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爷”倾财用智慧守护湿地精灵

时间:2022-03-15 12:31:44

“鸟爷”倾财用智慧守护湿地精灵

秋意渐浓之时,越冬候鸟会开始它们迁徙的步伐。在安徽沿江湿地美丽的菜子湖畔,有一位66岁的老人,为了守护鸟儿们的自由乐土,长年与违法偷猎者斗智斗勇,使其不敢越雷池半步。他还创立了一种“社区 + 协会”的湿地公益保护组织,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候鸟保护,为每年来这里“度假”的200多只东方白鹳、数千只白头鹤、扁嘴鸭等“国宝级”迁徙精灵,以及6万多只大雁、天鹅、鸿雁等候鸟,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鸟类天堂。

荼毒鸟类震撼灵魂

这位老人名叫王三益,自小在菜子湖畔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姥山村长大。在王三益孩童时的记忆里,村前两万多亩滩涂如织如画,湖内水产丰富,是各类水禽栖息的理想场所。与小伙伴们荡舟湖上,遮天蔽日的鹭鸟或飞掠水面次第栖落,或梳理羽毛引颈高歌,把他的童真一起放飞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菜子湖畔宝贝多,不法之徒就打起了歪主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菜子湖畔成了贪婪捕鸟者的天堂,霰弹枪的轰鸣昼夜响彻湖天一线间,鸟儿的叫哀鸣声不绝于耳。

最让王三益不能容忍的是,一些盗猎者为了捕捉到活体候鸟,在湖滩里设满捕鸟的金属夹。一旦鸟儿在湖滩觅食,爪子踩到夹子上,就会被死死卡住不能动弹。如果捕鸟人不将它取下,鸟儿就会被困在这里凄惨哀鸣直至死去。其余候鸟听到哀鸣,炸窝般纷纷躲避,导致周边方圆几里的湖面和滩涂,半个月内不会有候鸟停留。同时由于鸟儿具有非常敏感的定向记忆功能,十多天后霰弹枪枪击现场也不会有任何水鸟逗留。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被毒死的鸟儿们眼睛布满血丝、愤怒地鼓凸着,仿佛在泣血控诉着人类的野蛮与罪恶!

也就是从那时起,王三益立下誓言:等自己将来有了能力,一定要保护湿地水禽。

机会来了。1995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安庆沿江水禽生态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000公顷,包括菜子湖、武昌湖等大小湖泊十余个,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资源。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王三益一直担任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姥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由于对湿地鸟群一直有着特殊感情,他带领村干部多次参加“欧盟项目安庆湿地保护”的培训,大家达成共识:净化湿地,让可爱的精灵们归来。

净化湿地 清除干扰

王三益深知,要让鸟儿回归,必须首先清除湖面一切人为干扰鸟类栖息的因素。

菜子湖湖心水中央有一个小岛,叫燕窝岛。小岛四周草源丰盛,是候鸟理想栖息地。岛上原有7户居民,长期以捕鱼、捕鸟为生。姥山社区向上级争取了53万元的专项资金,将这7户居民迁移。此外,姥山社区还制定了禁止开采以保护湿地生态资源的具体措施。2001年的一天,燕窝岛上突然机器轰鸣,几个外来的不法分子偷偷上岛,非法开采了百余吨矿石,被群众发现举报。社区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使非法采矿者受到了法律严惩。

靠水吃水。姥山社区约有百余户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菜子湖畔,为了生计,他们每天驾船捕鱼、养蟹、打草、捕杀野鸟,对候鸟迁徒和生存形成了巨大威胁。为禁止渔民下湖作业,社区给这些渔民一次性补偿15万元,让他们上岸从事其他职业,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渔船对候鸟的威胁。近年来,由于菜子湖有着丰富的草源,不少人开始养牛,数量多至上千头,使得菜子湖湿地滩涂珍稀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姥山社区控制养殖数量,鼓励养牛户把牛卖掉,购买手扶拖拉机,每台补贴400元。

保护鸟类就是造福人类。保护区建起来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湿地滩涂植被增多了,渔民减少了,养牛户减少了,捕杀野鸟的人也少了,一个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的湿地鸟类乐园再度形成。每年冬季,这里的鸟儿会引来众多观鸟的游客。但随着湿地面积空前增加,一些农民便打起了这片湿地的主意。

2003年的一个春天,百余乡亲把王三益的办公室围了个水泄不通,一直和他“理论”到深夜。“书记啊,现在水稻涨价,我们如果在河里多开地,多种水稻,收入不就高一点吗?现在整个姥山村有两千多人,出去打工挣不了几个钱。空余的滩涂足有3000亩,白白拿去养鸟太可惜了,给我们承包种水稻,可以给村里多交点发包费啊!”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们,王三益一直没有松口,他一边宣讲湿地保护的政策,一边给大家算着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账。坚持了十几个小时后,一部分村民选择了理解,而另一部分村民却一封信将他告到了镇里。镇里最后肯定了王三益的行为,但他依然一户一户宣传保护湿地的各项规定,直到乡亲们都心悦诚服。

全民参与 成果共享

2009年初,王三益退休后,他一直思索着一个问题:菜子湖流域总面积1.7万公顷,在菜子湖南岸骑摩托转一圈就要2个小时,而仅仅依靠政府力量管理显然力不从心。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保护湿地才最有效?王三益殚精竭虑,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政府引导下,整合资源,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2010年10月,经过多方辗转奔波,王三益在村退伍军人光荣院的办公地址,牵头组建成立了安庆市菜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协会,参加协会的300多名成员大都是菜子湖周边县区渔民、农民。协会建起来了,却没有活动场所,王三益租下村里废弃的老村部,把它改建成协会的宣教中心,专门向大家宣讲湿地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王三益安排协会中做事有责任心、在群众中有威信的会员分工负责几个片区,以便于监管和信息沟通。每天,会员们骑着摩托车,24小时在湖畔巡逻,只要发现湖滩上有可疑人员,就会上前盘问处置。会员们在菜子湖周边广设湿地保护标语牌、《湿地保护公约》《湿地保护协会加盟倡议书》等,彰显出“社区 + 协会”的强大保护力量。

这样一来,作为协会理事长的王三益更忙了。写材料、拍照片、查资料,在儿女们的帮助下,老人不仅学会了使用数码相机,还学会了用电脑打字、编辑图片,使用移动硬盘调取拷贝资料,甚至学会了如何制作PPT幻灯片。为了征求民意改进协会工作,王三益还为会员建立了QQ群和协会微博,这个很“潮”的瘦老头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阅读会员信息和驴友建议、回复邮件等。

隔山打牛 偷猎胆寒

从2000年开始,菜子湖逐渐形成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状态,但不和谐音符也时有发生。那些用猎枪毒药迎接“迁徙贵宾”的人不但破坏这里的生态,还常常持有凶器。王三益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了偷猎分子的活动“规律”:大白天不敢贸然行动,为掩人耳目一般会在傍晚四五点钟来到候鸟栖息核心区下夹子、撒毒药,次日清晨借着微弱的晨光去回收“战果”,然后再向周边饭店或者小餐馆出售。

为此,协会聘请湖心珍珠岛、燕窝岛附近居住的8名村民担任暗哨点监管员,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旦发现有人捕鸟和毒鸟等情况,这些监管员必须第一时间通知王三益。不管是白天黑夜接报后,老人会立即骑摩托车去现场取证核实,再通知森林公安,他们会在一个小时内抵达现场,将违法分子抓个现行。王三益说,他创造的这种隐秘高效的打击偷猎模式叫“隔山打牛”法,即社会力量保护者不直接与违法分子发生冲突,这样既保护了举报者生命财产安全与隐私,也有效防止了事后可能发生的偷猎者报复事件,极大提高了暗哨点举报的积极性。

菜子湖宽阔的湖面上长着一种名为菰的植物,水鸟一般晚上在菰丛中栖息,早晨出来到食物丰富的湖面或滩涂觅食。2011年11月的一天清早,跃进圩以北湖面上,渔民江师傅驾船在湖面收网时,突然发现船尾处一片露出水面的菰草根上,覆盖着一层暗红色的颗粒状粉沫,“天啊,毒药!是谁这么丧尽天良啊?!”在水路沿线的菰草根上,江师傅又不断发现有这样的粉沫,他马上拨响了王三益的电话,王三益立即骑上摩托出发。那天,王三益患重感冒才输过液还未痊愈,寒风中刚出门他就感到浑身哆嗦。刚上大坝,为了避让一块石头,王三益猛打龙头,孰料车前轮悬空,身子一歪整个人失去了平衡,“咣当”一声重重跌倒在地。他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早一分钟到达,或许就能减少一只鸟中毒!在这个信念支撑下,王三益再次骑上车,火速赶往事发地。现场核实取证,向森林公安报完警后,满身是伤的王三益人已经虚弱得讲话都没了气力。上级接警后,立即指派数名干警来到菜子湖事发地周边蹲点布防,终于在两天后的一个傍晚将两名不法人员抓获。这两个来自外地的违法者交代了放药毒死数只大雁的经过,被罚款2万多元,并写了悔过书。

“其实,这些鸟儿非常通人性,你对它好,它也会和你套近乎。”深谙水鸟习性的王三益一直这么认为。不久前,姥山社区对去年夏天洪水破坏的环湖大堤施工时,成群的大雁就栖息在堆放筑路石子几米开外的滩涂上,一点也不怕人。工人们一边施工,一边看着大雁在他们身边漫步而过,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氛围令人称奇。王三益遂向村民们解释,大雁一般以家族为单位结群觅食出游。现在,品性憨厚的大雁飞落在麦地里吃草,大家看见了也不驱赶它们,在优厚待遇下它们便与村民混熟了,胆子也大了,连农家庭院里都能看到大雁等候鸟的身影,甚至出现了候鸟飞抵村民家与家禽互相争食的景象。

王三益还有个发现,在晶莹闪烁的菜子湖面上,有一种学名叫银鸥的鸟儿,长约60厘米,全身以纯白色为主,背与翼呈银灰色。这种鸟大都停留在拦网的竹杆上,挨着杆一溜儿排开。这边渔民们在赶网作业,那边鸟儿一点也不惧怕,特别是在捕鱼的时候,渔民干脆从网中撒出小鱼招待这些“客人”,在渔歌与鸟鸣交织的生态文明欢快合奏中,形成了鸟与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卷。

鸟类天堂 叹为观止

又是一岁深秋至,菜子湖的鸟儿们过得还好吗?2013年10月19日,记者扛上带支架的高倍远视镜,跟随王三益深入菜子湖候鸟栖息核心区域观鸟。

出村一公里后,在滩涂大堤的一个十字路口,只见一座用铸铁焊接搭建的十多米高的湿地监测瞭望塔巍然矗立,塔顶一面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昭示着老人那颗大爱之心时刻呵护着湿地精灵。王三益说,在这里建造监视塔,首先从心理上震慑了不法分子的作案动机。此外,每年春节期间,大量人流、车流经此去核心区观鸟,会惊扰那些非常敏感的鸟类。因此监视塔边还建造了栏杆,把一切不利候鸟栖息的因素都挡在核心区外,游客不用走到湖边,在监视塔上就可以观鸟了。此外,瞭望台上安装了红外线远程监控设备,一旦发现偷猎行为,可以及时报警求助。塔边的板房里住了8名会员,他们是长年住在湖边的护鸟巡逻队,日夜用价值万余元的红外线望远镜监测鸟情。仅这些设施加上盖板房,就花去老人3万多元的积蓄。板房的墙壁上,挂着王三益2010年冬天发现的一只被铁夹夹死的国家二级飞鸟——长颈灰鹭,锈迹斑斑的铁夹残忍地夹进细小的鸟腿中,令人震撼惋惜。老人已将这个灰鹭制作成标本,只要学生和游客来,他会不厌其烦地讲述着这只灰鹭的悲惨故事,警醒人们善待鸟类。

伴着秋日暖阳向湖心进发,踏在广袤肥沃富含水分的湿地草甸上,没过脚踝的青草上落满了密集的鸟粪。远处湖中不断传来鸟儿们的欢快鸣叫声。借助高倍望远镜,记者在数百米之外看到漫无边际万头攒动的鸟群在湖面上、湖滩边尽情嬉戏觅食,苗条的白鹤悠然戏水,优雅的天鹅翩翩起舞,憨厚的大雁振翅欢歌,敏捷的扁嘴鸭排成一字队形在水面翻腾——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人与自然极度和谐的醉美画卷!王三益说,这些只是万余只水鸟的先头部队,11月、12月候鸟会密集迁徙而来。2013年的鸟儿比历年来得早来得多,原因是政府和协会保护巡逻力度加大,使菜子湖饵料丰富生态系统发达,不法分子也没了机会。仅2012年在菜子湖越冬候鸟中,就发现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白头鹤、白鹳、扁嘴鸭等6种鸟类,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20种,总计74种约6万多只。

由于协会是公益性的不能向会员收费,多年来,王三益主持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参加同行交流的经费,都是自掏腰包的。老人月退休工资是800元,加上管理村里一所退伍军人的光荣院月工资1500元,总共不到3000元,但他已累计将8万多元“私房钱”投进了护鸟事业中。记者到来的那天,王三益花4000多元买了4000多斤小麦,正雇人堆放在敬老院仓库内。这是老人每年的惯例,未雨绸缪,在大雪封湖水面结冰鸟儿无草、无鱼可食时,在湖畔投放这些大麦,让鸟儿们在菜子湖安然过冬。

眼下协会正在建立一个高标准高规格的湿地宣教中心,还有7万多元的资金“缺口”。万般无奈,王三益只好向家人伸手要钱。 老伴五年前刚做完食道癌手术,每年光吃药都要花费一两万元钱。好在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们经济条件都不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赞助老父的爱心事业。他们都说:“老爸要钱尽管开口,每年春节回家,看到村外湖里的鸟儿一年比一年多,我们都替老爸自豪!”让王三益高兴的是,去年“6·5世界环境日”期间,被安徽省环保厅评选为“安徽十佳环保人士”。同时在政府的牵头下,现在世界环保组织的湿地保护项目已经在菜子湖实施。有了政府的认可支持,老人更加有底气了,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和目标是,期盼菜子湖湿地保护区能被批准为国家级,这样湖泊内养鱼、滩涂放牧将会被彻底取消,同时流域沿岸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污、围堤造田等削弱湿地功能的不法行为也将被杜绝。

随着鸟儿增多,思维敏捷的王三益也看到了让乡亲们致富的商机:湖面流经村前正好有片60多公里的长弧形开阔滩涂,如果用挖掘机挖出一道壕沟来,两边栽植上低矮水生植被,让鸟儿栖息其中,游客可坐船拉着壕沟麻绳慢行观鸟,前提是一定拒绝发动机声和浆声扰鸟,投资不超百万,可让乡亲们彻底告别猎枪和鸟夹,告别靠水吃水的传统生存模式,打造出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皖西南生态特区来,让鸟类成为人类永远的朋友!

(责编:朱琳)

上一篇:“路怒”,驶上不归路 下一篇:80后潮哥在验证码里分财富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