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 健全学生人格

时间:2022-03-13 07:42:35

尊重学生个性 健全学生人格

[摘要]世界在瞬息万变中把我们带进了21世纪。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和“学习化的时代”。而小学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仅仅是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塑造学生自主性人格。鲁迅先生说:“小时候不把学生当作人,长大了他就成不了人。”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人,即便一个学生学到的知识再多,考试的分数再高,如果他的人格不健全,身心不健康,不但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反而可能会做出危害社会,伤害人民的事情。

[关键词]尊重 个性 健全 人格 转变观念 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性格上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之别;能力上有高低不同,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因此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就应该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来看,国家富强依靠的是全体人民的集体力量。要振兴中华民族,必须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而素质教育正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从社会的各行各业的职业要求来看,每一种职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素质教育正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天赋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另外,素质教育注重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主动性和丰富个性的人――学生。因此,课堂中一切教学策略都不应该忽视学生作为独立人格和能动性的主体存在,也不应该无视学生具有强烈模仿的特点。“尊重学生”是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维度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的规约。教师在课堂教学场景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体悟、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心灵的开放,通过打开学生的心结,使他们具有交流和探索的兴趣。尊重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师生平等、尊师爱生,是我国师生关系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个性,富于主动性和发展性的个体来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离开了这一起码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一切教育不仅是无效的,甚至是一种“坏”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这个问题上,成“人”是第一位的。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尤其是所谓的“差生”。他们比其它任何人都更需要理解,他们内心深处强烈地要求被尊重,被老师和同学接纳与认同,他们更渴望获得一定的班级和社会地位。每一个儿童有如刚刚发芽的小草、刚刚含苞欲放的花朵,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恰恰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基质,教师应该精心呵护,而不是肆意践踏。

二、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培养健全学生人格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为了使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社会,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主性,我在教育过程中,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原则,采取了下列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方法一:自我处理法,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易中天认为: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是“大一统观念”。没给孩子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

方法二:自由活动法

学生在其内心总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渴望有自己活动的空间,渴望在这个自由的空间感受完全属于自己的快乐。

方法三:自我调节法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做善意的考虑。

方法四: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学生。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捣乱、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应该善于处理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方法五:教师要为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言传身教,完善自我,为人师表。

教师必须身正为范,“正人必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言教上。教师不能只进行道德说教,而不带头遵循道德要求去做,这样是教不好学生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人都是不同的,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他们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因素,而当前教育则不太重视个体发展,以分数论高低,以考试定成败,扼杀了多少人才!

(一)善于发现学生学生的亮点,发挥榜样作用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绝不例外。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千方百计的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斗志。只要是学生的长处就要让他们发挥出来,让他们充满信心的改正问题,

(二)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避开锋芒

每一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倔强的学生,让人头疼、棘手。倔强的学生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他们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表现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实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我地位的表现。对于个性倔强的学生要避开锋芒,把争执不下的问题暂放一边,通过其他途径迂回解决矛盾。

(三)对个性调皮的学生要多一点宽容

调皮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机敏、灵活、亲切、热情,有兴趣爱好,但同时也伴有情绪易于波动,做事情没有耐心等特点。一般来说,调皮学生不受老师欢迎,心理上处于“没娘的孩儿”的状态,从内心深处特别渴望教师的关心与爱护。

总之,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不仅仅是体现在上述的几方面。其实,老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二者在人格上永远都需要互相尊重。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所提供的教育要使学生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人格健康的孩子阳光开朗,笑容满面;人格不健康的孩子消极郁闷,愁容满面。要想有效提高我们民族的综合素质,要想早日实现我们的和谐社会,请尊重我们的孩子吧!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教育―修身.

[2]佚名.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辽宁大学出版社.

[4]《学生会为信任他们的教师努力学习》 中国教师报2010年11月24日海外版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

上一篇:让化学史教学回归人本主义 下一篇: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