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西街 第2期

时间:2022-03-15 08:02:05

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难得一见的人和物,你会交到值得一交的各路朋友……

我国南方一个方圆不到十里的小县城有这样一条小街。这条街长800多米,宽约6米,虽然有1400年的历史,但真正兴起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令人意外的是,这条街现在拥有着诸多中国之最:“中国最大的外语角”,“中国跨国婚姻最多的一条街”等。由于外国人多,这条街还号称“地球村”。

这个小县城位于广西桂林漓江边,名字叫阳朔。这条街因在阳朔县城的西面,故称为西街。西街的交通很方便,步行到阳朔汽车站不到5分钟,从桂林乘车来西街约一个半小时。不过人们更多的是选择乘坐游轮沿着漓江到西街来,因为沿途可以欣赏四个多小时的漓江风光。在渡口下船以后,步行十分钟,就到了西街。

西街问古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沈彬便对住在碧莲峰的阳朔人羡慕不已。历史上,诸多名人墨客都与阳朔结下了不解之缘。艺术大师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并以漓江沿岸的山水为题材创作了大量山水画。国画大师徐悲鸿在阳朔居住的时候,有好长一段时间跟漓江上的一家渔民同食同宿,并为自己刻了一方名为“阳朔天民”的印章,希望能永远居住在此。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被当地人称为“背包老外”的外国自助旅游者就陆续来到了阳朔。他们逗留的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年半载,一般住三五个星期。据说,住的时间最长的是一位荷兰作家,他1991年来到阳朔西街,除了办签证以外,大部分时间就住在阳朔写作。

抓住这一机遇,阳朔西街在1984年进行了整体规划,逐步发展成初具规模、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街。1999年初,阳朔政府投资1582万元对西街进行了保护性整治,新铺和维修了石板路面2490平方米,135处公私房屋全部改建成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木门木窗的吊阳台建筑,使其形成了具备现代旅游设施及功能的南国古街。

本色西街

阳朔西街铺着青色的大理石,弯曲成S形。古香古色的房屋建筑,地方特色极为浓郁。西街两边都是青一色的三、四层小楼,每一幢小楼的大门都是深红色的高大木板门,从几乎已经褪色的油漆里可以看到木板本身的颜色和久远的年代,小楼紧紧地挨在一起连成一片,夕阳照耀下沿着泛着金光的青石板路街道蜿蜒伸向漓江。站在街上往上看,各色小楼的每一层都是光彩夺目的朱红色格子窗户,洋溢着热情而又充满躁动张扬的青春气息。古老而青春,深沉而有韵味,这就是西街给人的感觉。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西街以碧莲峰为依托,东临漓江,漓江对岸为视野开阔的东岭秀色,北部孤峰矗立。在更大的范围内,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穿插分布着农田、阡陌、河流、湖泊和村庄,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自然山水空间的灵气。大范围的自然山水风光、西街周围的山体和水体、西街的老建筑和街巷――这些自然山水空间、步行街道空间、老宅院落空间,多层次地体现出小空间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可以说,西街作为阳朔县旧城区的代表,让人们看到了东方民间人文历史在山水间延续的真情实貌。

西街之变

不难想见,原本呈现在游客面前的“西街”是一个典型的中式小街。一排排店铺摆挂的都是中式传统工艺品:蜡染布艺、手工刺绣、荷包挂带、古玩字画、传统银饰、不同式样的中国结和平安符。街道上,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来来往往,店主时而用汉语,时而用英语,热情地招呼讨价还价的客人。

如果仅仅是这样,阳朔西街就和其他地方的旅游用品一条街一样,没有太明显的特色了。

“No bike,No yangshuo”(没有自行车就没有阳朔),这句短语无意间透露了阳朔旅游的秘密。阳朔的风光特色更适合自助游,只要能沉下心来,用心去慢慢体会。因此,一些来阳朔学习中国武术或旅游的外国人,其中有很多在这里住上几个月。

在阳朔西街,自行车到处都可以租到,有单人的,也有双人的,5元、8元钱就可租一辆。除了阳朔西街,他们还可以骑车去周围的村庄和田园采风,那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民情淳朴。很多外国人正是被当地的民情风光所迷住,久久不愿离去。在阳朔西街,经常会听到一个叫唐老鸭的德国人的故事。这个爱戴着墨绿小帽的德国男人,至今已在阳朔西街生活10年了,每年只飞回德国一次,打一两个月工,赚够生活费,再飞回西街。他经常会坐在酒吧门口,悠闲地喝着啤酒。他说,西街是他的办公室,他每天都来这里“上班”――喝啤酒,跟人聊天,认识新朋友。

“背包老外”多了,住的时间长了,也就衍生出了一些故事。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七八十个“背包老外”选择与阳朔本地青年男女成婚。婚后,他们在西街开一家小店,打算长久地在这里生活下去。这些使西街变得空前繁荣起来的同时,西街也慢慢发展成了“中国跨国婚姻最多的一条街”。

同时,与“背包老外”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酒吧、咖啡馆、西餐厅、影院等逐渐在西街上占据了半壁江山。餐吧老板有阳朔本地人,也有反客为主的“背包老外”;顾客有国外游客,也有国内游客。所有酒吧、餐厅、旅店的格局几乎都各不相同,充满异域情调。这些临街的酒吧、餐厅提供的不单单是餐饮,更大的作用在于让中外友人互教互学,练习口语,切磋中西文化。只要你会说“hello”、“good morning”、“good night”或汉语的礼貌用语,就能很快找到知音。所以,西街名副其实地被评为了“中国最大的外语角”。

体验西街

游览西街完全是一种体验――浓浓的乡村氛围中流淌着纯正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包容着令人惊讶的国际元素。米粉、桂花糊、烧鸡、茶、攀岩、比萨、牛排、咖啡、洋酒、发黄的中国画、前卫的休闲风尚、汉语、英文、法语、意大利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糅合在一条长度不足1000米的小街里。

不仅停留在符号表面,西街之变还在于独具匠心又颇有时代感的创意以及由此给人们带来的独特文化体验。“没有饭店”里的英文注释是:“没有不冰镇的啤酒、没有糟糕的饭菜,没有宰客,没有不好的服务……所以没有理由不进去”。而旅行者酒吧的墙上则用常客的肖像做装饰。受此影响,街边一家面积不足10平米的米粉小店也在墙壁上题写反映闲适生活诗词,与顾客共勉。

南方农民有在自家门前或院子里露天摆桌子吃饭的习俗,这儿的酒吧也入乡随俗,太阳还没落下就早早地在自家门前或廊下摆好了桌椅,等待客人的光临。或疯狂或舒缓的音乐从酒吧里飘洒出来,汇聚在街上,加上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的轻声欢笑和喃喃私语,夜晚的西街热闹非凡。在西街,早睡早起现在变成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阳朔其他地方已经进入梦乡,西街的高潮才刚刚开始。深夜,人们才高兴而来;凌晨,人们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西街是东西文化相遇的地方,也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共同打造出来的一个天堂,是中国式的悠闲舒适和欧洲式激情与疯狂的奇妙结合。西方人成功地把阳朔农民“和平演变”成会说英语的人,中国人也在推销山水的同时顺便把5000年文明普及推广了出去,很难说谁选择了谁,可能是因为有合适的温度、土壤和阳光,就在这漓江畔长出了这么一块飞地,让不管是谁置身于此都有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年之感。也许正是这片青山绿水,正是这种在不同文化中的游刃有余和兼收并蓄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子在这里驻足;又因为有了这些人,阳朔变得魅力无穷。在旅游热的今天,阳朔西街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阳朔不大,西街虽小,但在这里你没有距离感,没有压抑,可以放松地坐着,走着,看着,说着,笑着,仿佛回到了告别许久的童年。在这里,你不再去想外界的得与失,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松开紧锁的双眉,自然而然地加入欢乐的队伍,寻找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里你会看到很多难得一见的人和物,你会交到值得一交的各路朋友……

上一篇:锦溪小憩 第2期 下一篇:黑社会是白社会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