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归去何曾休

时间:2022-03-14 12:42:19

书画艺术,长时间以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收藏的日益大众化,古代知名的书画艺术作品,在作为艺术品本身的同时更被赋予了时代的特点。但无论是何种方式,书画艺术给人带来的艺术美感以及对品鉴和思想情感的熏陶与升华却依然是书画作品本身的价值所在。

在历代的绘画著录中,所见多为文人士大夫,能青史留名的红妆相较而言可谓是凤毛麟角,并不多见。但即便如此,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之时,女性书画艺术却是中国书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这少数之中,便有一位令女性为之羡慕、男性无比钦羡的女子,她就是――管道升。

提及管道升的名字,喜爱书画艺术之人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在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的时代――元朝,这个名字就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在当时以及中国的书画历史上留下璀璨的光华。无独有偶,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又与元代著名的大家赵孟\结为夫妇,于是便在艺术史上平添了一桩佳话。如今,斯人早已乘风仙去,后人唯有从那些零星的记载以及传世的书画之中去感知其人其情了。

举案齐眉 艺术知音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号栖贤山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后嫁与赵孟\,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为魏国公,管道升亦被册封为魏国夫人,后世也称其为“管夫人”。管道升与赵孟\结为夫妇,夫唱妇随,相处融洽,史上有诸多关于二人的琴瑟佳话,最为著名的当是管夫人写给赵孟\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历代以来,这首词也多被推崇,认为是难能可贵的夫妻相处之道。

赵孟\博学广识,才气横溢,名满四海。他精通音乐,擅作文章,谙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意,是一位天资超群、多才多艺的人,他的诗连同书法、绘画,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或许作为这样一个杰出艺术家的夫人,管道升自然不缺名气。但事实上,管道升的留名后世,并非单因为赵家这个显赫于书画史的大家族,而是因为其同样被后人称赞的书画艺术成就。

在当时,由宋入元为官的人不在少数,赵孟\恰巧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官居高位,身份令人称羡,但作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原人士依旧摆脱不了中原正统王朝覆灭、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之后承加于生活与精神上的种种压力,甚至还有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赵孟\其人,在内心深处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而寄情于书画艺术之中排遣内心的苦闷。后人在研究其书画作品时,也往往指出其中渴望相归田野,归去来兮的情感诉求。作为一位聪慧而充满艺术细胞的伴侣,管道升对他的这种情怀也必是心领神会,这种体察在她的两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渔父词》其一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渔父词》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对闲逸清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凡尘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漠,一方面是管道升自己的一种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其实也与其夫赵孟\的内心不谋而合。

同时,身在赵氏一门,管道升不仅能诗而且善书画,其画墨竹,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楷书和行书,“秀润天成”,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栎“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董其昌曾云:“殆不可辨同异,卫夫人后无俦”。在艺术领域的诸多成就,也使得管道升在精神领域与赵孟\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正所谓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官运亨通的赵子昂,在苦闷之时,能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背景下觅得如此良伴,说是艺术知音也并不夸张,用举案齐眉形容二人也实不为过。

精书善画 后世流芳

管道升在书法方面,工尺牍行楷和小楷,风格深受赵孟\影响。

“尝取夫人书和魏公及子雍书,善装为卷轴,识以御宝,命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书史会要》

作为当时元朝的最高统治者,元仁宗对管道升以及赵孟\和赵雍的书法很是看重,而赵孟\亦在亲笔撰写的《魏国夫人管氏墓志》中提到:“翰墨词章,不学而能”,从其传世的一些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其在书法上的修为,如此看来,被称为“书法两夫人”之一并被人与东晋女书法家卫栎相提并论的管仲姬,也的确并非浪得虚名。有关于管道升书法的最出名的当是为人熟知的《秋深帖》了。

《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对此贴,普遍认为是赵孟\为妻书写的家信,原因是最后提款的涂改以及帖子的书法风格都与赵犹似。

除此外,管道升书法还可见于其所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妙绝,似天使遗物”。从历代人们对其书法艺术的评议,似不难看出管道升的书法修为确实令人称道。

相比于其书法,管道升的绘画作品来得更为直接,绘画中被人提及最多的也莫过于墨竹之类。传世作品有《墨竹图卷》、《水竹图卷》、《竹石图》等等。《吴其贞书画记》:

“晴竹亭亭如生,使人望去清风徐来,寒气袭骨,抑且用笔熟脱,纵横苍秀,绝无妇人女子之态,伟哉!”

时人对她所画的竹子长卷评价亦极高:

“管夫人画竹卷,长丈余,离披错落,姿态百出,与怪石奔峭相同,气韵生动.真奇作也。”

各家评说仁者见仁,不妨来看看她的传世作品,领略一二。

《烟雨丛竹图》卷,纸本,水墨,纵23.1厘米,横113.7厘米,现藏博物院。竹子用中锋淡墨为之,竹叶均向上,笔墨淡雅,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构思巧妙,款署:“至大元年春三月廿又五日,为楚国夫人作于碧浪湖舟中。吴兴管道N。”

《竹石图》,纸本,墨笔,纵87.1厘米,横28.7厘米。画中土坡上立一奇石,左边是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两竿修竹,右下是一丛竹叶。竹叶上挺,谓之“晴竹”,画时下笔须略带逆势藏锋,然后以中锋重按掠去,至叶尖处疾挑而出。梢头结顶,挑出时尤须注意左右顾盼,姿态生动。竹叶的粗细变化也恰到好处,独具丰采。奇石先以淡墨勾廓,由淡而浓皴出结构,然后用淡墨渲染,浓墨点苔,显得清新湿润。上有董其昌识云:管魏国写竹,自文湖州一派,劲挺有骨,与宋广平作赋正相反。

众所周知,文同画竹成就斐然,曾语: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遣之,故一发于墨竹。他的墨竹,首创以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枝干墨色的浓淡对比相应减弱,像自由写意迈了一大步。董说管道升之竹自文湖州一派,可见其画竹颇得其神韵。

潜心佛“道” 情寄画图

管道升在书画艺术中表现出的归于田园的想法,在很长的时间里并未实现,赵孟\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其中也有好几次向朝廷上奏,期望达成所愿,但也最终未被应允。对于渴望自由淡泊状态的人来说,被束缚在如斯境地实在也是郁闷之极。赵孟\只得以书画予以排遣,而既非官场之人的管道升除了在艺术上能和丈夫有所共鸣之外,便选择向佛来抒解心绪。

据史料记载,在元成宗大德二年即1299年,管仲姬皈依佛道,并常住寺中书写经文,曾刺绣《十八尊者图》,共16幅,供于寺内。中峰禅师于绣像册尾跋:“赵夫人面对如来,心存空寂,为梵宫之善果,显度世之。

金针绣出尊者二十像,并侍从、比丘、金刚、韦驮法像衣钵,服御龙虎之属备极,镂云错彩之奇,为山寺常住供奉,推其愿力,实有良器。”对佛教的相关研究,管道升除山水、竹兰之外也工于佛像、擅长刺绣,有《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作品,载于史籍。大德六年(1302)所作《鱼蓝观音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明正统年间的画梅名家王谦,曾誉其所作佛像:“赵魏国敬写佛像,笔致与魏公抗衡”。在相关理论上,管道升亦有所成就,曾著有《观世音菩萨传略》。

清静修为,让管道升的诗画也由此得意颇多,显现出了清新悠远的蕴含。正如其《渔歌子》表达的那样:

其一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其三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 斟美酒,烩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其四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延v五年,经赵孟\多次上书请求,1319年四月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道升病逝于舟中。至此,一代红妆翘楚终于归去矣。

何曾归去

管道升一生与赵孟\举案齐眉,伉俪情深,并且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赵雍、赵麟、外孙王蒙等后代,都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无怪乎长期以来,人们提及管仲姬总是称羡之情溢于言表,敬仰之意更不言而喻,更将她视为古代女性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元朝诗人张伯雨曾在其《魏国赵夫人管君挽诗》云:

曾谒西池泌殿春,赐加大国宠疏频。择婿当年郗太傅,能书今日卫夫人。玉镜离台空掩月,宝衣堆桁暗凝尘。千秋乡里名不没,墓有通儿书老银。

管道升的书画也多与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家们想要归隐山林的情感有着不谋而合的意境。这位享誉于世的红妆翘楚最后虽得以于扁舟之中魂归宁静,但却留给后世一段并不沉寂的佳话。

《秋深贴》

管道升 《烟雨丛竹图卷》

管道升 《竹石图》

管道升(款) 竹山云水 立轴

管仲姬所绣观音像

上一篇:琴趣――流淌在抚听之间 下一篇:长江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