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唤起孩子的环保意识

时间:2022-03-14 03:19:36

从小唤起孩子的环保意识

摘 要:当今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缔造者,因此,我觉得作为幼教工作者,唤起每一颗幼小心灵的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当我们辛苦的将教室布置的漂漂亮亮时,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挂历的效果,我们应该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保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29-01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幼儿园,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责任,我们应该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这对大自然抑或人类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小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将环保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体验环保劳动的快乐,是我们近年来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环保教育的内容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

一、环保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1.通过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而通过游戏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幼儿最易接受。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同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幼儿在初步懂得生物链的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不仅我们要爱护猫,而且还要劝说大人不要捕杀。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又如:在实践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剥瓜子和花生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主题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懂得了瓜子壳和花生壳这样的垃圾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种植角里做肥料。知道了有的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道理之后,孩子们便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教学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通过教师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掌握粗浅的知识,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现象、思维、记忆及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环保教育如何结合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这仍需要教师通过平时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再有的放矢对幼儿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3.自然角观察中环保教育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幼儿通过种植、饲养动植物来了解自然界,并以此类似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认识到我们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如:当我发现幼儿不爱护鱼缸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幼儿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它们同样也是鱼妈妈的小宝贝,我们要和老师一起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

再如:室外活动时我带幼儿来到种植园地,一个幼儿好奇地把小青菜拔了出来,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知道小青菜离开了土壤妈妈它就活不成了。我们千万不能拔地上种植的花、草等植物,慢慢地培养了幼儿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二、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环保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强,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因此,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保护环境。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种方法:

1.教师从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往往教师喜爱的幼儿也都喜爱。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平时,活动室或院子若有垃圾,我会用较夸大的动作捡起垃圾扔进垃圾桶;还有无论是在卫生间,还是洗手池,看见有的小朋友用完水忘了关好水龙头,我就赶快把水龙头拧紧,并教育幼儿不能浪费水。小朋友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保持环境清洁,也能做到节约用水。

2.通过电视、广播、社会环境以及耳闻目睹,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例如:我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动物园里的一只小河马因为误食了大量游客抛入的废弃物而奄奄一息,第二天就气愤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小朋友。大家都为这只小河马的遭遇感到难过。同时,对那些乱扔塑料袋等废弃物的不文明行为感到深恶痛绝。我们发自内心地呼:“救救可爱的动物!”“请别乱扔垃圾!”。

3.通过故事讲解,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童话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及《瓜瓜吃瓜》这两则故事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孩子们懂得了如果一个人只图个人方便而不顾公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当外出春、秋游时,不用老师提醒他们都会自带垃圾袋,准备放果皮纸屑。可以说,这样的故事给幼儿很大的启迪,促使他们把认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4.环境创设与陶冶。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从而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的道理。幼儿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我觉得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做个有心人。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不仅多而且它的内容又往往与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环保教育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上一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