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学资源,赋予鲜活课堂

时间:2022-03-15 06:03:31

捕捉教学资源,赋予鲜活课堂

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缺少资源,教师要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敏锐地捕捉富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资源,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这样课堂就会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我就如何捕捉生成性资源,构建动态的数学课堂,谈几点看法。

一、捕捉不可预设的偶发资源

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处理并利用一些突发事件,使其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把生活环境变成“活教材”。比如在教学“0的认识”这节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什么都没有可用0表示”。在上课前我准备了很多实物,但在教学过程中正当列举了很多事例让学生说“0”的意义时,突然一只蝴蝶从窗户飞了进来,顿时没有一个人注意老师了,教室乱成一团。于是脆停下来,也去捉蝴蝶,捉住后,问学生:“这只蝴蝶漂亮吗?”“可以用几来表示呢?”学生兴趣盎然,用哄亮的的声音回答:“1。”然后,我接着问:“我们该把蝴蝶怎样呢?”这时,有的说:“养起来,”有的说:“做标本。”但大多数人说:“放了。”我说:“是呀!我们要爱惜生命,让它自由的飞翔吧。”于是就放走了美丽的蝴蝶。这时,我问:“可用几表示手中的蝴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0。”这样我巧妙地把生活引进课堂,捕捉利用了这一教学资源,把课堂融入了生活。

二、捕捉教学中有效的生成资源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只要你关注了学生,师生活动中就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教师要随时把握有价值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知识与知识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碰撞,情感与情感的融合,让生成资源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

如:在学生学习完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后,我照例安排学生完成练习册,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5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一学生计算后汇报说除不尽,我也未加思索地告诉学生用分数计算。这时一个学生怯怯地说除得尽。我一愣,让他继续说下去,“用侧面积乘以半径就等于圆柱的体积。”他放大声音说:“因为圆柱的侧面积里有一个半径和高,再乘以一个半径就是圆柱的体积了。”得到他的提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组织学生重新思考,终于得出了这道题的正确解法,就是用侧面积乘以半径再除以2,此时师生都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

虽然这个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但他及时生成的思维亮点却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使课堂焕发了生机。

三、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错误”资源

华罗庚先生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在数学习题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学生在知识的难点上出错,教师正好利用错题让学生讨论错的原因及对策;教师讲解出错,就让学生给老师纠错,以“毒”攻“毒”;教辅资料习题出错,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能做,然后让学生自己改编成学过的习题。面对各种“错误”,教师不能回避,而要及时捕捉利用这种“差错”资源,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从而引发争论,让课堂成为充满生气和乐趣、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精彩过程。如在教学“应用题”之后,我设计一道练习题:三(2)班有男生38人,比女生的2倍还少8人,女生有多少人?结果学生出现三种做法:①(38-8)÷2;②38×2-8;③(38+8)÷2。我先让三位学生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之后,并没有及时地给予评价,而是让学生写出本题的数量关系,分析错误原因,接着让学生针对自己原先的错误列式改编应用题,并把改编的应用题抄在黑板上。这样,有意识地从错误列式出发,改编应用题,使所列算式符合改编后的应用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将这些类似的应用题放在一起,使类似的错误不再重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捕捉和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相同的学习内容、一样的学习过程、同样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都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他们的学习的方式、收效等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教师如果能立足于让全体学生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尊重学生学习体验的差异,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就能通过学习过程的交流与互动,起到取长补短、思维碰撞、共同发展的目的,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生成性的课程资源。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5×24”时,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25×24,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说可以用25×4×6来计算,因为25×4=100两位数乘一位数已经学习过了;有的学生用25×6×4计算;有的学生说可用25×20+25×4计算;有的学生想到了列竖式计算,并且他计算得很好,原因是他爸爸已经把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教过他了;还有的学生说用20×24+5×24计算。这些方法中有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有的方法在我们看来速度很慢,但由于是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因而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学生会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在比较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放弃、学会选择。这样,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驰,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及时捕捉并整合各种资源,数学课堂会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充满数学味性、更加充盈人文韵味。

上一篇:培养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智能 下一篇: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