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3-14 12:10:36

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心内科护理措施的改进与改进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84例患者中有78例(92.9%)患者在住院期间对采用的新护理措施表示满意,6例(7.1%)患者由于对医疗器械使用不熟练而不甚满意。结论: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素质,尽量避免因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护理差错,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的护理需要,为患者排忧解难。

[关键词]心内科 护理 方法 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高,护理工作在医疗事业中越来越被重视,新的护理方式不断被提出和发展。心内科的患者在临床中主要的特点是年龄的跨越较大,病情的变化较快并且病种较多而复杂,患者在身心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和人性化,避免患者治疗中的危险因素,最大的促进患者的舒适。总体来说,对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要更加注意一切细节的护理,以便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临床中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根据84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总结了我们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8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1~73岁,平均(49.2±6.9)岁。心绞痛患者19例、冠心病患者47例、心律不齐患者8例,心肌梗死患者10例;伴发高血压病患者37例、糖尿病患者15例、支气管哮喘13例。

1.2 护理措施

1.2.1心理护理:心内科患者经常出现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负面的心理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护肤。对此,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症状,我们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要应用安慰、鼓励等手段为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清晰透彻的为其分析病因以及治疗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尽量降低负面的心理反应,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患者从心理上建立康复的信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生活状况,比如睡眠及进餐情况,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对发现和了解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解决。因为护理人员的安慰带有权威性,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以此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1.2.2个性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例如,对患有皮肤水肿的患者,经常协助患者变换,并保持床单的卫生整洁,预防褥疮发生;对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而造成的发生口干口臭,应加强其口腔护理,提醒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清洁口腔;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不愿开窗通风,再加上家属的频繁探视,导致室内空气浑浊,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保持病房内空气良好的流通,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适宜,预防交叉感染,创造一种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详细的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能够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还要做到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病情发展以及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提高责任感,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2.3营养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原因,大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并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现象,我们在护理时要为患者准备一些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的避免用力进食或咀嚼,并建议患者做到少食多餐,每餐不必过饱,这样既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做需要营养而又不会导致过分的劳累。

1.3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采取改进后的综合护理后,使护理人员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护理工作在整个实验期间的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4例患者经过治疗及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70例(83.3%),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0例(11.9%),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4例(4.8%),总有效率95.2%。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医护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1.4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以(X±S)的形式表示数据均数,计数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组间的X2检验,P

2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活动,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专业的护理环境。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良好运行,就必须要以护理的质量为核心。由于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这就要求接诊的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了解病情,并及时有效地做出护理诊断。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既要全方位地考虑患者的病情,又不能忽略那些潜在的护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新项目的引进,使得护理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医院应该经常性的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尽量避免由于对护理仪器操作的不熟练而带来的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还应学习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院心内科实施改进护理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提升了护理工作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凭借护理模式的转变,进人本科室的患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改进后的综合护理方式,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护理需求,真正解决患者的难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淑英,何宁.心内科临床护理体会[J].临川合理用药,2011,4(6B):95.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医药,2011,32(10):1772.

上一篇:拼音教学中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支气管哮喘发病影响因素与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