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L教学在消化科教学运用

时间:2022-03-15 03:55:22

BBL教学在消化科教学运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目前PBL教学改革已经在国内外多所大学医学院校开展。PBL在临床医学教学问题的设计上,却存在着极大的模糊性与不可操作性[2,3]。为此,笔者改进PBL教学方式,开展结合病例在病床旁边讲解的学习教学模式(Bedsidebasedlearn-ing,BBL),结合该院具体情况,以2007级临床医学系五年制本科学生一大班16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消化内科学的临床教学中采用BBL教学方式,现报告如下。

1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

《内科学》(第七版)是临床教学中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章节。消化系统疾病属常见病,学生们对这一系统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系统疾病种类繁多,医学知识面广,消化内镜操作复杂而精细,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等。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对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课前思考合适的教学模式。

2BBL模式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实践

2.1实施BBL教学对师生的要求

BBL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应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一般要求上课教师应具备5a以上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并先通过试讲,接受专家评议,符合条件后方能安排上课。选择病例要具有代表性,在讲解过程中,应结合以往诊治过的相关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准备一些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及最后作出解答,如上消化性溃疡一课时,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确诊消化性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是什么?诊断消化性溃疡需注意什么?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是什么?先让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老师最后指出问题关键,重点总结归纳有关内容。BBL教学的实施也要求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被填者”转变成为主动获取知识、参与讨论的自学者。笔者注意到,个别同学由于上BBL教学课前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作好预习,尽管接触病例之前,老师已用大约1节课时间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作了初步讲解,但对所学知识学生仍难以消化吸收,印象不够深,当其单独接触病人时,显得较为生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时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最后老师总结讲解时,学生无法提出更多问题,并进行深入的讨论,达不到BBL教学的效果。因此,应强调在进行BBL教学之前,一定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章节的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和资料,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对于有疑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进行BBL教学时边学习边寻找答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大课教学设计

在备课时,笔者紧扣消化内科学大纲要求,同时查阅大量国外文献了解最新进展,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版本的教材和书籍,编写每一章节的课件。由于消化内科学的教学内容必然涉及消化系统的大量名词、概念、生理和病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因此在课件编写时尽量多穿插一些病理形态学图片,做到课件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在教学中,需要对每一个讲解疾病准备相应的临床病例。课堂讲解时,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结合病例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通常是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出,由学生回答。课前提问,主要是对本次课内容概括地提问,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习潜能。课中提问,主要是对该章节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中某些难以理解或容易混淆而又较重要、需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并加以讨论,目的是引起学生重视,加深印象和记忆,活跃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提问是授完本节课时,对本次课主要内容进行串珠式的概括、归纳和总结,以利于学生对所讲授内容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为实践BBL教学准备。

2.3小课教学设计

小课教学充分遵循BBL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带教老师熟悉BBL的设计思想和操作。对每一小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一小组分配3、4张病床,病人选择尽量包括以下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等。第一次带教:要求学生熟悉小组内全部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资料,明确病人的诊断,并进一步提出治疗方案,如对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根据病人有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且上腹部疼痛为进食后或抗酸药可以缓解,结合胃镜检查即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的目的应为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课后文献查阅。第二次带教:一周后,随访病人,了解病人的情况,针对病人的病情提出治疗方案,并总结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进展。课后撰写小综述。第三次带教:再过一周后,再次随访病人,教师总结,综述评讲。

3BBL教学效果评价

对2007级临床医学系五年制本科生160人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见表1。95%学生认为BBL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使用。

4BBL教学模式总结

BBL教学是结合病例在病床旁边讲解的学习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病床旁实践,但其本质与PBL相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其临床分析能力。在临床教学中,BBL模式的优越性更表现在:①通过传统示教病例,学生接触到的仅是静态和片面的疾病,对疾病的了解仅仅是理论上的。而BBL则要求学生在临床接触病人,书写病历,并随访病人,连续观察所管病床(病人)在数周以上,从而掌握病情动态变化。这样必然使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能更好地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为其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打下基础。②现行示教体制以疾病为单位,数百名学生示教几个少数病例,学生常抱怨病例不足。BBL可以增加病例选择。并不依赖理论大课资源,而是将学生分散到全部病床进行主动学习,增加了其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培养了其临床思维,并为其进一步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BBL教学必然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素质,值得推广。

上一篇:PBL在口腔内科见习培训实践感想 下一篇:基于电子商务企业贸易的经济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