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月琴声

时间:2022-03-13 07:04:05

凡是乘飞机进出西昌的游客,大凡都对机场广场中央屹立的那座雕像印象深刻。雕像名为《月亮的女儿》,刻画的是一只绵羊头角上顶着一弯新月,一位彝家姑娘优雅地斜倚在弯月上,弹拨着怀中的月琴。

月琴,彝语称“俄巴约且”,是一种由阮演变而来的乐器,因其形似月,音如琴而得名。说到月琴,自然会提到凉山州的甘洛县,因为那里是有名的“月琴之乡”。甘洛位于大凉山北麓,举世闻名的“南丝绸之路”曾从境内穿过,至今仍保留着诸多遗迹。从西昌到甘洛,既可乘火车也可乘汽车。同行的赵老师在甘洛县文体局工作了20年,他建议乘汽车,因为沿途风景优美。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两边沟壑纵横,流水淙淙,古朴而又独具特色的彝族民居零星般地点缀在车窗外本色天成的旖旎画卷上,美不胜收。

初闻月琴声

到达甘洛已是下午3点。汽车驶过尼日河大桥,一座高大雄伟的牌坊大门出现在眼前,上面镌刻着由著名诗人汪国真书写的“甘洛”二字,分外显眼。甘洛县城依山傍水,大渡河的支流尼日河和甘洛河左右环抱。一条长约5公里的大街从城中穿过,街道上有彝族工艺品店出售月琴。有些店铺老板为了招徕顾客,坐在店铺门口弹奏着月琴。那是一种以前从未听过的琴声,似珠落玉盘,晶莹透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安顿好之后,时间尚早,我们便去拜访甘洛民间艺术协会副会长吉玛德胡。还没走进德胡大叔家的院子,就听到里面传出悦耳的歌声和月琴声。赵老师略带神秘地对我说:“你们真幸运,今天要大饱耳福了。”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德胡大叔走出来热情相迎。走进客厅,一眼便看到德胡大叔刚刚弹过的那把月琴,之后他也请来当地有名的乐器手和民歌手,好让我们领略一番甘洛民歌民乐的魅力。德胡大叔指间流淌出来的月琴声清脆悦耳,节奏鲜明,时如丝丝细雨,时如万马奔腾。歌声、琴声和谐相融,让人享受了一场完美的听觉盛宴。

依格和阿果是一对40多岁的双胞胎姐妹,出生在一个叫者巴果的寨子里。那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很多姑娘貌美如花,天生就有一副金嗓子。在过去交通不便时,山谷两边的人用歌声向山另一边的人传递信息。姐妹俩从小在民歌的熏陶下长大,很多曲调早已深刻在脑海里。

姐妹俩的音色虽略有不同,但配合默契,歌声悠扬宛转,宛如天籁。妹妹阿果曾代表甘洛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为中外观众献唱大山里的歌,震惊了现场听众。姐姐依格是单身母亲,三个孩子在她的精心照顾下都已长大成人,难怪在她的歌声中总能听到一丝丝忧伤。

民间音乐的守望者

德胡大叔的祖爷爷是民歌手,他笑称自己天生就有音乐的基因。他从十七八岁开始学习月琴,曾师从于三位有名的月琴高手:吉之阿布、沙甲拉红和曲木黑石,吉之阿布和沙甲拉红擅长两弦月琴,曲木黑石擅长三弦月琴。

德胡大叔学习月琴时,月琴很珍贵,很难接触到。刚开始,三位老师都不愿意让德胡大叔碰自己的月琴。当时,德胡大叔已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他经常打酒给三位老师喝,然后趁着他们喝醉后,把玩他们的月琴。遗憾的是,如今这三位月琴高手均已去世。说到这里,德胡大叔的眼里明显有泪光闪动。

在和我们交谈的过程中,德胡大叔一直抱着那把月琴,轻轻用手抚摸着。那是一把四弦月琴,是由一位90多岁的老人手工制作的。德胡大叔以前也手工制作月琴,如今因为精力不够,好多年都没有做了。

德胡大叔说,手工制作月琴一般有做模块、打磨、拼粘、上漆和定音品上弦5个步骤,其中挑选木料是关键,决定着月琴的音色品质。要制作品质上乘的月琴,所用木料的树龄至少要15年以上,要求纹理细腻、无腐蚀和无虫蛀,最好是选用树皮和树芯中间的部分。看到我们迷惑不解的表情,德胡大叔解释说,因为树皮部位清脆度不高,树芯部位花纹不规则,都会导致传音不流畅。由于手工制作月琴十分考究,所以很难做出一把好月琴,通常做四五十把才有一把音色非常出色的,制作月琴的人都把它当宝贝,不愿售卖。如今县城店铺里出售的月琴都是机器生产的,音色远远比不上手工制作的月琴。

月琴老人的绝唱

整个凉山州的月琴基本都是从甘洛买的,但目前在甘洛会手工制作月琴的人越来越少。德胡大叔说,据他了解,目前在甘洛会手工制作月琴的只有两人,并且都是高龄老人。一位老人90多岁,曾给德胡大叔做了一把月琴,如今他已经不做了,也没有收徒弟。德胡大叔曾登门请教制琴技艺,但被他拒绝。另一位老人80多岁,名叫瓦尔王加,现在还在制作。

在德胡大叔的带领下,我们前去拜访瓦尔王加老人。他家位于甘洛县老县委大院里,清幽而宁静。走进老人的家,碰巧他正在制作月琴。老人见我们到来,并没有完全放下手中的活,而是一边招呼我们一边接着做。“这是西南民族大学庆祝火把节用的,一共订了24把,时间比较紧,我得赶一赶。”在老人家里的成品柜上,陈放着制作好的月琴,有八角形音箱、短颈、四弦等各种样式,造型古朴、外观典雅。德胡大叔随手拿起其中一把试音,手指轻拨,音质纯净,音色清润,怪不得瓦尔王加老人的手工月琴声名远播。手工制作的月琴比机器加工的轻,同时底板是八角形,更适用于表演。

瓦尔王加老人说,他学习制作月琴纯属无心插柳,到70岁才开始学。当时,他退休在家闲得无聊,便开始学习制作月琴,还向德胡大叔学习过。现在,甘洛每个村子都有他制作的月琴,西昌来订货的人也很多,有一把月琴还被卖到台湾。瓦尔王加老人制作的月琴从不在底板上刷漆,他说这是因为油漆会影响声音传达,导致琴声不够清脆和自然。当我们问他这些月琴的价格时,老人说:“没有谈价格,给多少是多少,我也不图赚钱。”彝族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彝族年、火把节等,每当节日到来之前,老人都会陆续接到很多订单,忙碌很长一段时间。当问他是否想过找人接班时,他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微微叹了口气说:“曾有一个人来跟我学做月琴,但是只来学了一天,第二天就没来了,他说学起来麻烦。”

意外的民乐盛宴

时间:7月30号下午

地点:德胡大叔家

表演人:曲木瓦扎

表演乐器:竖笛、口弦和马布

当我们准备离开德胡大叔家时,有一位中年人手里拿着乐器走了进来。德胡大叔介绍说,他是甘洛的“全能型民乐人”曲木瓦扎,他不仅月琴弹得好,还擅长吹竖笛、口弦和马布,并为我们进行了现场吹奏表演。

竖笛,彝语又叫“克西举尔”,吹奏时把笛口的一端卡在门牙间。曲木大哥为我们现场吹奏的第一曲是放羊时候的山歌,第二曲是耕牛犁地时的劳动歌。做竖笛用的竹子十分讲究,必须是在高山上日照充足的地方生长了七八年的竹子。一般做20~30支笛子才能做出一支优质的。

口弦一般在傍晚劳作后休息时,思念亲朋好友和聚会时吹奏。它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吹奏时把它置于唇齿之间,利用“呼”与“吸”通过的缓缓气流,并伴随口腔的变化发声,音色清脆悦耳,音域宽广。虽然曲木大哥会吹口弦,但他不会制作口弦,据说甘洛普昌镇有人会制作竹口弦。德胡大叔说,甘洛还有会制作口弦的人,但会吹竹口弦的恐怕后继无人了。

马布也是彝族的一种民间乐器。它分为三部分:布惹、布莫和勒呵,总长30厘米左右。马布的声音尖锐且嘹亮,吹奏时用鼻子吸气用嘴吹气,要一口气吹完整首曲子。通常在山间或老人去世场合吹奏,平时不吹,因为彝族人忌讳在家里唱彝族民歌和奏民乐。

上一篇:小心!别吹碎了我的脸 下一篇:对话彝族手工艺之旅发起人