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悲伤悄悄溜走

时间:2022-03-16 02:16:10

Q:我的女儿现在30个月,她很早就能跟我对话,并且一直很懂事,所以24个月的时候就上了幼儿园的小小班,但我发现她在幼儿园里不是很合群,特别是今年4月份我丈夫去世后,她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特别胆小,老是说想爸爸,还特别担心我也会离开她。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她走出这种忧郁的情绪。

A:从您的叙述来看,您也许比较喜欢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因为您认为聪明的孩子就应该是活泼可爱的,善于与别人交往的,但您的孩子却不是你所希望的这种类型,您感到失落,甚至担心。其实一个人的个性是由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先天的称之为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一些在她身上的稳定的动力特质,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就喜欢热闹,而有的孩子却很喜欢安静,这是没有理由的,是由孩子的一些生理基础所决定的;后天的称为性格,这是人的个性中可以培养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可变性。

所以,您应该首先了解您的孩子的气质,再对她进行因材施教,从她的角度来扬长避短。当然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想我们目前可以做的应该是如何帮助孩子面对父亲去世这个事实。

您的孩子现在30个月,本来6岁以前的孩子是不知道生与死的真正含义的,他们不知道死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有时甚至会把死和睡觉混淆起来,但是您的孩子却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明白了死的含义,这让她感受到了感情的沉重,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她从这种持久的悲伤中走出来,(当然这种走出并不代表忘记),有些措施还要从您自身做起。

接纳孩子的悲伤,允许她自由地表露情感,从而使她负面情绪得到合理、正常的发泄。

您最需要做的就是倾听,用理解和关怀的态度去倾听您的孩子。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些仪式来有意地让她把淤积在心中的关于父亲去世的悲伤和沮丧发泄出来,共同默哀几分钟,或是一起祈祷,但不要太强烈,也不要让她因此而承担什么责任,她需要的只是逐渐摆脱这种情感。

您也可以用合理、适当的方式表达您的情感,并告诉她应该怎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不再感到孤单,并让她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给她提供一个“参考样本”。有条件的话,您可以搜集一些其他小孩子在失去父亲之后仍然开心、快乐的资料,最好是图文并茂的,比较有说服力。给她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安慰她的同时坚定而又明确地告诉她应该做些什么。您在表达您的情感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要考虑到她的理解力和感受能力,千万不要超过她的承受能力,比如十分夸张甚至失去控制,要以能给她安慰和力量为目的。

暂时不要改变她原有的生活环境。

这么小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本身就感到紧张,千万不要在她本已柔弱的心上再加上一把枷锁。如果必须要改变环境,也尽量不要改变她周围的人对她的爱,要让她感觉到失去了父亲的爱并不代表失去了一切,在她的周围还有很多爱她的人仍然和以前一样爱她。

您要暗暗地尽你所能去减轻孩子的沮丧或者紧张反应,如给她创造轻松愉快温暖的环境,避免在没有准备的时候触景伤情等,以减轻她有可能由现实环境所带来的紧张反应,增加她的安全感和提高她的受挫能力。

另外对于您所提到的她对您离开的焦虑反应,本来在她这个年龄阶段是很正常的,也许我们难以想象为什么与父母分离宝宝会如此恐惧,但是他们确实会为这些事情担惊受怕,所以您不要过分担忧,这是这个年龄宝宝的正常行为,她父亲的去世也许只是稍稍加重了她的反应,当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她度过这个成长的困难阶段。

离家和返家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时间。

您要设法让这些程序、时间和您的离家一起成为她的习惯,比如以固定的方式说再见,每天准时回家,并告诉她您回来以后你们将在一起做什么,越详细、越明确越好,让她把您的离家跟一些快乐的事件联系起来,只有您出去再回来才可能兑现您对她的诺言。

千万不要让您的担心和紧张加深孩子的反应,也就是不要让她感觉到您的焦虑反应,那样的话也许您就是在教她如何焦虑,所以您要尽量表现得轻松、愉快,您要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她,而不是消极的。

经常练习一些能降低分离焦虑的游戏。

比如“藏猫猫”游戏,可以让她体会焦虑的感觉,并向她证明某个人“消失”之后会在其它时候会“再出现”。你还可以让孩子独自外出完成一些小任务,让她体会分离并逐渐适应。但不要奢望完全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记住:这是孩子逐渐变得成熟、对您的依恋减弱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所以不要为她的持续焦虑过分担忧。

最后祝愿你们全家通过努力能顺利地渡过这个难关!

(本栏目由上海科学育儿基地协办)

上一篇:怎样进行左右脑配合训练 下一篇:给幼儿英语热的“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