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疫苗安全家庭关

时间:2022-05-29 02:16:28

把好疫苗安全家庭关

疫苗最近成了家长口中的热词,为了孩子的健康,预防针非打不可,但安全性又成了悬在心上的石头,这该怎么办呢?

太积极或太被动都不对

在打预防针的态度上,爸妈们呈现两极分化:

总忘记打预防针。

事实上,计划免疫的疫苗,几岁打什么针,隔多久打,都是经过临床验证后,效果最佳,防病效果又最好的综合安排。

一丝不苟地按照手册上的时间进行接种,一听到有什么新疫苗,就赶紧押着孩子去打。

事实上,孩子从半岁到3岁这段时间都比较容易生病,这是孩子建立“免疫大军”的过程,按照儿童保健册的指导,按时、按量地规范接种,就能够为孩子的健康多加一道屏障,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更不意味着打了就能不生病。

疫苗出问题后应该怎么办?

如果有相应的疫苗事件发生,家长怀疑某个批次的疫苗可能有风险时,也可与保健医生商量对策,采用更灵活的办法应对。

比如之前出现的乙肝疫苗事件,如果家里没有乙肝携带者,新生儿可以暂时不打,因为新生儿宝宝的生活环境单纯,基本不可能接触外面的陌生人,等到疫苗检查报告出来后再打。

一定要去正规的社区医院进行注射,不要到小诊所打疫苗,或者托非正规人员购买疫苗,不要迷信进口疫苗,进口疫苗一样也有可能出现意外,关键是孩子接种时,一定要科学和规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身体不适时勿打疫苗

保健手册上将每次疫苗的时间都做了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比如在孩子发烧或者皮肤有炎症时,不能打疫苗;在孩子精神状态欠佳或是身体有明显不适时,也应延迟打疫苗。

以下这些情况,不宜进行接种注射:

a.罹患重大疾病,如心脏、肝脏、肾脏等相关疾病。

b.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等。

c.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的宝宝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d.过敏体质,或者有疫苗接种过敏史的宝宝也不宜接种。

e.有免疫缺陷病或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患儿(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等),不能接种活疫苗。

以下这些情况,宝宝要暂缓接种:

a.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

b.正在发热、患感冒或急性疾病;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有急性传染病密切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

c.腹泻,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d.注射过多价的免疫球蛋白者(如y -球蛋白),在6周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

其实这些都贴在社区医院的宣传栏上,家长平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社区医院的保健医生都比较忙,不一定会仔细询问每个孩子的健康情况,家长要主动说明。

30分钟留观期勿偷懒

注射完毕后,医务人员会要求孩子在注射室外待30分钟,这时家长可千万别嫌麻烦,以为打完针就可以赶紧带孩子回家。几乎所有的疫苗都是异种蛋白,注射入身体后,身体以为来了“入侵者”,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接种疫苗后,孩子的体内顿时就成了“战场”!注射后30分钟内,是疫苗反应最密集的时间段,如果产生严重疫苗反应,待在这里可以得到及时的救助。

打完疫苗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喝些果汁、开水或母乳。同时注意孩子的面色、呼吸、情绪等变化,待够30分钟后才离开;当天多让孩子喝水,多吃蔬果;同时鼓励孩子活动,以不出汗为度,加快新陈代谢,活动时,要注意保护打针的部位;当天晚上尽量不要洗澡,睡前检查接种的地方有没有红肿热痛。接下来的一周,家长都要观察孩子的注射部位,如果出现了红肿热痛,一定要及时联系医生。如果一周过去都没事,那么孩子的体内,就有了一支活力四射的抗病小部队啦!

疫苗反应,排查之后再焦虑

有些疫苗相对反应大一些,比如减毒活疫苗类。而有些疫苗接种后,可能在个体上有反应,比如白破二联、百白破,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硬块、发烧。

若局部出现这类症状,可就注射处进行热敷,每次15分钟,每天两次。且最好是及时与儿科医生联系,以妥善处理。

如果发烧超过38.5℃,也请与儿科医生联系,排除疾病原因后,再与预防医生联系,这有可能是宝贝体内在“打仗”的表现。

上一篇:可怕的毛毛虫 下一篇:春季腹泻?当心胃肠感冒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