涩谷在其规划建设中,适合年轻人品位的街区建设成为开发者的一种默契行动,追求年轻、流行、时髦成为今日涩谷商业街区的一大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涩谷成为一个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副都心。

4、历史悠久且极具江户风情的浅草・上野副都心 今日浅草是东京最富有传统特色的、大众化的商业中心,其观光、文化及历史资源十分丰富。对市民来说,

这里是体验江户风情的绝好处所,对外国观光者来说,这里是东京少有的、最具“日本味”的地方。

浅草副都心的开发以传统特色文化作为振兴经济的切入点,通过恢复三社祭、鬼灯市等极具吸引力的传统活动和举办浅草狂欢节,使人们在体会遥远的江户风情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为保持浅草的传统特色,副都心在1996年制定和实施对其主要街道进行环境改善的规划和建设时,非常重视如何保全江户历史传统街区的特色,所有商业建筑统一为白色,在4-5米高度统一设置江户瓦顶外廊,采用老砖、沙石铺地,以再现江户最繁荣时的街道景观,这是与其他副都心建设以高层商业大厦为主的商业中心所不同的地方。

注重传统与自然的上野副都心这里包括日本的第一座公园(上野公园)、第一座动物园(上野动物园)及日本成立年代最久远,收藏品的质与量皆为全国第一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传统与自然是上野的两大特色。从上野副都心的设施构成、街道景观及居民的意识观念等方面看,它都表现和反映了一种动与静,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江户风情与现代东京品味、传统与现代、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对立与共存的现实。这里既是传统文化的保留地,也是东京大都市中难得的一块自然之地。传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上野。

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如何将其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其焕发永久的青春活力,这是现代城市规划者要深刻探讨的课题。

早期东京副都心开发,使东京成为一个没有市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多中心的巨大都市。多心型的城市布局也可以说是东京解决人口、产业过度集中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以“主题开发”为特色的现代副都心建设

这一副都心开发主要体现在首都圈范围内的临海副都心建设中。

1、东京的新标志--临海副都心东京临海副都心位于东京东南部向东京湾突出的几个人工岛屿上。东京临海副都心开发的基本战略,是拟在临海448公顷的填拓地上,建设一个包括业务、商业都市性住宅、东京信息通讯中心、国际会议园区、体育、休养等设施的副都心。规划的临海副都心常住人口6万,就业人口11万。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崩溃,曾使东京临海副都心的开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是因为原先临海副都心的规划是建立在地价上涨的前提下的,此后,经过近些年的建设与开发,虽说在房地产开发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规划中的其他一些大项目还是如期完成了。彩虹大桥、台场海滨公园、东京信息通讯中心、东京国际展示会场、富士电视公司大楼、船之科学馆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派设计风格的建筑群的建设,使今日的临海副都心一跃成为东京最前端、最时髦的地区,并向人们展示了作为未来东京湾城市的美好前景。

2、千叶幕张副都心 以千叶县为主正在进行之中的首都圈新副都心城市规划项目。位于东京和千叶之间的幕张地区,南临东京湾。规划主题为“活动与高科技”。最早规划为住宅地开发后改为以现有的幕张国际样品中心为基础,向一般事务、研究开发、文化教育和展览中心等综合城市功能的方向发展。占地483公顷,规划常住人口26万,就业人口10万。

3、玉大宫副都心 玉构想的城市规划项目“你和我计划”的主体部分,计划在玉县最繁华的城市大宫以及玉县首府浦和(人口各40万)等邻近的城市合并成更大的新城区,从而结束玉没有大城市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分担东京的一部分城市功能。

4、科学城堡--东京筑波科学园 目前有关科技园的建设模式有多种,日本筑波科学园可说是国家规划建设科学园的典范。筑波的设想最早起源于1958年东京的大都市区发展规划,是把它作为东京的科技卫星城来设想的。东京筑波科学园城位于东京东北大约60公里处,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西北40公里。它是一个部级的研究中心,最初的规划是由中央政府提出的,资金也是完全由政府资助的,它的实验室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可以说是一个政府的实验站。

43个科研单位迁出东京23区,的确对控制大城市规模,疏散大城市部分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科学园良好的设施以及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集中,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学术信息交流,在东京那种科研机构分散的情况下,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会的召开是很困难的。所以科学园的建立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综合实力的提高与运用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纵观东京副都心建设过程,最早的副都心多分布在距都心10公里范围内,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京市中心。近年的副都心建设多集中在40公里及以外地区。规划的人口规模适当增大,职能向多样性发展,并尽量使工作与生活居住达到平衡。副都心与城区采用先进的交通系统,联系便捷。

东京副都心对疏散大城市部分功能,减缓市中心人口压力,对东京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东京大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东京城市规划百年》东京都出版发行

《首都圈白》 平成12年版 国土厅编

www.metro.tokyo.jpよぅこそ京へ

《东京的商业中心》胡宝哲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张暄,女,北京社科院外国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城市建设和日本文化研究。

上一篇:重型动力触探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下一篇:推行质量成本管理减少质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