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关键

时间:2022-03-13 09:27:56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关键

摘要:数学应用题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认真审题是解应用题的重要环节。理清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 关键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

应用题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一般的解题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平衡与和谐,要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重“解”题,达到目的,这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一步。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通常在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题时需要拟订解题计划。解题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几步,每一步骤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结果。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虽然能解答对应用题,但不一定能正确地提出每步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适当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要做到“一看二算三查”:看列式与思路是否一致,数据是否抄错,算式有无利于简算的特点;算要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锻炼口算能力和速算能力;查指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题意、符合常理。在有条理的计算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二、返回现实生活,解决课外实践问题

运用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当前教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数学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再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这样的认知过程,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促进知识结构的最优化。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所以,教师要尽量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能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过去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去解决,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和作用,更不需要将所理解的数学问题内化到生活中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就很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三、传授学生解题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技巧的引导,学生解题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为了切实提升这项能力,就需要进行技巧化的引导。比如开设专门的应用题解题技巧训练课,教授一些解题思维的策略;或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解题思维策略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策略;也可以开设一些应用题解答的兴趣小组,进行一些难题征解的比赛,这些技巧化的策略对拔优和补差都能起到相当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个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这样,方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标。

作为应用题其本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解决的实际的问题,其次它才是供学生练习的数学习题。对应用题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认清其问题和习题的两方面性质,对于同一类的应用题,就从未学过的学生而言是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于学过同类题目的学生来说只是做练习,学生做练习的水平不能等同于其解决问题的水平。于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首先应该是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次才是摹仿练习的过程。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过程

1.读题和解答题意。这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最初,学生识字少,独立读题有困难,可以由教师来带读,或把生字加上拼音,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读,要让学生边读边想,弄清题意。然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并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特别是涉及数学概念的术语,如“谁比谁多”、“谁是谁的几倍”等,要先用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对于不熟悉的一般词语,如“其中”、“每人”等也要给以浅显的解释。

2.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算法。这是正确答应用题的关键。有些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简单地把某一个词同某种运算方法建立固定的联系。如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比X少X”就用减等,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缘故。在每教一种运算的意义和应用,并有意识地把直观的动作和语言联系起来,建立数量关系的概念。可以为培养检验复合应用题的能力打下初步基础。检验应用题要比检验四则计算复杂一些,要重新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再看列式、计算、答案是否正确。较高年级还可以通过改编应用题并解答来进行检验。通过检验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解答结果的负责态度和自信心。

五、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回归生活,创设解决问题情境数学是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从小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出发,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一定的问题意识,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后,我出示过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六—”节为了表彰同学,老师到文具店买一种笔奖给学生。在去选笔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文具店给出的优惠是买十送一,另一个文具店买十支以上,按九折优惠计算。同样的一种笔,标价为10元,老师要买22支,请同学们做参谋:老师应在写哪一个文具店买比较合算?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生活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参与解决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知识与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显得尤其重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特点,更是我们教学研讨的主要问题。以上几点是自己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或是心得。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需要对学生长期的培养,只要我们重视,加之科学的方法做指导,学生解题能力就会有大的提高。

上一篇: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影响与控制措施综述 下一篇:化妆品包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