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与改造

时间:2022-03-14 06:14:13

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与改造

摘要: 本论文通过了解现代城市交通状况,在分析现代城市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交通系统更新改造的思路和城市更新改造措施。指出了交通系统更新改造实质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建设符合现代城市交通工具运行特点的道路交通系统,结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密不可分关系,提出城市交通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问题更新改造

0引言

现代人们正以惊人的步伐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家的人口也正在急速增长,居民出行次数及出行距离均有所增加。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还给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城市交通问题己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我国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交通速度;车祸;公共交通;步行者;交通环境;停车问题等六个方面。城市道路系统设施的供应短缺和我国城市现状道路系统结构欠完善是造成城市交通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应研究整个道路系统的问题,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特有的问题与矛盾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改善城市道路系统现状,寻求符合我国大城市实际的交通对策,使城市交通逐步实现现代化,并提到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

1城市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思路

1.1中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

在我国,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方针从1984年提出以后,对缓解大城市交通紧张局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联系实际,围绕当前存在的交通矛盾,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有限的资金,挖掘现有及新投入交通设施的潜力,具有现实的经济和实用价值。

因此,道路系统的更新改造应重点将中期交通规划(5-15年)和近期治理规划(1-5年)相结合,既要考虑中期交通规划,进行道路网络的结构性调整与优化,使近期规划有中期规划的指导,也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期交通治理实施方案,提出见效最快的交通工程措施或建议,使中期规划通过近期规划得以落实,并对中期规划做出反馈和修正。

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原则是: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点面配套,软硬兼施,分清主次。基于我国城市面临紧迫的交通问题的现实,城市交通发展与建设应重视近、中期的交通规划,要有由近及远(而不是由远及近)的发展步骤,着眼于实施。

1.2重视整体协同效应

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主要指它的功能层次结构,容量是指道路系统的承载能力。形成城市道路网系统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之间按照合理比例及衔接关系组成一个整体网络时,其整体效应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是城市道路系统本身运转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忽视路网系统整体协同效应。

1.3注意保护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

进行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改造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要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要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减少道路系统更新改造可能对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的破坏。在对道路网络系统作更新和调控时,需要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坚持以全面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和古城保护规划为指导,把握城市道路格局,分清道路系统在城市不同地段的不同改造要求,将道路景观与城市风貌统一起来。

2城市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措施

城市交通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今后一个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起步虽晚,起点却要高,这是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切实利益的长远大计,也直接影响到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成败。如何顺利过渡到持续、高效的交通形态,尚需多方面的改进。主要的改造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范道路分级,保障道路功能

应把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等级进行划分,实行交通分离,不同等级道路各尽其职。通过道路系统的有序连接,实行长短距离交通的分离,提高长距离交通的速度与效率,把慢速、短距离交通消化于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减轻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

(2) 建立并完善交通分流体系

无论是地铁还是高架路,其实质都是采用渠化同一交通空间中的交通流的方式来减少干扰,实现快速和大容量的交通,从规划角度讲,最关键还是人车分流和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分流制度。

(3) 调整路网结构

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与改造不能停留在对道路的拓宽、修建立交桥等单纯工程项目的实施上,必须着眼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整体结构性改造。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基本载体,把总量增加与道路网结构调整统一起来,同步实施,对缓解大城市市区交通阻塞具有重要作用。

(4) 现有城市道路的改建

城市道路系统的改造完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城市范围内,逐步整理完善道路系统,区分道路功能,设立专用道等;另一方面,对道路本身而言,对存在问题的道路的线型、路面、沿线交叉口、瓶颈等均须做改造整理,使其满通通畅、行车顺利的需要。道路系统的改造对策见表2-1:

道路网体系的结构性完善 加宽道路、消除瓶颈等工程措施

建设快速道路系统 附加车线、加宽路肩

改良环状道路 拓宽道路

建设绕行路 改良交叉点、交叉点立交

建设汽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道 铁路路口立交化

建设步行街 新建桥梁、加宽桥面

建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 各类道路合理的级配

图2-1 道路系统的改造对策

3道路系统与城市交通规划的关系

城市交通规划是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城市交通规划,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

3.1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关系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极密切的关系,交通规划的部分内容(道路网络布局)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只有两者方案互相补充,才能得到有根据和协调一致的城市道路网。

与城市规划一样,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划分阶段进行,而且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各个阶段的规划年限和规划内容相呼应(如图3-1)。

图3-1 交通规划层次框图

3.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设施的建设要占用大量的城市用地,影响着城市格局的形成,且需要大量的投资,道路系统设施的影响力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的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观念更新的过程。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交通特点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体系己成为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一项重要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阶段划分;②近期交通综合治理实施规划;③针对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以远期和中长期交通规划为依据和指导,提出能充分挖掘现有设施潜力,见效最快的交通工程措施或建议。

4结束语

为实现城市道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促进城市交通现代化和城市更新,应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建设,超前预警,科学管理。 并且处理好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正确认识城市交通规划地位。依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道路交通供求关系,路网等级结构、道路功能、道路规划建设标准及城市历史文物保护等各个因素。

参考文献

[1].李清波,符锌砂.道路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邹本存.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理论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

[3].李晓江.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呼唤理论与观念的更新[J] .城市规划,1997

上一篇:从城市形态学理论的视角探析民族地区的城中村... 下一篇:城市建设中的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