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看国际商务合同翻译

时间:2022-03-15 10:57:11

从目的论角度看国际商务合同翻译

摘 要:基于国家商务合同特性,在对其进行翻译时,必须注重语句的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所以在目的角度下,翻译人员必须对合同内容进行准确分析,注重翻译语句的精炼度和简洁度,这样才能较好保障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有效性。虽然我国的翻译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实际翻译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依然出现了较多问题,给企业之间合同的签订带来不利。本文主要对目的论视角下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目的论;国际商务合同;翻译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家的企业都进行了跨国合作,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便利。在国际商务交流中,商务合同的翻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国际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保障商务合同翻译质量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很多翻译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翻译素质,致使翻译内容不能完全符合原文,而且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因此,基于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能力,以促进过国际商务交流顺利进行。

一、国际商务合同特性及翻译目的论分析

国际商务合同指的是国际范围中为维护商务活动双方权益并明确双方义务而签订的合同文件,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合同双方没有提出另外的要求,将会直接按照商务合同形式以及相关内容进行操作,一般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式,因此在词句的翻译上对翻译人员提出了一些特定要求。国际商务合同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规范性和法律性,合同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而且存在着一定的法律用语,所以翻译人员需注重翻译内容的正式性和严谨性。例如,商务合同中存在着较多专业术语,包括Return the allocation proportion-分摊返还比例、Appendix to tender-招标书附件、The contract amount change and adjustment-合同金额变更调整、The Contractor's documents for approval-承包商文件批准等,所以翻译人员需尽量确保翻译内容的正式性,并确保词句的严谨性。

国际商务合同具有一定的法律性和专业性,且合同内容须符合一定的法律规范,用词客观、严谨,不能存在一些较为感性化的词句或是带有推理意味的词句,所以翻译人员必须注重翻译时相应语句的时态性,包括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等。在商务合同中,句子一般属于完整句,包含主谓宾等要素,而且具有一定的修饰词语,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句子的严谨性得到加强,但是复杂度也得到了增加,给翻译人员带来一定不利。商务合同由活动双方协商签订,对双方的权益以及相应的义务进行明确,所以在对合同内容进行翻译时时,翻译人员切勿使用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而是应使用陈述句。由于合同内容属于当下签订,并存在着一定通用性,所以在对合同内容进行翻译时,需使用现在时语态,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使用被动语态,以确保翻译内容的严谨性。

目的论视角下要求翻译人员带有一定目的性进行翻译工作,促进双方的人际交流,而不单只是语言之间的变换。目的论翻译思想打破了以往的原文中心论思想,强调翻译过程的目的性及翻译内容的功能性,要求翻译人员对原文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并明确翻译内容的目的功能,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较好保障合同翻译的效果,促进双方的商务交流。

二、目的角度下国际商务合同翻译原则

在目的论角度下,翻译人员在对国际商务合同进行翻译时,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包括功能原则、通顺原则、忠实原文原则等,只有以相应的翻译原则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更好保障翻译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功能原则是目的论角度下进行翻译的关键原则,对发挥出商务合同的交际效果有着重要作用。翻译人员在对国际商务合同进行翻译时,必须对原文内容进行准确理解,并明确自身的翻译目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让相关人员能够更好理解合同内容,明确合同中的相关要素,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出翻译效果。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旨在让对方准确了解各种信息,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从而为双方的商务交流提供便利,增强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因此,翻译人员必须明确原文中的交际功能,并在翻译内容中准确体现,并通过一定的翻译手法促进翻译功能的实现,以此更好发挥出翻译的效果。

通顺原则强调翻译内容中上下语句的通顺性和连贯性,能够让相关人员明确译文内容,忠实原文原则强调翻译内容必须在信息、功能方面保持一致性,准确体现出原文的信息内容,从而更好促进双方之间的商务交流。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翻译人员必须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为双方之间的交际奠定基础。

三、目的角度下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商务合同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到多种专业知识,对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标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翻译人员并不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翻译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翻译,致使翻译质量并不高,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专业性,给双方之间的商务交流带来了较大不利。国际商务合同属于法律文件,所以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忠实原文,切勿私自进行改动,避免出现内容含糊不清等问题,这样才能确保翻译内容的准确性,但是很多翻译人员不注重忠实原文,致使翻译内容质量不高。

在国际商务合同中,存在着大量的长句,而这些长句中含有较多专业术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翻译人员对相关法律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相关结构进行明确,确保翻译内容的严谨性。但是许多翻译人员只是按照词句的表面意思进行翻译,没有明确句子的逻辑结构、语法规则等内容,致使翻译内容的中的语法结构存在较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给双方的商务交流带来不利。

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要求翻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英汉两种语言,明确国际商务合同的特性,并对两种语言之间相关方面的翻译差异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让译文准确体现出原文的各种信息。但是很多翻译人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对一些专业术语不能准确表达,致使翻译内容与原文不相统一,在许多词句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最终阻碍了双方商务交流的正常进行。

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并不只是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人员还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用语习惯等内容,并对合同中一些惯用的表达形式进行明确,以确保翻译内容与原文的统一性,但是大多数翻译人员并没有对这些要素进行考虑,而是盲目依照一些翻译手段对合同内容进行翻译,没有考虑到翻译内容的得体性、法律性,致使双方在对合同内容的理解上出现了分歧,最终给商务交流的正常进行带来不利。

在目的视角下,在对国际商务合同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遵循各种翻译原则,注重语言信息的一致性,保持翻译内容的严谨性和法律性,这样才能更好提高翻译内容的质量,促进双方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目的角度下国际商务合同翻译的方法

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人员在对国际商务合同进行翻译时,必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根据目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让相关人员能够准确理解翻译信息,保障商务交际的顺利进行。基于目的论的重要性,翻译人员必须准确把握目的论的特性,将其合理应用进国际商务合同翻译中,以提高翻译质量。

在国际商务合同中,涉及到多种专业术语和长句,所以翻译人员需先对各种词汇进行翻译,在对长句进行翻译,最终再根据实际情况促进翻译语言的连贯性、功能性、忠实性,从而保障合同翻译效果。在对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词汇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需根据商务活动的类型和特征明确各类专业术语,确保对专业术语的翻译能够符合原文信息。许多英文单词都有着多重含义,在合同内容中,翻译人员必须对其的专业术语含义进行明确,并根据原文内容分析翻译词句的准确性,判断其是否能够满足上下文的连贯需求。例如,在对接受的合同金额进行翻译时,可译为The contract amount accepted、附加设施可译为additional facilities、裁决委员会可译为Fatwa Committee、替代协议可译为Alternative protocols、工程量清单可译为Bill of quantities、文件的照管及提供可译为Care and supply of documents、索赔程序可译为Claim procedure、履约证明可译为Performance certificate,最终付款的证书可译为Final payment certificate。

在连贯性理论指导下,翻译人员在对合同中的一些连词进行翻译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古体词,从而使句子变得更加具体完整,符合连贯性理论。例如,在对“If the buyer within a specified time not to be related to the amount paid,the deposit will not be refunded,and all losses caused by the Seller shall be borne by the buyer.”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可将句子中的and译为“鉴于、且”等词汇,促进上下文的连贯性。

长句的翻译是商务合同翻译的关键环节,具有一定难度,翻译人员必须对原文语义进行准确理解,确保译文上下文的连贯性,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法律性,从而提高译文的严谨度。例如,在对“Dur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if there is a fire,earthquake and other not foreseeable accident,causing other difficult to normal execu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shall inform each other about the details of the accident,and the relevant documents provided by the authority”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必须明确各种词汇之间的关联度,可翻译为“在双方合作期间,如果发生火灾、地震等不可预见的事故,造成对方难以正常履行相关义务,须向对方通报事故详情,并由权威机构提供有效证明文件”。

结束语

国际商务合同中包含较多内容,基于其自身特性,对翻译人员提出了较高标准,要求翻译人员能够对原文进行准确分析,并根据相应的商务合同规范和特性对商务合同进行合理翻译,确保商务合同翻译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翻译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翻译,致使翻译效果不佳。因此,在目的角度下,翻译人员必须注重翻译原则,保障翻译内容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更好保障企业之间进行商务交流。(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

指导教师:曲艳红

参考文献:

[1] 石文师.从目的论视角看国际商务合同的翻译[D].南华大学,2011.

[2] 康颖.目的论视角下国际商务合同的汉译――以某战略合作合同为研究个案[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7):122-125.

[3] 涂萌.从目的论视角探究国际投融资合同的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2.

[4] 郝旭梅.《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报告[D].太原理工大学,2014.

[5] 裘艳琼,王青梅.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国际商务合同的汉译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7):146-148.

[6] 左美丽.从目的论角度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J].科学导报,2014,(8):228-228.

[7] 颜渺.国际商务合同中照应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3.

上一篇:女性网络穿越小说研究述评 下一篇: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分析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